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安龙“明十八先生”墓
所属图书:《贵州旅游文史精编·南部卷(黔南、黔西南)》 出版日期:2013-01-01 文章字数:1096字

安龙“明十八先生”墓

安龙县天榜山下的新安镇马场坝街中段北侧,有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十八先生”墓,墓里埋葬着明朝历史上,也是贵州历史上有名的“南明”流亡政权的十八位大臣,记载着封建王朝历史中悲壮的一页。

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于永历六年(1652年)流亡安隆,将安隆所改为安龙府,以千户所署为行宫。各地反清力量都把永历政权当作抗清的依托,因此,从永历政权进入安龙后,虽已成为孙可望的傀儡,但客观上仍起着鼓舞反清斗争的作用,使贵州成为抗清斗争的中心。为摆脱孙可望的挟持,永历帝与从臣吴贞毓等十八位大臣密谋除掉孙可望,不想消息走漏,孙可望以“欺君害良,盗宝矫诏”为由,将十八位大臣于永历八年(1654年)农历四月八日残忍杀害在天榜山下,十八位忠臣遇害后,尸首示众三天,才被其家属及安龙民众将他们收殓合葬在天榜山下,故墓地也称“明十八先生成仁处”。

光绪九年(1883年),知府余云焕,安义镇总兵何雄辉重修十八先生墓,并在墓后山麓建十八先生祠。民国六年(1917年),南笼县长呈请拨款修墓、祠,中央行政院、贵州省政府允准拨款修复,并将每年农历的四月八日定为公祭日。此后,中央及地方的政要陆续前来凭吊,题词,泐石于祠堂后的崖壁。

1964年至1987年,省政府总计拨款20多万元,将墓、祠全面整修,向广大群众开放。

十八先生墓占地4000多平方米,由墓、祠、摩崖三部分构成。依次渐高,层层向上。

墓呈圆形,直径5.5米,高2.5米,坐北朝南。墓前有大小石牌坊各一座,大牌坊为四柱三门,其上正中刻有“岿然千古”四字,左右分别刻“成仁”、“取义”4字,另外还有浮雕的松、竹、梅、兰。小牌坊位于大牌坊和墓之间,上刻“明十八先生之墓”,还刻有龙、狮等图案。墓后两侧立有18块碑刻,内容系历代文人墨客凭吊的诗文,书法均出自当代贵州的名家高手。

1981年在维修十八先生墓时,于墓前地下出土墓碑一通,该碑系早年埋于地下。此碑高1.47米,宽0.82米,厚0.17米。正面正中楷书阴刻“明十八先生成仁之处”9个大字,每字0.1米见方。碑文楷书阴刻,9行共161个字。内容为记载吴贞毓等“十八先生”的名讳、官衔及遇难原因。

该碑是由通政使司通政使尹三聘、安龙军民府知府范春鳌立于永历十二年,即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碑现存安龙县文管所。

墓后十八先生祠堂,由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占地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平方米。正殿和配殿均为面阔3间的穿斗式硬山青瓦顶,鼓形浮雕石柱础,整个建筑雕梁画栋,古朴清新。

“明十八先生”墓及其殿宇、园林和大量的摩崖石刻,构成了一处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厚的游览胜地,每天前来参观游览的观众络绎不绝。

贵州旅游文史精编·南部卷(黔南、黔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