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县城印象记
望谟。这是望谟吗?多脏!
7月3日,记者行至望谟县城复兴镇,在交叉路口下车,打听县委、县政府驻地。当地人用手一指,说:“那边就是。”我们放眼一看,天哪!这居然是通往当地政府机关的大路!东一泡、西一泡的猪屎、狗屎,间或这里一堆、那里一堆的马粪、牛粪。炎炎烈日下,散发出一股股的恶臭味。这,就是望谟县城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
到了政府门口,一条用块石铺就的盘山大道,依山逶迤而上,显得十分气派。而在石坎上,一只白毛大狗正在若无其事地拉屎撒尿。人们往来如故,习以为常。大街如此,其他地方如何呢?记者曾上过几家厕所,个个池满坑溢。不少公厕粪便满地,难以涉足。一天,记者同打扫厕所的老人交谈。他叹气说,自己负责的二十几个厕所,一个脏似一个。这几天不下雨还好些,要是碰上几场大雨,粪便从粪坑里溢出,流到大街上,那才真是乌烟瘴气呢。
望谟县城的这种卫生状况,对于高温高湿的地区来说,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直接影响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干部、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这种状况。可是有人认为,农民、干部、居民混居,农民要种地,就得养猪、养牛、养马。况且当地的布依族农民不习惯用大粪种庄稼。凡是用粪便淋过的蔬菜,他们都嫌“不卫生”,不肯吃,所以至今没有大量利用。县政府每年不得不拨一大笔款,请人挑到城外去倒。要想改变这里的卫生条件,难啊!其实,事在人为。记者曾在望谟的毗邻县罗甸采访,那里的县城龙坪镇,也是布依族聚居地区,也有干部、居民、农民混居情况,原来卫生也较差。县委、县政府倾听人民的呼声,根据城镇管理的有关规定,狠治“脏、乱、差”。明令县城一律不准养狗;不准放敞猪、敞牛、敞马。同时推广科学技术,大种早蔬菜,广施人粪尿,等等。结果,情形就大不一样。如今街道整洁,卫生大为改观。可见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望谟是否可以借鉴罗甸的经验,也来订它几条?至于当地农民不习惯使用大粪的问题,城关镇外来户、四川农民倪伟光,已经作了示范。他利用县城厕所的大粪,承包3.8亩地种菜,五年纯收入18200多元,人均收入730多元。现在他所在的坝秧村民组,不少农民也开始学用大粪种菜。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即可变废为宝。到那时,城里的大粪拉出去了,菜种出来了。岂不是两全其美?何不乐而为之?
追求美是人的天职。望谟是黔西南州的东大门,素有“甜城”之称。希望望谟人民用勤劳的双手,装扮一个美的环境,让县城复兴镇,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黔桂边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