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千里煤海 万家焦场
所属图书:《黔边行:那些人,那些事》 出版日期:2014-07-01 文章字数:1107字

千里煤海 万家焦场

千里煤海,跃入眼底;万家焦场,煤火熊熊。……这是8月14日记者在盘县特区采访时见到的壮阔图景。盘县,是西南煤炭基地之一。这里不仅有国家办的大煤矿,而且还有许许多多集体、个人兴办的小煤厂。在通往云南的公路、铁路线上,车上拉的是煤,路边堆的是煤。火车站货场,则更是煤如山积。看到这些,谁不说,盘特,你是热的来源、火的故乡!

记者听说紧靠云南边界的亦资孔乡,发挥煤的优势,实行乡办、村办、个体联办“三条腿走路”的方针,狠抓以煤为主的乡镇企业,去年一年工农业总产值就翻番。这消息实在令人鼓舞,于是我们欣然前往访问。到了乡里,一眼便望见停在车库前面的一辆小吉普和一辆130型的小丰田。同行的人告诉记者,这是乡政府车队的车辆。他们乡政府的车队,一共10辆。除2辆小车外,还有8辆大运输车。我心里暗暗佩服:好大的家业呀!我们边走边说,跨进乡办公大楼三楼会客室。室内摆着乌光黑亮的昆明软皮沙发,墙上悬挂着名人诗画,显得豪华、高洁、淡雅。乡里的同志解释说,这是专门用来同客商洽谈业务的地方,布置自然要讲究些。不然一副穷酸相,他们就认为你穷,东西非卖不可,狠狠地刹价。好一套生意经!我们听了,都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亦资孔乡是汉、彝等民族杂居的边远山区,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它的附近,就是国家的大型煤矿——火铺矿。近几年来,乡里采取“滚雪球”的办法,不断发展壮大乡镇企业。1979年,全乡乡镇企业产值不过70来万元。1984年在党的一号文件指引下,全乡的乡镇企业出现了飞速发展的局面,产值达2881000多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使乡里的工农业总产值猛增到7281000多元,比1980年翻了一番。乡党委书记张文华说:“亦资孔乡煤多,品种全,质量好,离红果、火铺火车站又近,天时地利都有了。抓住煤炭这个‘龙头’,靠煤致富也就大有希望。”今年亦资孔乡又新建了4个煤厂,加上原来的,全乡现在已有乡办、个体联办煤厂六个,年产煤148000吨。仅办煤厂一项,全乡的劳力就达2000个,占总劳力的22.2%。各厂都签了责任状,预计今年产值可达2368000元。几乎相当于去年全部乡镇企业的总产值,前景十分可观。

现在乡里为了进一步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协调产供销的关系,成立了煤炭、建筑建材、装卸、运输、商业、食品等八大公司。各公司都同乡政府签订了责任状,生产、经营形势很好。可以乐观地看到,一个经济起飞的好兆头,已经在这边远的山乡——亦资孔显现出来。

边界风光美

黔边行:那些人,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