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一条信息=四十万元
所属图书:《黔边行:那些人,那些事》 出版日期:2014-07-01 文章字数:1054字

一条信息=四十万元

“七天七天赶一场,买包纸烟买包糖。买包纸烟解解闷,买包糖果娃娃尝。”山歌唱的是过去的情况。现在布依山区的农民可不同了,赶场不光是买或卖,还有人进场来捕捉信息,有的因此而走上了致富路。记者在罗甸县边远山区采访,就听到凤亭乡乡长岑光胜讲起农民岑庭成怎样到广西边界的乡场上抓来一条信息,使全乡人民增加收入40多万元的故事。

岑庭成是凤亭村河江寨的一个布依族农民。他一家六口人,三个劳力,过去日子很不宽裕。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生活刚刚有起色,哪知又逢曲折。1984年7月,一头怀孕的母牛,不幸掉进窑头跌死了,急得他女人直哭。岑庭成是个血性汉子,他牙一咬,说声“天无绝人之路”,就过河到广西那边找门道去了。红水河那面的下老,是广西的边界乡场,与凤亭乡隔河相望。乡场上红红绿绿,人山人海。岑庭成专门打听什么东西能在广西卖大价钱。他终于打听到一条生财之道:广西在收购锑矿石!真是喜从天降。锑矿石,凤亭村后的冗贡山有的是。1937年,黄头发、绿眼睛的英国人就雇人在这里开采过。1975年,乡社队企业也组织人挖过,因为销路不通,才停了下来。现在有了销路,不是可以叫“死宝”变成“活宝”吗?他一回家,就同几个农民上山挖矿。从9月份起开始进山,他一人半个月挖矿近千斤,收入500元,一下子轰动全乡,凤亭乡的农民纷纷进山挖矿。去年11月,上山挖矿的劳力竟多达800余人。到现在为止,全乡已挖锑矿300吨,收入40多万元。不少村寨、农户,依据这条信息,挖矿致富。凤亭村河江寨两个村民组,75户人家。1982年2月遭到火灾,损失惨重。向国家贷款15300多元,一直未能还清。去年他们上山挖矿后,家家有收入。现已还款12100多元,有61户农民已全部还清,有20户还存有现款,存款数额达13000多元。蛮瓦寨农民程政明父子俩,今年2月才上山挖矿,不到4个月,收入2000多元。不仅还清了1500元的贷款,还买了录音机等。

乡里从锑矿的产销信息中,认识到了信息就是金钱,信息就是财富。鼓励大家都来当“顺风耳”,地方闭塞,脑子不要闭塞,用经济信息开发山区资源,把凤亭建成金窝、银窝!今年乡里加强了对挖矿队伍的领导,并积极寻找新矿源,组织群众有计划地开采。同时修好矿区的两条8公里便道,用木船运到河对面的广西外销。预计今年全乡挖矿450吨,可收入693000多元,人均可收入92.4元。

记者在红水河畔采访船工

黔边行:那些人,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