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亘古稀奇事 龙额开新场
所属图书:《黔边行:那些人,那些事》 出版日期:2014-07-01 文章字数:958字

亘古稀奇事 龙额开新场

黎平县龙额区,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飞檐翘角的鼓楼、跨河越江的风雨桥,历历在目,引人入胜。同行的人告诉记者,这里便是“真资格”的南部侗族地区。

龙额,像一只突起的山羊角,深深地嵌入黔桂边界线上广西的一侧。生活在这里的侗家人,祖祖辈辈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很少进行商品交换。有人上门买菜,侗家阿妈就到园里摘几把给他,钱是不收的。家里实在没盐吃了,才挑一挑柴火或捡几个鸡蛋,拿到广西富禄去“换”点盐巴吃。换的方式也很特别。往往把柴或蛋放在场坝边的路上,人离得远远的。买主只要照市价把钱放下,就可以把柴、蛋拿走。等人走了,他们才过来收钱。

1983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区公所、乡政府认为,要创造条件办好乡场,给群众提供买卖方便;要对后进地区的群众进行商品意识教育,促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农民才能富裕起来。因此决定配合当地工商所,办好乡场。按当地风俗,请来了寨老,择了开场的吉庆日子;还请来了四个侗戏班子,场场演戏;又请来了广西、湖南的个体商贩,商品琳琅满目。去年3月31日,龙额乡场正式开放。此后,龙额乡场每逢阴历二、七集市交易,从不间断。今年4月11日,正逢场期,记者来到乡场。看见场上除了外地商贩带来的百货、成衣等商品外,当地附近侗族农民带来的蔬菜、鸡鸭蛋、农具也不少,而且当街摆开,讨价还价,应付裕如。记者曾问及两个卖蕨菜的侗家姑娘,“蕨菜怎么卖?”“一角令三仰(一角钱三把)。”我举起四把,她们马上说:“贯贝,炯了(不卖,多了)。”讲价时,充满着商品所有者的豪迈感情。工商所副所长韦家林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这里的侗家人慢慢地学会做生意了,有的人生意还做到广西柳州。他说,龙额村的侗族农民石国强,办了执照后,同柳州的味精厂、糖厂签订木薯购销合同,只经营一年多,就收入2000多元,修了大房子哩!

侗家鼓楼

黔边行:那些人,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