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清水江畔杀鱼节
所属图书:《贵州旅游文史精编·南部卷(黔南、黔西南)》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970字

清水江畔杀鱼节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居住在清水江畔的王卡、谷汪深、仙桥、于坝等地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杀鱼节。

苗家过杀鱼节,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故杀鱼节又称求雨节。

杀鱼节最热闹的河段,是王卡两岔河和竹林脚。这里环绕着清水江、干河、冷水河和蛤蚌河,境内山峦起伏,峰高谷深。山麓竹林脚河段,地势开阔,河宽水深,水势缓流,两岸也较平坦。每逢杀鱼节,邻近各村寨的苗族聚集到此开展杀鱼节活动,汇集的人数可达万人以上。

参加杀鱼节的男人必备渔叉和鱼串,个别男性则备几副。渔叉为铁制五齿倒钩形,以竹作叉杆,长2~3米。叉杆一端系上8~15米长的绳子,绳子另一端缚在手腕上,以便飞叉杀鱼收绳提叉。鱼串用麻和棕丝做成,两端穿上竹片针,作串鱼用。

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鱼头”(苗语称“笛把”)清早吃饭后就到达河边,主持杀鱼节活动。在整个杀鱼活动中,凡是参加杀鱼的人,必须按照寨俗河规行事,否则“鱼头”有权对违章者的杀鱼工具进行没收或砍断叉杆。待正午时分,“鱼头”祈祷后,宣布杀鱼开始。男人们争先恐后在江岸上不停地来回奔跑。当发现“猎物”时,立即将渔叉飞速掷向河中。杀中一条鱼,是同岸杀中的,按其叉中鱼的前后部分,将鱼砍成两截,各要叉中的一截;若是两岸相互杀中的,则将鱼切成两半,各一半。这是杀鱼节约定俗成的规矩。

杀鱼节也有一些禁忌。如天亮前,妇女不能出门抬水或做其他事,否则碰上男人,当天杀鱼就会不吉利——不是杀不到鱼,就是回不了家。这个习俗并无科学依据,但至今还保留着。只有当男人们都出门离开寨子之后,妇女们才忙碌起来:背水、做饭、煮腊肉香肠为杀鱼的男人们准备丰盛的午餐。中午时分,苗家妇女和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挑着自制的美酒佳肴,送午餐到河边,名曰“送鱼饭”。此时,杀鱼和送鱼的男女青年汇集沿河两岸,有叉鱼的、有拾柴烧火煮鱼的、有饮酒作乐的,还有吹木叶唱山歌的,鼓劲打闹的,热闹非常。姑娘们手里提着的糯米饭和腊肉香肠,是专送给后生们吃的。后生们喜欢哪位,就吃她的饭菜。如果哪位姑娘送的“鱼饭”吃完了,她会感到自豪,回到家父母也高兴;若送的“鱼饭”没有吃完甚至没有后生吃,姑娘会非常难过,回到家父母也会责怪她没有出息。

吃完“鱼饭”,青年叉手们乘兴开展了“杀叉杆”比赛活动,为节日活动增添了异彩,把杀鱼节活动推向了高潮。直至傍晚时分,杀鱼节活动才告结束。

贵州旅游文史精编·南部卷(黔南、黔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