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百子桥
所属图书:《贵州旅游文史精编·南部卷(黔南、黔西南)》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1157字

百子桥

黔南州首府都匀市,号称“高原桥城”、“桥梁博物馆”——城区面积仅23平方公里,穿城而过的剑江河上,却坐落着百余座建筑风格各异的桥梁。

古老的东西是一个城市的根,没有根的城市是乏味的。在都匀,百余座桥梁中不乏“名桥”。有着两百多年历史、“年龄”最大的百子桥,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也可以说,百子桥是都匀城的“根”。

百子桥,又名唐家桥,为郡人唐文升捐资创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它横跨于剑江之上,系“桥城”都匀的龙头桥。桥长140米,宽8米,高11.5米,为七孔石拱桥。当年唐氏已过半百,膝下无子,欲架桥以求继嗣。唐家祖上耕读为本,但却认为“积田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种;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积德以遗子孙,子孙长享太平之福”。唐文升秉持“家训”,独资建桥,历时五载,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落成。桥名典出《诗经》(大雅·思齐)“大妙嗣徽音,则百斯男”,乃“文王百子”之由,寓意积德求子,象征吉祥。桥落成时,任都匀知府孙廷相题赠“功半洛阳”匾额嘉其善举。其后,唐文升的后代在桥上添建“耸翠亭”。著名清代史学家、贵州学政洪亮吉曾登亭四眺,并作《登剑江耸翠亭望西北诸山》诗:

在交通闭塞的清代,造型优美、风格古雅的百子桥,是陆路的延伸,既是上通云贵、下达两广的重要通道,亦是享誉四方的风景名胜,吸引着各地游人。登桥远眺,桥边码头从湖南黔阳、常德经清水江抵都匀的来往商船,呈现一派水上运输的繁忙景象。因此,百子桥在都匀人心目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有个顺口溜这样说:“都匀大桥头,汽车打偏偏,火车打转转,轧死一条老蛇,板弹板弹的。”这“都匀大桥头”里的大桥,就是这百子桥了。

1958年,都匀县政府在桥两侧原桥基上建木桁人行道,宽4.4米,手扶栏杆,使之人车分流,确保交通安全。1963年,又将木桁人行道改为水泥人行道。1976年,市政府在百子桥上游百米处动工修建都匀大桥,横跨剑江,与河道斜跨成45度,亦称斜桥。该桥将剑江中路连通,成为主要交通桥,百子古桥不再承担交通干桥功能。1986年百子桥改建为游览风景桥,桥上建有古典楼厅、六角琉璃亭、石狮以及龙、凤、八仙等精美图案,整座桥雄浑古朴,精美典雅,为都匀众桥之冠。

如今,百子桥两岸各式建筑鳞次栉比,垂柳夹岸,竹影婆娑,百花争艳;桥上金碧辉煌,亭阁交倚;桥下水明如镜,游船穿梭而过。桥的上游有斜桥,下游300米处有文峰游览桥,亦称坝上桥。三桥遥遥相望,宛若三条长虹横跨清流,景色蔚为壮观。

历经沧桑的都匀百子桥,由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于1983年被都匀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旅游文史精编·南部卷(黔南、黔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