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毛南族“舞火龙”
所属图书:《贵州旅游文史精编·南部卷(黔南、黔西南)》 出版日期:2013-01-01文章字数:1196字

毛南族“舞火龙”

毛南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和很多民族一样,将古朴而神秘的“火”和“龙”奉为图腾,火龙便以其吉祥的象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毛南族中源远流长,由“火图腾”到“舞火龙”,是毛南族关于“火”的祭奠活动的升华。

“舞火龙”源于远古时代毛南族神圣的祭祀活动,现在已演变为毛南族“火把节”中最富特色的表演节目。火龙的龙骨和龙衣的制作、裱糊、装饰到舞龙步法、姿态、鼓乐的节律以及整个舞龙过程都按传承约束,包含了毛南族的文化精华。

火龙在制作和时间上都有严格的规定和章法。火龙的龙骨用竹子做成,而且必须用9年生的金竹。毛南族制作火龙,从龙身制作开始到基本成形需七七四十九天。龙衣的制作更为考究,它需由德高望重的族老挑选老、中、青各3名共9位毛南族妇女编织的土布做成。毛南族妇女以能参加织龙衣为荣,她们相信,在织龙衣时许下的祈愿都能实现。火龙的龙须,全部是用红麻丝精制而成,是火龙全身中唯一可以送人的镇邪之宝。在毛南族的传统中,一根龙须在手,或挂在家门口,都会使你遇事呈祥,全家四季平平安安。龙身里的蜡烛更具神秘色彩,蜡烛由桐油浇铸而成,浇铸蜡烛时,还需族中八旬以上的健康老人专门举行“上咒语”仪式。据说只有这样,蜡烛才不会使龙着火,还能驱邪祛病。

传统的毛南族“舞火龙”是在除夕之夜,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族人幸福安康。现在“舞火龙”一般从大年初三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开始和结束也都有固定的程式,一直沿袭到现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毛南族“舞火龙”的阵势庞大,人员有地师(俗称端公,须懂道教、佛教、儒教,在族中必须是德高望重的人),有神灯童子、号手、牛角手若干,还有金银水财神、玩宝手、玩龙手等。一般是同时舞两条火龙,需要64个精壮的汉子。

“舞火龙”有请水、舞龙、放水灯三个程式。整个活动至正月十五以前必须烧龙。烧龙,也称“化龙”,寓意送龙神回龙宫,也有固定的程式。烧龙前需由地师念歌诀:

伏以日吉时良,今具水果、刀头(类肉)利席(钱币食物)、酒体,恭送龙神回宫。

念罢就举行烧龙仪式。烧龙后就宰杀肥猪,以猪肉代替龙肉,每家派一个代表去吃,然后带一点回去让家人吃,让老人万寿无疆,少儿长命百岁。

“舞火龙”结束后就分龙须,只有德高望重的人和珍贵的客人,才可能分到龙须。

“舞火龙”的最后一个仪式是放水灯,一个个莲花灯既是照亮龙回家的路,也为放灯人放飞美好的心愿。传说只要在放灯时许下一个心愿,这个心愿就一定能实现。

毛南人以火为图腾,从“火把”到“火把节”,再到“火把节”中的火龙表演,离不开一个“火”字,也许是长期的火文化的熏染,使得毛南人的精神世界充满阳光,他们热情好客,生性爽朗。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平塘县卡蒲毛南族居住地,你一定会感受到他们火一般的热情。

贵州旅游文史精编·南部卷(黔南、黔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