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期刊达184种
所属图书:《文化西迁到贵州 滚滚的文化潮》 出版日期:2017-05-01

四、期刊达184种

抗战时期是贵州期刊出版最繁荣的时期,据《贵州省志·出版志》记载,从清末到1990年贵州共出版期刊359种,而抗战期间就有184种,大约占这一时间期刊出版总数的一半。这一时期,民办刊物远远超过官办刊物,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纷纷办刊,还有许多“同仁刊物”。围绕抗战,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医药卫生、社会、民族,门类之广,前所未有。

贵州企业公司季刊

刊登在贵州企业公司杂志上的机制卷烟广告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0月成立“贵州省各界抗日救国大会”,贵州学生救国团创办了《救国旬刊》,安顺出版《晓鸡声半月刊》。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抗日救亡团体纷纷建立,宣传抗日的期刊不断涌现,逐渐形成主流。7月31日,“贵州全省各界抗敌后援会”成立,组织工、农、商、学、妇女、儿童、僧尼等抗日救国会,并在各县设立分会,出版《抗敌》《抗敌画刊》。同年建立“贵州全省学生救国联合会”,编印《贵州学联》刊物。安顺抗敌后援会出版《炸弹》。1938年4月建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贵阳地方部队”,出版《民先队报》。1940年2月,成立“贵州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贵阳分会”,出版《抗建》半月刊。“贵阳教职员抗日救国会”创办《抗战教育》。镇远日本战俘收容所(即“和平村”)建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用中、日文出版了《东亚先锋》《和平先锋》。学校办刊蔚然成风,如浙江大学创办《浙大学生》《浙大青年》,大夏大学创办《大夏青年》《大夏周刊》《黔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创办《交大友声》,贵州大学创办《建国月刊》《文风杂志》,达德学校创办《达德》《新生》,贵阳师范学校创办《贵师旬刊》,大定职业中学创办《抗日救国》,铜仁三中办《三中青年》,防空学校办《防空军人》,步兵学校办《钟声》,炮兵学校办《明德》。中共地下党组织,办有《活路》《烽火》《黎明》等刊物。杂志社风起云涌,贵阳七七文艺社出版《七七》半月刊,贵阳十日旬刊社出版《十月旬刊》,贵阳民族正气社出版《民族正气》,贵阳抗建文艺社出版《抗建文艺》半月刊,贵阳狼火文艺社出版《狼火》,贵阳喋血出版社出版《喋血》,贵阳辰光社出版《辰光》,贵阳战时绘画社出版《战时画刊》,贵阳青年军阵地社出版《青年阵地》,贵阳中华基督教会出版《贵州灵锋》,贵阳天主教堂出版《世光》杂志等,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

抗战时期香烟的烟标

科技类刊物占有显著地位,尤以内迁大学、军事院校最为突出。浙江大学办有《浙江大学校刊》,浙大机械工程学会办有《机械工程》,浙大电机工程学会办有《电工通讯》,浙大航空工程学会办有《航空通讯》,浙大工程学会办有《浙江大学工程》,浙大土木工程系学会办有《土木通讯》,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办有《矿冶》《矿冶园地》《土木》,贵州大学办有《矿苗》,中国航空建设协会贵州分会办有《航建》。医药卫生方面的刊物颇多,陆军军医学校办有《军医杂志》《军医通讯》《卫生勤务》《中国营养学杂志》《营养学专刊》和《营养简刊》,湘雅医学院有《湘雅医学院院刊》,贵阳医学院有《贵阳医学院院刊》,贵州省立医院有《贵州省立医院院刊》,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有《救护通讯》,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有《卫生报导》,卫生署卫生人员训练所有《卫育》,贵州省健康教育委员会有《健康教育》,贵阳现代医药杂志社办有《现代医药杂志》,安顺药学季刊社办有《药学季刊》。农业科技期刊众多,浙江大学园艺学会办有《浙大园艺》,浙大农业经济学会办有《浙大农业经济学报》,浙大农学会办有《农经通讯》;陆军兽医学校办有《兽医学校校刊》《兽医月刊》和《兽医畜牧杂志》;中国蚕桑研究所办有《中国蚕桑研究汇报》,贵州农业改进所办有《贵州农业改进所研究报告》《贵州农业》和《贵州农讯》,贵州农业推广委员会办有《桐梓农推通讯》,建设厅气象所办有《贵州省气象简报》,贵州土壤地质调查所办有《贵州土壤专报》;此外,还有《中央陆地测量学校校刊》。

