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多种经营潜力大 加工富了边寨人
所属图书:《黔边行:那些人,那些事》 出版日期:2014-07-01 文章字数:819字

多种经营潜力大 加工富了边寨人

黄泥河畔。在那遥远的边界地方,有兴义县威舍乡下德赫村的一个偏僻山寨——薅子冲,那里曾是红军挺进云南时经过的地方,红军总部医院就设在村子里,大树脚下红军战士曾煮过饭。如今天行地转,转眼已经50周年。听说他们那里近几年发挥山区优势,大搞多种经营,加工芭蕉芋粉收入不少,我们决定到那里看看。

到薅子冲采访,确实太有意思了。我们时而在贵州的地面走一段,时而在云南的地面走一段,然后离开公路抄小路才进村。进到村里,只见当年的竹篱茅舍已消失殆尽,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座崭新的瓦房。我们走到乡人民代表刘经禄家,主人很热情,他笑嘻嘻地说:“你们打省城老远的来,难得走一趟啊!”我们坐下一起摆谈边界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他便竹筒倒豆子——一颗不剩地谈了起来。他说三中全会后,党的富民政策深入边远山寨,他们那里也搞起了责任制。近几年,群众因地制宜,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搞多种经营。67户人家,家家种植芭蕉芋,还自己集资买了15台制粉机,加工淀粉、粉条。过去不起眼,卖3分钱一斤没人要的芋头,加工成淀粉、粉条后,远销云南昆明、富源等地,不仅满足了市场需要,而且实现了加工增值,增加了群众收入。去年薅子冲两个村民组,销往外地的芭蕉芋淀粉、粉砣就达20多万斤,收入达50000多元。仅芭蕉芋加工出售一项,年纯收入千元以上的户数就占30%~40%。刘经禄一家,去年纯收入高达2000元。他家置有两台芋粉加工机械,除了用一台加工自己生产的和收购的芭蕉芋外,还抬一台到下德赫村去为群众加工芭蕉芋淀粉30多万斤,仅这笔加工费就收入1200元。今年他又广开门路,种烤烟2亩,种姜200斤,收入将大大超过去年。他说:“现在大家你追我赶齐奔富,日子红火得很哪!”

正是:当年红军鏖战急,如今群众笑开颜。好一个历史性的巨变!

黔边行:那些人,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