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刘氏庄园
所属图书:《贵州旅游文史精编·南部卷(黔南、黔西南)》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1655字

刘氏庄园

刘氏庄园坐落在兴义城南下五屯,是民国时期原贵州省省长刘显世、滇黔边务督办刘显潜的故里。庄园南北长360米,东西宽130米,占地70亩。由中西合璧的大小13座四合院组成。现存忠义祠、花厅、宗祠、书斋、刘显潜居室、家庙、校场坝、部分城垣、炮楼及法式建筑各一栋。宏伟壮观,至今主体建筑基本保持原貌。

刘氏庄园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咸同时期初具规模。随着刘氏家族的不断壮大发迹,建筑也不断扩大。民国期间又大兴土木,使之成为全省最大的庄园。

忠义祠,建于1864年,1899年毁于大火。1903年,刘统之(刘官礼)筹金重建,形成由前厅、两厢及正殿组成的四合院。正殿硬山抬梁式,面阔5间。明间八棱石檐柱,饰竹节为棱。爪形柱础。两柱顶承接垂柱处,迎面刻伏身昂首石狮各一只。石柱四面,分刻楹联和《忠义祠记》全文,正面联为“未领司农一饷,未受武库一兵,相友相助相扶持,全凭耿耿血忱倡明忠义;战争者十余年,战役者数千众,为日为星为河狱,长觉凛凛生气炯照髯眉。”另两面阴刻刘官礼撰文行书《忠义祠记》全文,刘显治书石。忠义祠前为家庙,庙为四合院建筑,和忠义祠同在一条中轴线上,其建筑手法、布局与忠义祠大同小异。

花厅,为庑殿顶,穿斗式,面阔5间。其枋额遍饰木雕几何纹、万字格纹、卷草回纹、花卉鹊梅兼有,浮镂并用;直落透雕门窗,古钱空花扶栏,柱暗窗明,典雅质朴。花厅是贵州清代建筑的宝贵实物资料。鱼池和花厅之间,设有花园,园中有一株枝叶繁茂的百年缅桂,每当花期,朵朵小白花羞隐其间,馨香扑鼻。花厅南侧为书斋和刘显潜居室,与花厅、家庙、忠义祠、议事房等构成刘氏庄园东南建筑群,协调统一,蔚为壮观。

城垣炮楼建于1861年,原城垣周长1公里,置有四门五楼。城垣炮楼建后,在此曾发生过3次战斗。一为同治元年(1862年),回族起义军击败安义镇总兵赵德昌,攻占兴义县城,曾先后围攻该堡达7个月之久,因刘氏团练凭坚固的城堡抵抗未克;其次为同治七年(1868年)七月回民义军二次夺取兴义县城后,再次围攻刘氏庄园,依旧未果。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九月,广西游勇万余人乘雾抢渡南盘江,于六日攻陷县城后,集数千精锐围攻庄园,激战6昼夜,未克始退。现存垣墙500余米,堞垛俱备。东南转角处尚存炮楼1座,内作双层楼堡;地下掘有暗室,为囤粮、储械之用。炮楼城垣均用五面青石骑缝垒砌,枪眼、炮口分布有序,森然耸立。楼窥三方,利于扼守。

刘氏宗祠,始建于光绪初年,原为南北相对两栋,均硬山穿斗式,面阔3间,中置花圃。1931年,刘显潜又于原祠右侧扩建新祠,新旧两院以月拱门通连。新祠由正殿、两厢及戏楼组成四合院。祠正面左右开门,楷书阴刻的“刘氏宗祠”石匾嵌于檐下石壁中部。两门皆用整块青石拱建筑,门壁浮雕文臣武将,形态端庄威严,门上阴刻楹联两对。面阔3间的抬梁式正殿,明间为青石八檐柱,瓶式柱础。柱上阴镌楹联两对,正面联为:“维祖宗创业艰难,当思负荷;必子孙存心孝友,蔗糖粢盛。”落款“显潜撰,袁嘉谷书”。院中天井青石镶嵌,整座院落均系雕花六合门窗,其柱础、枋额、棂栏、月梁、雀替、裙板等刻木雕图案数百幅,有花卉、云水、渔樵和松竹梅、鹿鹤凤等图案,把大自然的美巧妙地融进雕刻艺术中,给人以美感。

法式建筑,位于忠义祠和宗祠之间,建于民国年间,原为二进四合院,设有花园鱼池。因拆建改建较多,今存前厅一栋,面阔7间,一楼一底,哥特式门窗。窗棂均用矛头形钢钎做成,棂间施云纹,卷草图案作装饰。法式建筑在兴义唯存此栋。

刘氏庄园的建筑群,是一组别具特色的中西璧建筑。刘氏庄园的题刻文字和炮楼城垣,是清咸同至民国年间历史的见证,对研究咸同贵州军事史、西南军阀史和兴义系军阀的兴衰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其主要建筑群是清代南方典型的民居和宗祠建筑,虽时代较晚,但手法古老。其柱础以石柱替代木檐柱为特色,均系高度在70厘米以上的青石,既能防水防腐,同时起到装饰作用,又能刻石记事。它在南方清末民初建筑的基础上,吸收了西式建筑之长,是古建专家和现代建筑家研究我国南方民居祠宇建筑的重要依据。

贵州旅游文史精编·南部卷(黔南、黔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