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场虽小作用大 财源滚滚进农家
“湖南贵州一条河,弯弯扭扭像牛角。早上赶了雪洞场,下午回家收田禾。”这是流传在湘黔边界橙寨、雪洞一带的几句顺口溜。它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湘黔两省田土相连的情景,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界集市贸易情况。
雪洞场是贵州三穗县境内的边远乡场,辟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长期以来,边界上的各族人民下湖南、上贵州,和睦相处,休戚与共,建立了很好的睦邻关系。雪洞场既是联结两省人民的纽带,也是交界地区农副产品的集散地。
3月6日,正逢场集。早上十点多钟,边界上赶集的人们,挑着农副产品,牵着“咩咩”叫的山羊,从四面八方赶来。有如涓涓细流,注入雪洞市场。中午十二点,集市贸易进入高潮。长达300多米的街道上,挤得水泄不通。参加集市贸易的产品有湖南橙寨、凉伞来的成衣、小百货、仔猪、大米,贵州三穗、长吉、瓦寨来的部分成衣、甘蔗以及雪洞附近的土烟、土纸、黄豆、猪肉、牛肉、鸡、鸭等。记者在街上挤来挤去,好不容易从街头走到街尾。镇党委书记欧胜庭对记者说,雪洞场有三大特点:一是赶场时间长,从上午十点一直赶到下午四点。二是农副产品丰富,品种多达上百种。三是成交额大。据镇工商管理人员介绍,旺市一场成交额可达3万余元,一般也有1.5万~2万元。
乡场的活跃,给边界人民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实惠。来自湖南橙寨乡桠杈坳的一位农民妇女,同她爱人挑4头仔猪到场上出卖,以每斤8角2分的市价销售,很快脱手成交,得了60多元。每年,仅卖小猪一项,他们家就从市场上捞回几百元。市场的活跃,还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雪洞镇养猪专业户已达22户,去年养猪600多头。雪洞村党支部书记孙芳勤一家四口人,去年养猪100头。自己杀吃、交到市场出售一共99头,赚了3000多元,开始走上富裕之路。真是乡场虽小作用大,财源滚滚进农家。
为了进一步发展商品生产,搞活经济,让边界地区的人民尽快富起来,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橙寨乡实行“三免”:免酒税(不论自酿自吃,或者出售,均不收税)、免屠宰税(春节期间自杀自吃或上市,一律免税)、免新办乡镇企业工商税(头五年全免,五年后仍有困难的继续豁免)。雪洞镇也在发挥本地优势,“近抓养殖远抓杉”不断提高商品率,满足市场需要。
乡场仔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