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岩画
走近巫山岩画,便走近了一种古文字。
我们无法直接沟通,只能依靠猜测与想象。仓颉造字人尽皆知,可未知的到底有多少?无人能答。
巫山岩,位于贵州省龙里县谷脚镇谷远村。巫山岩像一面竖起的屏障,庄重肃穆。碧蓝如玉带的巫山河环绕着谷远村,从巫山岩下潺潺流过。站立河岸抬眼看去,岩壁上红斑点点,连成一个个象形的文字和写意的画图。这就是考古学家新近发现并为之命名的“巫山岩画”。巫山岩画,像藏于深闺又蒙着面纱的神秘淑女,很难读懂。那幅太阳、牛马、飞禽、人群和农具组成的画面,是叙述某一件事件还是特殊的庆典盛会之记录?那帧既像文字符号又像骑士追逐的岩画,表达的是什么内容?一男一女若即若离,讲述怎样的一个情爱故事?一头橘红色的公牛腹下是一匹紫红色的马,紫红覆盖在橘红之上,是何意旨……目不暇接的岩画,多为各种自然之物的描摹,其题材、构图及色彩的选择,均表现出创作者与众不同的心理面貌和艺术直觉。画面鲜艳的红色张扬跳跃,让人联想到隆重的祭祀、紧张的狩猎、辛勤的劳动、自在的生活以及古老而又醉人的民族风情,因此,你不能不融入其中,不能不肃然起敬,不能不产生某种崇拜和激情。
巫山岩画,创作于哪一个年代?史料没有记载。据谷远的村民介绍,他们的祖先于明朝洪武年间由浙江迁居至此,那时,谷远一带渺无人烟,但巫山岩画已经存在。
考古学家发现,巫山岩画较大的形体,创作者是用手指蘸着红色颜料,先在岩石上勾勒线条轮廓,继而采用平涂之法绘制而成。小的形体,则笔法细腻灵活多样,一个指甲盖大小的图案,居然是一个人骑在马上的工笔,线条细如毫发,表现出相当扎实的功底;一幅形态逼真的飞鸟图案,精细纤巧,极似以美丽而柔韧的羽毛画成。
毋庸置疑,在巫山留下岩画的民族,曾经是一个富足的民族、一个有着高度文明的民族、一个聪明而又善于创造的民族。遗憾的是,这个民族淋漓尽致地展示一段辉煌的历史文化之后,又不知何故悄然离去,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个沉重的问号。假如,一个民族的文化被另一个民族更为先进的文化兼容,演进的痕迹不可能完全被抹掉,可是,学者们顺此思路苦苦探寻,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史料记载,当年的夜郎古国在汉代始受汉文化的影响。夜郎古国没有文字,而这个神奇的民族却创造了文字!创造了文字的民族缘何消失?是因为残酷的战争,还是因为可怕的瘟疫,抑或是某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无据可查,解说不清。
更令人费解的是,巫山岩画怎会如此力透坚石,历尽千百年的风霜雨雪风采依然?刀耕火种的古人,怎样获得令人拍案称奇的颜料,让巫山岩画成为绝唱?有的专家认为,巫山岩曾自然流淌出一种能渗透石壁的红色岩浆,古人是就地取材;有的专家认为,古人可能采用多种猎物的鲜血掺和了某种天然的矿物质混制而成。然而,种种说法,均无定论,深层次的内涵和外延,更是一头雾水。于是,巫山岩画成为热点,各地学者纷至沓来。来自西安的一位研究兵马俑的考古专家,看到巫山岩画后兴奋不已,攀崖一幅幅临摹,说他又遇到了一个意义重大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