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结合 靠煤致富
去年9月,贵州省委有关同志到荔波县茂兰区考察,对茂兰的“工农结合,靠煤致富”的做法大加赞扬。明确提出:荔波要照茂兰的路子走,面朝广西,向两广要钱。时隔半年,记者来到这里,所见所闻,叫人欣喜,叫人感奋。
茂兰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端,同广西环江紧紧相连,是布依、水、苗、瑶等多民族杂居地区。过去这里一直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贷款。1978年,全区粮食人均才300来斤,日子过得挺不顺心。三中全会后,区委、区政府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分析了茂兰贫穷的原因,一致认为,茂兰穷就穷在单一的粮食生产上。荔波县无烟煤藏量3亿吨,大多分布在茂兰区。可是由于没有开发利用,茂兰人民只好端着金碗讨饭吃。其实,茂兰这块“宝地”,早被广西察觉了。从70年代开始,他们就投资兴建了60多公里铁路线,直接进山取“宝”。在茂兰境内开了3个矿,年产煤35万吨,获益匪浅。茂兰为何不能叩开地下资源的大门,靠煤致富呢?认识统一后,区里决定走“工农结合,靠煤致富”的道路。他们成立了区社队企业办事处,并由办事处牵头在打油寨、甲界、吉王、水庆等点上办矿。1980年,随着党的经济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茂兰区的煤炭生产开始大上。四年来,外销广西无烟煤454700多吨,收入10788900多元。去年,在“有水快流”思想的指导下,区里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全区小煤窑发展到270多个,常年挖煤的劳力1500多人,农闲挖煤的劳力多达2500人。全年产煤150310多吨,收入4359200多元,全区人均140多元。上山挖煤最早的立化乡,形势更加喜人。去年产煤44300多吨,收入130多万元,占全年工农业总产值的65%。尧民、洞湖两个专业村,万元户已达40%。
一业起,百业兴。煤炭生产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交通运输、电力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几年,区里以煤养煤,用挖煤收入投入扩大再生产和兴办公共事业的资金共717100元。修了通往小煤窑的公路26公里,架高压线22.1公里,购置大型运输车辆8辆,兴建小水电站9处。去年投资112万元,动工修建640千瓦的巴克电站1座,今年4月已经完工,正在验收阶段。待与三岔河电站的输电线路接通,即可供给瑶六、瑶庆等4个乡的照明、加工、排灌用电。此外,区里还办起了幼儿园、电影院。看到这些变化,茂兰各族人民喜在眉头,笑在心头。
可是,今年县里实行原煤统管后,与广西签订的合同没有按时按量落实到煤点,也不搞远近搭配。结果对方拉近不拉远,致使甲界至恒姑一线的原煤堆积如山,无法外运。一些驾驶员借机敲竹杠,农民叫苦不迭。记者来到现场,也深感忧虑。尽管如此,茂兰各族人民仍然决心从这里踩出一条远行的路,在致富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记者在荔波县恒姑煤厂洞口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