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贵州广播电台向海内外播音
1938年,为巩固“播音壁垒”,对敌伪实施有效广播,争取国际支持、同情,教育民众,中央广播实业管理处决定建立贵州广播电台,播音室设在电台街华家阁楼,发射台建在宅吉坝半边街。历任台长有董毓秀、叶桂馨、姚善辉、陆以灏、潘志刚、黄天如,董原为长春台台长,姚原为台湾台台长,黄原为昆明台台长,职员多是大学、高中毕业生。设备有10千瓦短波机1台,5千瓦中波机1台,发射机4台,干扰机1台。短波天线为双极式、高10米,中波天线为铁塔式、高40米,传音线8对,总长4000米,仅次于中央台、国际台、昆明台。1939—1946年上半年,呼号为XPSA,短波波长35.4米,周率8465千周;中波波长300米,周率1000千周。1946年改呼号为XPPA,短波波长32米,周率9430千周;中波波长300米,周率1000千周。播音对象为本省、全国及东南亚,用国语、英语、马来语及粤语、客家语、厦语、沪语等方言播音,以国语比重最大,其次是英语、马来语和沪语。1945年以后取消沪语、厦语和马来语,1947年以后只用国语。播音时间为早晨6点55分—8点,中午12点—14点,下午18点—22点,节目内容分为宣传、教育、娱乐3大类,宣传类包括新闻、党政报告、建国方略、时事漫谈、国际纵谈等;教育类包括民众教育、妇女与儿童、童军之声、科学常识;娱乐类有京剧、川剧、滇剧、绍兴剧、粤剧、弹词、坠子、大鼓、管弦乐、交响乐、组歌、西洋歌曲、音乐常识。以后又开辟国际动态、社会服务、福音广播、预言之声、商情等节目。那时收音机不多,1945年配发公用收音机71部,1946年全省有收音机305部,1948年增至1000部,主要集中在城市。
华家阁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