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瓮安动物群化石
所属图书:《贵州旅游文史精编·南部卷(黔南、黔西南)》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891字

瓮安动物群化石

瓮安动物群化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动物群化石,它的组成十分特别,以动物卵和胚胎为主,保存了地球远古时期大量的生命信息,毫米之间蕴藏了几亿年的悠久历史,是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动物化石的宝库。

1997年8月至次年年初,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均远教授和台湾清华大学细胞生物学家李家维教授在贵州省瓮安县境内考察时,在北斗山陡山沱组含磷层中联手发现了瓮安动物群化石。在陈均远教授展示的化石照片中,个体大小只有0.5毫米~0.75毫米的海绵动物,不仅完整地保存着水孔、体腔、表皮和骨针等构造形态,而且组成海绵体的表皮细胞、多孔细胞、颈细胞、阿米巴细胞也清晰可见。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细胞与现代海绵体细胞结构十分相似。瓮安动物群化石还包括亚毫米大小的海绵生命动物(野生动物世界最古老的代表)以及两侧对称动物的胚胎,还有大量的海绵动物胚胎化石、海绵动物幼虫化石。

“瓮安动物群化石”产生于5.8亿前的震旦系陡山沱组合含磷层中,保存的大量微型多细胞动物及胚胎化石是前寒武纪末全球性大冰期后地球表面开始升温、陆地冰川消融导致海平面大幅度上升之后最多的多细胞动物记录。所代表的时代,比在此之前已知最古老的澳大利亚埃迪卡生物群早2000多万年,比展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中国澄江动物化石早5000多万年。古生物专家研究后认为:这项成果是探索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大突破,对促进发育生物学和演化生物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一是它首次找到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前可靠的、最古老的多细胞动物化石,将生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5000万年。二是这些化石保存了胚胎卵,为研究早期生物怎样从单细胞发育成多细胞的过程提供了依据。三是这些化石保存了细胞和亚细胞构造,这从细胞的水平来研究探索早期动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窗口。四是化石中细胞和亚细胞的水平保存得如此完好,有可能为氨基酸、核糖等大分子和DNA(遗传信息的片断)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基础。

瓮安动物群化石的发现,使瓮安乃至中国成为国际生物学界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被学界誉为“二十世纪生命科学最重大的发现之一”、“二十世纪演化论最重要的科学进步”。

贵州旅游文史精编·南部卷(黔南、黔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