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普安龙溪石砚
所属图书:《贵州旅游文史精编·南部卷(黔南、黔西南)》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719字

普安龙溪石砚

龙溪砚石产于普安县城西九龙山。清张之洞《龙溪砚记》载:“普安有龙溪者,产异石,质轻而泽,可为砚。使经名士之品题,不啻兴玉质金星并重。乃生遐荒,伏草莽,美而弗彰,亦已久矣。龙溪石砚,既墨而津,金声玉德,磨而不粼;顽石非灵,灵因其人,得一知己,千古嶙峋。”

明洪武七年(1374年)普安普纳山战后,朝廷命随军官兵“戍守边陲、屯田自给”。随着“调北征南”的实施,亦将先进的楚文化和汉文化引入县地,普安由封闭的军垦文化教育,逐步转化为较开放的民间文化教育。文人因科举试制,研习文字,自然有了寻觅优质砚石制作砚台之需,龙溪石砚的诞生自在情理之中。至清康熙年间,县倡办义学,兴建学宫、书院,龙溪石砚普遍成为文人珍爱之物。清乾隆年间,普安贡生张夔良弃官不做,自号“龙溪逸老”隐居九龙山麓,潜心于龙溪砚雕。其时,龙溪石砚“近则销于比邻各属,远亦及滇边诸县”。(见《普安县志》)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龙溪砚痴”沈荫熊进士之五代孙沈锡伯,开创龙溪砚坊批量生产龙溪石砚。新中国成立后,沈锡伯老艺人的砚雕作品多次参加各级艺术工艺品展连获殊荣。近年来,普安一批文化人加入了砚雕艺术创作及研究的行列,他们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注重实用、观赏与收藏价值,注入了文化内涵,拓宽了创作题材,丰富了艺雕形制,龙溪石砚的文化品位上了新的台阶。目前,龙溪紫石、龙溪绿石已成为制砚艺人与书画爱好者认同的上好制砚石材,云龙砚、山水砚、人物砚、书法印痕砚已成为砚雕作品四大体系,已创作的砚雕作品具代表性的有“龙腾中华”、“女娲补天”、“山鬼”、“咏梅”、“鹊桥会”等。时至今日,远近文人墨客仍慕名而来寻访龙溪石砚,或收藏,或使用,或赠友。龙溪石砚声名远播,传为佳话。

贵州旅游文史精编·南部卷(黔南、黔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