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体育运动异常活跃
所属图书:《文化西迁到贵州 滚滚的文化潮》 出版日期:2017-05-01

一、体育运动异常活跃

体育走向社会之后,群众体育团体纷纷建立。早在1934年,由王龙光、傅桂馨、曹运雄、肖元庚、张泽之、王羽立、朱野民、胡国志等人发起,在贵阳组织“国魂体育会”,其宗旨是“通过开展各项体育运动,健全国民体质”,有会员200余人,因得到国民革命军二路军的支持,后改为二路军新生活俱乐部国魂体育会,先后组建了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及田径、游泳等运动队,以国魂篮球队最为著名,并在遵义、安顺、黔西等地设立分会,活动一直持续到1949年。1936年,在黔的四川同乡组织了“合群体育会”,经费由四川在筑的工商界、政界人士捐赠,公推杨森为会长,彭敏如为总干事,设会址于贵阳宏雅学校四川会馆内,有会员400多人,建有各种运动队,以男、女篮球队最为著名,一直活动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1938年建立“贵州省国术馆”,研究、普及和发扬中华武术。1939年,贵州省新生活运动促进会贵阳骑射会建立,1941年改组为“贵阳竞马会”,开展赛马活动。1940年,两广在筑的体育爱好者组织“华南业余体育会”,设址于阳明路两广会馆,推袁秉忠为会长,组建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运动队,以足球队最为著名。1942年7月26日,“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贵州分会”正式成立,以“发扬民族精神,发展本省体育运动,促进国民健康,主持各种运动比赛,倡导体育事业”为宗旨,首届理事长为何辑五,欧元怀、王亚明、蒋湘青、季天行、张廷休等15人为常务理事,杨治全、郑道儒、姚克方等为监事,李实任总干事。第一次常务理事会决议:“凡本省市县组织体育团体,拟规定直属本分会。”团体会员有:贵州省地方干部训练团,省教育厅、贵阳市政府、中央日报社、贵州日报社、社会部贵阳社会服务处、贵州省立民众教育馆、大夏大学、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贵州卫生学校、贵州省新生活促进会、贵阳市警察局、宪兵第一团、贵阳基督教青年会、三民主义青年团贵阳支团部、大夏中学等。同年又建立“中国滑翔总会贵州省分会”,省主席吴鼎昌任会长,贵阳市长何辑五任副会长,开展滑翔运动,并捐购两架滑翔机,命名为“名山号”(李名山捐购)和孝芬号(杨孝芬捐购)。1946年,由傅启廉、杨金湖等15人发起组织“贵阳市体育会”,有会员69人,主要活动是成立中小学体育研究会、组织贵阳市各区体育会、筹募中小学体育设备经费,协助贵阳市政府举办运动会,提倡群众体育运动。

自抗战以来,各种运动会相继召开,最初是各中小学举办学校运动会,如省立一中、清华中学运动会,麻江小学、天柱小学、广顺小学运动会等。1937年全省运动会在贵阳南厂举行,有36个县参加。1938年,新生活运动促进会举办象棋比赛、男女乒乓球赛和网球赛,省立贵阳民众教育馆举办“志韩杯”女子篮球赛,革命日报社组织男女篮球比赛。1939年,西南公路局、中央日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贵州省第一届游泳比赛大会,贵州日报社联合中正公园举办贵阳至花溪自行车竞赛。贵阳举办第一次越野赛跑,有7个单位参加,运动员62人,跑程6500米。1940年,第一届竞马大会在团坡桥举行。1941年,贵阳市举办第一届市民体育运动大会。1942年,贵州省新生活促进会举办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锦标赛,滑翔总会贵州分会在玉田坝机场举行首次滑翔机表演。

1943年体育运动更加普及、活跃。5月浙江大学、交通大学、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贵阳医学院、湘雅医学院、大夏大学、军医学校在大夏大学举办8所大学运动会。10月10日—16日,贵州省第一届国民体育运动大会在贵阳南厂举行,有59个县市参加,运动员958人,比赛项目有田径赛、篮球、排球、足球、垒球赛,观众10万人。1945年贵州全省运动会在贵阳举行,以贵阳市、直辖区、行政督察区为单位参加,运动员达1200人,分为男子公开组、女子公开组、中学男子组、中学女子组、大学男子组、大学女子组、军人组进行比赛,比赛项目为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垒球、网球7大项,参加开幕式的民众万余人,省主席杨森致开幕词,美军司令部参谋长迪拔斯出席开幕式,贵阳市800名童子军在会上进行团体操表演,盛况空前。1947年的全省运动会有贵阳市及7个行政督察区代表参加,增加全能冠军,有市民万人复兴操、小学生团体复兴操、青年中学器械操,程万中学土风舞表演,并选拔参加全国第七届运动会的选手。

