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刘正高闯广州
所属图书:《黔边行:那些人,那些事》 出版日期:2014-07-01 文章字数:1257字

刘正高闯广州

记者最近在丹寨苗乡听到一段佳话:今年3月,刘正高他们四位苗族农民,一人提50斤香菇到广州走了一趟,除去本钱外,一人还赚500元钱。这段佳话在“野猪拱屋脚,出门怕辫婆”的丹寨县边远山区孔庆乡广为传诵。

刘正高今年37岁,过去一直没出过远门,没进过大城市。这次出远门、做生意,还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哩。

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像吉祥的七彩锦鸡飞到了苗家山寨,给山寨苗家带来了新的吉祥和巨大的鼓舞。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刘正高他们心中萌动了——带上山货,闯广州去,领略领略那个大千世界的风光。

3月,正是杨柳吐丝、万木争荣的时节,刘正高他们四人相约在一起,决定在当地赊购香菇。这东西在山区并不是什么稀奇货,因此不几天就购齐了。

货到手,人要走。提起出远门上广州,刘正高心里不禁又嘀咕起来。按苗家习惯,出门是很讲究的。先要找人看看日子,择择吉利,才能动身。有些心细如发的人,不仅要请人看日子,还要看兆头:掌灯时分看灯花。“灯花跳,财神到。”没有灯花,路白跑,生意白做;还要看做的梦,夜里睡觉“梦见板子,要得票子(钱)”。末了,第二天出门上路,还必须“一脚跨过大门坎,眼前才是金光道”。现在香菇到手后,连续几天,灯花不跳,好梦不做,刘正高心里很不踏实。再说,孔庆、广州相隔几千里,气候是热是冷也搞不清。人们常说:“热三合(三都),冷八寨(丹寨),到了烧茶(丹寨地名)要脱裤子盖。”本县邻县气候差别都那么大,何况几千里以外的广州呢?

不过,他终于下定了决心。今年县里专门派人来宣传中央一号文件,一个劲地说要发展商品生产,要搞活流通,才能富起来。他慢慢地回味了一下,认为中央的文件说得太好了。过去山里人祖祖辈辈是“香菇遍山长,摘吃不摘卖”,结果山区老是穷,穷,穷!现在中央文件的精神不是明摆着叫山里人拿土产换“金娃娃”吗?他,刘正高,不管怎样,横竖要闯一闯。他如今已是“王八吃秤砣——铁心了”。他一没请人看日子,二也不管跨门槛的“规矩”,四个人便匆匆上路了。他相信出门卖山货,沟通产销渠道,这是正路。在办好托运,坐上火车后,他们就优哉游哉了。车到广州一停,把香菇往收购站一交,新崭崭、齐刷刷的票子就到手了。然后他们几个山里人,便结伴大模大样游逛广州城,大开了眼界。他们还兴致勃勃地站在珠江桥头、广州车站留影纪念,心里惬意极了。

闯了一趟广州,刘正高胆子壮起来了。今年他打算请个师傅来教人工栽培香菇,争取多产点,把质量提高点,明年3月,带着爱人二闯广州。

黔边行:那些人,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