搜索
   登录

目录

解读之十四 鲁屯《李龙章墓碑录》
所属图书:《兴义文史资料解读》 出版日期:2014-06-01 文章字数:1370字

解读之十四 鲁屯《李龙章墓碑录》

李龙章墓全貌

原文:

译文:李龙章先生,字云从,金陵望族,贵州省名家中宪大夫榜公之会孙,庠生先齐公的长子。小时候聪明敏捷,志向远大,览六经,综图纬,风度气质不俗。添补弟子贡生,后来多次到省城参加乡试,乡试不大顺利,年届四十就放弃考举人的事业,而专心于设馆教学,进行启蒙,家乡的孩子都依赖他。立身立行以古人为准则,用诗书润泽自己及学生,与人交往,成为其至交的不过一二人,对诸弟子严肃严谨。早晚喜欢读书,内外无分别,对家乡父老谦逊而彬彬有礼,是众人所称道的家乡的楷模,一个地方的才俊。

原文:

译文:结识先生在丁巳年(1797年)战乱之后,先生带领子侄及学生,修筑几间房屋,在家乡从事教学。二三子弟追随其后,学习美文,涵养武略,都成了秀才,学问得到启蒙发扬,涓涓竞秀。如果不是教子有方,累仁积德,怎么会到这一地步呢?子与长君都应聘任教,鲁屯地方人士都与他们交往学习,他们善于道德修养,喜欢作文。因为我熟知先生生平,就嘱咐我写墓志,我不怕自己才疏学浅就为他写录,写出生平梗概以谋不朽之事,权且为志罢了。

一、史料来源

鲁屯《李龙章墓碑录》文物载体为鲁屯镇区西北侧冬瓜林的李龙章墓。墓葬坐东向西,底径3.6米,前部还以方整料石砌筑直径9米的旋台,用于祭祀。墓碑原为四柱三门牌楼式墓碑,并且墓前竖有墓表。现碑楼及墓表都已垮塌,构件散落于墓葬周边。《鲁屯李龙章墓碑录》就镌刻于墓碑两侧,为主碑之副碑。

二、解读

据民国《兴义县志·教育》记载,李龙章为永丰州学文庠生,鲁屯人,一生设馆教学。举人任龙为普安举人。

李龙章墓位于鲁屯古镇西侧的台地上,有石桅杆倒于地上,残件尚存。主碑及副碑完好,墓志清晰可见。

这是两百年前一位塾师的墓志铭,墓主学识渊博,聪明机敏,但是没有考上举人,转而从事教学,“立身立行准以古人,泽以诗书,慎温情于二人,锡维穆于诸弟。朝夕书欢,内外无间,于乡党则恂恂焉彬彬焉,所谓闾里之楷模,一邦之俊彦。”“继美文,翰武略,均到泮水胶庠,兰茁其芽,涓涓竞秀。”

这些文字点出了墓主有为人师表的风格,教学成绩突出,学生不少考上秀才。墓志铭寥寥数语却反映了鲁屯嘉庆、道光两朝文化教育的发达,这个地方吸引了不少举人秀才任教,因为写墓志铭的就是一位举人。从《兴义府志》《兴义县志》来看,这位举人为普安县人氏。另一位郎岱举人赖相贞也在鲁屯从事了五十多年的教学。这样看来,鲁屯作为当时整个兴义县文化教育中心,那是当之无愧了。兴义县城黄草坝的笔山书院吸引举人进士秀才任教,是光绪年间的事,鲁屯比黄草坝早了五十多年。

兴义文史资料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