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布依族面塑
所属图书:《贵州旅游文史精编·南部卷(黔南、黔西南)》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828字

布依族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与汉族类似,布依族也有面塑的习俗。在布依族村寨,办喜事办丧事时常见到这种面塑艺术品,办喜事时,姑妈要送上一桌“砌席”去贺喜,“席”上必须有鸡鸭鱼肉、蔬菜水果,一则祝贺舅爷家兴旺发达,二则表示姑妈慷慨大方。老人去世时,女婿必须送一桌祭菜,请一队吹鼓手,吹吹打打送到灵堂前,以表示对老人的孝敬。过去是以真实物相送,后因季节之故难采鲜果,不知从何时起改用面粉捏成各种形状,再点上大红大绿,以假代真。随着时间的推移,斗富的含意淡漠了,争奇的内涵增加了,在造型上,从追求形似到神形兼备,令人垂涎。

面塑在民间叫面花,是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祭祀、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是一种由风俗习惯久而积淀成的极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面塑内容,有鸡、鸭、鹅、猪、羊、兔、鱼、虾、蟹、蔬菜、水果等等。面塑的制作工具简单,全凭制作者心灵手巧。制作面塑的步骤是:一揉面,面粉和米粉加水揉至干;二造型,将面团捏成所需的雏形,用竹刀、筷子等工具精雕成型;三蒸熟,以防开裂变形;四上色,用土酒溶化品红、品黄、品蓝、大白粉、锅烟黑等颜料,随类上色,最后用菜油涂油。这样,一个完整的形象就出现了。

布依族面塑本身就是一种民间艺术品,它又与各地风俗人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形式、用途、色彩都与当地民俗活动、民俗风情紧密联系并发展变化着。布依族面塑以它绝美的形态备受世人青睐。

现在,能制作面塑的人不多了,黔南州都匀市内70多岁的老人张良文是比较知名的面塑艺人。他的塑法是先将面粉蒸熟再造型,最后上色。他塑的猪头、羊头、金鱼、苹果、杨梅、蘑菇、扣肉等各种面塑,都惟妙惟肖,十分可爱。小围寨布依族妇女罗怀碧是用生面粉加油搅拌后就造型,捏制好后上菜油蒸。她塑的猪羊均是全身,有头有尾,还有姜太公钓鱼等人物形象,造型秀气精致。

贵州旅游文史精编·南部卷(黔南、黔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