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水!
在鼠场,没有比水更为宝贵的了。乡场上,一碗水卖3分钱,一盆水卖5角钱。而且还是泥塘水!
位于黔桂两省区三县(平塘、罗甸、广西南丹)搭界的鼠场乡,一共四个村,居住着汉、苗、布依各族人民5000多人。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喝着泥塘水长大。炎热酷暑,在鼠场能喝上一口泥塘水,就算有口福了。如果一个月不下雨,塘水一干,他们只好实行全家总动员,男女老少一起到罗甸那边挑水吃。一去一来十多里,那才遭罪呢。尤其是妇女最辛苦,半夜四点钟得起床,走十多里山路去排队挑水,盘山小道,险路难行。途中有一处陡坡,要一口气挑上来,不能换肩,否则会有连人带桶一起掉进山谷的危险。为了救急,他们各家各户还上山挖土池子,积百把挑雨水,以防万一。记者曾到过一个叫黄泥田的自然寨,那里一共18户人家,家家挖池积水,哪怕水变质、发臭,也无所顾忌,取来就饮用。这里水的“利用率”相当高。早上的洗脸水,留给晚上洗脚。末了,用来喂牛。没到过鼠场的人,是难于理解“滴水贵如油”的滋味的。所以鼠场人所说“宁给吃顿饭,不送半瓢水”,也就不足为奇了。
鼠场人畜饮水的困难,给这里的干部群众带来生产、生活方面的诸多不便,同时也影响了这里的经济发展。鼠场乡的田基本都是“雷公田”。“雷公田,雷公田,雷公一叫就下田。”如果下田晚了,几个小时就没水了。1982年雨水不好,很多田没有抢打出来,插不上秧。结果当年人均只有109斤混合粮,连温饱都难得解决。去年雨水好,人均也才有500多斤混合粮,日子并不宽裕。由于鼠场每年十月过后,都有五个月的“水荒”。所以一旦出现“水荒”,农民只好把猪及部分耕牛拿到市场低价出售。去年全乡人均收入才108元。遇到旱灾,人均则不足50元。水的困难,使不少外地干部不愿到那里工作。
对于鼠场、翁昭、油岜等地的人畜饮水问题,县人大、县民委的领导都去看过,仅鼠场就先后去了三趟。无奈鼠场无水源,需从罗甸引水,工程艰巨、耗资较多。而平塘县又财力不足,因而一筹莫展。1983年上半年,县里曾拨给鼠场10000元物资,但由于领导不力,水泥报废,钢管散失,真叫人痛心。目前,当地干部群众迫切要求尽快解决这里的人畜饮水困难,满怀深情地期待着,泉水叮咚流进鼠场来。
人工修建的牲畜饮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