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兴义万屯汉墓群
所属图书:《贵州旅游文史精编·南部卷(黔南、黔西南)》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1444字

兴义万屯汉墓群

万屯东汉墓群在万屯镇简槽沟一带,位于兴义市区东北35公里。墓群区丘陵起伏,林木葱茏,山间坝子星罗棋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汉墓东南有世界罕见的绿荫贵州龙动物群保护区、猫猫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北面有破山石棺墓群;西面有民族歌节查白场;西南有精美的鲁屯石牌坊;东北则是风景独秀的高原平湖围山湖风景旅游区。

万屯汉墓于1975年冬试掘了7座,1992年冬,再次发掘了1座,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所发掘墓葬分砖室和石室两类。砖室墓为凸字形,系平砖、楔形砖砌成。砖侧模印几何纹图案花纹。墓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墓室又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部又称前堂。随葬品主要放置前堂及墓道。棺内放置随葬的生活用具。石室墓有三类:长方形券顶墓,墓式与砖室墓同,券顶石材加工成楔形,底用不规整的石板镶嵌平铺,壁用大小不一的石料,逐层压缝叠砌;刀形券顶石室墓,甬道偏左;凸字形券顶石室墓,墓道居中部,其中一号墓为南北向大型墓,分前后两室,前室接墓道,后室高于前室,墓道最低,形成三级,在贵州汉墓中尚不多见。

在兴义八号墓出土文物中,铜车马和水塘稻田模型驰名中外。

铜车马是一件极为珍贵的东汉时期的文化遗物。铜马是分段铸造合装而成,可任意拆卸。全马分头、耳、颈、身躯、尾、四肢等11段。其态为昂首翘尾,左前肢微提,张口露齿,两耳直立,腹部丰满,臀部方圆,长肢、肘腋开豁,尾打结,动感十分强烈。马的缰辔及车的连接绑缚,皆以涂金薄铜片充绳索,分负车、牵引及驾驭三部分。车分驾马、轮与轴、车厢与篷盖三部分,全系手工制作。驾马包括衡、轭、挽、曲辕四大部件。车轮为宽牙,毂居其中。车厢为长方形,上覆以弧形篷盖,底部除四周框以轸之外,其间还有四条纵横条,横二纵二,交接于边框外,均加铆。

通过修复实践,知其制造技术有范铸、锻制、延压、铜竹复合制四种。装配方法有扣接、焊接、铆接、子母口套合四种。装饰主要是压花和鎏金。整体壮观严谨,工艺精湛。车的构件多达260多件,长短大小不同,规格形制各异,复原装配时,无论套合,连接,斗合,都是丝丝入扣,非常牢固。铸造车马原料的合金成分,经贵州冶金设计研究院化验结果为含铜47.35%,铅30.7%,锡10.8%。

水塘稻田模型是东汉时期遗存至今的稀世文物。模型为泥质灰陶,椭圆盆形、宽边、平底、浅腹、折唇,径45~46.2厘米,高8.4厘米,厚1厘米。用细砂作坯,经高温烧制而成。盆内分为两部分,一半为水塘、一半为稻田。水塘里,碧波荡漾,游鱼尾尾,在清花绿水中追逐嬉戏。一株鲜艳的荷花,露出水面,绿油油的荷叶,摊睡在水面。透过清澈的池水,可见即将丰收的菱藕……模型布局虽简单而不呆板,给人以清新之感。稻田分成四大块,块块有通水缺口,是一种理想的灌溉设想。田中稻菽排得整整齐齐,沉甸甸的稻穗把稻秆压弯了腰,泛起金黄色波浪,显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水塘与稻田之间,筑有堰堤一道,沟渠纵横,中段有通水涵洞,塘水通过涵洞,源源不断地流进稻田里,以示灌溉方便;涵洞上,一只展翅翘尾的小鸟,亭亭玉立,放开了清脆的歌喉,唱起了丰收凯歌;盆内四壁,植有一行行绿柳,间隔基本相等,表示水塘与稻田周围遍栽桃李花果,既美化了田园的环境,又可以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设计之巧,令人赞叹不绝。

出土文物证明,墓葬时代,上限为东汉和帝(89~105)前后,下限可能到桓帝(147~167)、灵帝(168~189)时期。另九号墓的发现,证明兴义万屯汉墓群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为考古学家进一步寻找汉墓位置及汉代居住遗址提供了宝贵资料。

贵州旅游文史精编·南部卷(黔南、黔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