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仗坡”上说古道今
爬上八道拐,翻过一座山,远远地就看到了湖南省新晃县和我省三穗县交界处的“百仗坡”。百仗坡,原名叫平送坡。后来湖南、贵州两省交界地区为了争夺坡上的土地,频繁械斗,烽烟四起。宣统三年(1911年),坡上一天居然打了18仗,平送坡也就变成“百仗坡”。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派干部深入两省边界地区,做了大量工作,两百多年的仇冤才得以冰释,双方始得重归于好。从此,边界上的人民化干戈为玉帛,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
湖南省橙寨乡花园村高寨村民组杨成佰、姚祖运两位老人是历史的见证人,记者3月5日访问了他们。当年他们不仅目睹了双方荷枪实弹互相仇杀的惨景,而且经历了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和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的两次械斗,隐痛还留在他们心中。杨成佰老人的哥哥杨成流死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的械斗,成为千古冤魂。同村的杨先应也不幸遇难。双方死亡三人,伤者不计其数。谈到这里,老人心情十分沉重。许久,才说:“新年伊始,大吉大利,不谈伤心事了。大家快吃年糕、甜酒。”我们见老人如此动情,赶快调转话题,让老人谈点两省边界上令人高兴的事。
老人一听,兴致来了,脸上那刀刻一样的皱纹马上舒展开来。他说,新中国成立后他当民兵,当生产队长,两省边界上一直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搞集体生产那阵,平送坡这边小学的师生还主动去帮助贵州的平垭村插过秧、搞过“双抢”呢。至于双方结亲嫁女、友好往来那就多了。他的亲嫂嫂杨引娣就是从平垭嫁过来的,现在已经儿女成行了。还有杨成林、杨清然的爱人也是从平垭嫁过来的。前两年,她们回家探亲,平垭还送过来100多斤“大头矮”、“大头王”水稻良种,在橙寨试种获得了丰收。老人无限感慨地说:“还是共产党领导得好,没有共产党,两省边界哪来的安定团结?大家要齐心合力,共同奔富,让日子越过越香甜。”
小河静静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