教育期刊多达数十种。最重要的省教育厅创办的《贵州教育》,1938年10月创刊,初为半月刊,1940年改为月刊,到1948年6月共出版7卷(除第二卷为4期外,其余各卷均为10期),全面系统地反映贵州教育发展。此间,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出版《国民教育指导月刊》,教育部战区中小学教师第四服务团出版《战教旬刊》《基础教育》,贵州省教育会出版《贵州教育会季刊》,省教育厅出版《时代儿童》。《浙江大学师范学院院刊》和《贵阳师范学院院刊》反映了高等师范教育状况,贵阳师范学院还出版了《贵阳师范学院特刊》和《教育学术》刊物。省立贵阳师范学校办有《贵师旬刊》《教育旬刊》和《新贵师校刊》,省立遵义师范学校办有指导国民学校的《辅导月刊》,省立毕节师范学校办有《师范生》,国立贵阳青年中学各科教学研究会办有《教学研究》,许多中学都出版校刊,就连遵义杰生小学也出特刊。社会教育兴起,教育部第一社会教育工作团出版《教育阵线》和《教育部第一社会教育工作团团务通讯》,教育部西南公路线社会教育工作团出版《社教通讯》,省教育厅第三科出版《教育通讯》。省立贵阳民众教育馆出版《民众教育》,省立遵义民众教育出版《民教通讯》,省立安顺民众教育馆出版《民教周刊》,省立独山民众教育馆出版《社教周刊》和《通俗周报》,省立独山民众教育馆出版《社教周刊》和《通俗周报》,省立大定民众教育馆出版《社教通讯》,兴仁县民众教育馆出版了《三区民众》。

文化艺术刊物丰富多彩。学术刊物以大夏大学为多,大夏商学会办有《商学》,文史研究室办有《文史》,社会研究部办有《历史社会季刊》,黔灵学会办《黔铎》,夏风月刊社办《夏风》,大夏社会研究部由著名社会学家吴泽霖、陈国钧、梁瓯第等创办《历史社会季刊》,开启了贵州民族研究。边胞文化研究会创办了《边铎月刊》《边锋旬刊》,贵阳还出版《民族导报》。贵州大学法商学院出版《工商管理》,播风学会出版《播风》,北辰学院出版《北辰》,法律系出版《文风》。浙江大学出版《浙大文学院集刊》《思想与时代》。贵阳出版《学而》半月刊、《逸文周刊》。遵义出版《诗与批评》。贵州文献征辑馆(后改为贵州文献委员会)出版《贵州文献季刊》《贵州文献汇刊》,保存了珍贵的地方文献。贵阳文通书局编辑所创办的《文讯》享有盛誉,先后由谢六逸、张其昀、顾颉刚、白寿麟、臧克家任主编,登载学术论著、文艺作品、著作提要、出版动态,从1941年10月至1948年11月共出版9卷58期。文学刊物以谢六逸、蹇先艾、齐同、李青崖等创办的《每周文艺》和《十月旬刊》影响最大,发表了许多名家作品。浙大办有《黑白文艺》,贵阳文学研究会办有《贵阳文宣》,清华中学办有《清华文学》,还有《狼火》《笔圃》《黔灵》等。美术刊物有《抗敌画刊》《战时画刊》《火柴头画报》《国民画报》《大众画报》《漫画漫话》等。音乐刊物有《音艺》。诗歌刊物有《中国诗艺》。影剧刊物有《戏剧世界》《戏剧与电影》《时代影剧》《剧影论谭报》。集邮有《金竹邮刊》《黎明邮刊》。此外,还有《知识》《闲书》《星期》等刊物。

机关、团体、企业创办多种反映贵州建设和实业的刊物。经济建设的期刊,有贵州经济建设设计委员会的《贵州经济建设》月刊,西南实业协会的《西南实业通讯》,贵州建设半月刊社的《贵州建设》,贵州建设月刊社的《贵州建设月刊》,贵阳市政编辑所的《贵阳市政》,贵阳战时经济月刊社的《战时经济》,贵州农村建设协进会的《农村建设》等。贵州省农业合作委员会出版《会务周报》。贵州省合作事业管理处出版《贵州合作通讯》《贵州合作》《省联通讯》。西南公路管理局出版《西南公路》《西南公路管理局公报》,黔桂铁路工程处出版《黔桂半月刊》。财税方面,有《贵州财政月刊》《贵州审计处公报》《贵州会计通讯》《云贵国税月刊》《云贵货物税通讯》《云贵直接税通讯》《贵州直接税通讯》《贵州特价年刊》《粮情月报》《贵州各地日用品价格指数计算表》《贵阳零售物价指数月报》。贵州企业公司办有《贵州实业季刊》和《企光》,贵州银行办有《励行月刊》,还有《贵州省直辖区农场工作报告》《贵州农讯》等等。

文化西迁到贵州 滚滚的文化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