在近代体育中,开展最广泛、最活跃的是球类活动,包括篮球、排球、足球及乒乓球、网球、垒球。许多机关、学校、部队、团体都建有球队,国魂体育会、合群体育会、华南体育会都以球队驰名,历届运动会都以球类为主要比赛项目,还举办各种“杯赛”“友谊赛”和“星期球赛”。

篮球运动在清末便开始了,最早的是威宁石门坎的光华小学和独山高等小学堂。以后各中学纷纷建立篮球队,如省立贵阳一中男子篮球队,贵阳女师的“飞鹰队”和“冰天队”。1935年贵州省第一届运动会上,参赛的男子篮球队有别动队、二路军队、镇宁队、雪涯队、贵阳中学队、毅成中学队、达德中学队、南明中学队、导文中学队、贵阳县中队、湄潭队、自强队等;女子篮球队有女师队和女中队。抗战期间篮球队众多,著名的如国魂队、合群队、华南队、新光队、防空学校队、辎汽十六团篮球队、通讯兵学校“军通队”、大夏大学篮球队、联勤队、邮工队、冠亚队、类思队、虎林娜队、老母鸡队等。国魂篮球队实力最强、技艺最高、名气最大,有队员40余人,分为4队,为了不忘东北沦陷之耻,分别命名为“辽宁队”“吉林队”“黑龙江队”和“热河队”,一度雄踞贵州,1945年赴重庆比赛,七战六捷,轰动山城,有些队员是当时篮球国手,不少后来选入西南军区篮球队。合群体育会组建的“合群篮球队”在星期球赛中影响最大,曾到昆明、重庆等地参加比赛,贵州参加全国第七届运动会的男子篮球队多数选手是合群队员,女子篮球队水平较高,后来不少队员调入西南军区“战斗队”和贵州军区“长江队”。辎汽十六团篮球队系由驻龙里的辎重兵学校发展起来,后迁到重庆,享誉巴蜀,王世选、贾志军等国手曾代表中国男子篮球队参加第十一届、第十四届奥运会。

篮球运动是历次运动会的重要比赛项目,1943年贵州省第一届国民体育运动大会,有39支男子篮球队和6支女子篮球队参赛,贵阳市获男女篮球队冠军,遵义获亚军。贵州举办过多次篮球杯赛,最早的是1936年驻遵义的第九军举办的“梦麟杯”赛,1938年中华全国体育协会贵州分会举办“协进杯”男子篮球赛,省立贵阳民众教育馆举办“志韩杯”女子篮球赛,在维周篮球场举办“革命日报杯”男、女篮球赛;1939年,大夏大学举办“节约储金杯”篮球赛;1942年,西南公路新生活促进会举办“新运动杯”篮球赛,贵阳社会服务处举办“服务杯”男女篮球队邀请赛;1943年,贵州省干部训练团主办“鼎昌杯”篮球锦标赛;1946年,贵阳市政府、贵阳民众教育馆举办“杨森杯”篮球锦标赛,贵阳社会服务处、贵阳市政府联合举办“劳工杯”“新贵州杯”篮球锦标赛,贵阳民众教育馆举办“青年杯”男女篮球锦标赛。

星期篮球赛是篮球运动社会化、经常化的表现,从1939年贵阳民众教育馆创办起到1949年从不间断,起初在维周篮球场举行,后来转到六广门体育场,还有夜间球赛。经常参加星期球赛的有国魂体育会篮球队,合群体育会篮球队,华南体育会篮球队,防空学校、通讯兵学校、大夏大学篮球队及民间组织的若干篮球队,1945年美军步兵队、21野战督军队也参加星期篮球赛,市民踴跃参观。除贵阳外,遵义、铜仁、毕节、大定、江口、兴义、都匀、贞丰、贵筑、息烽、婺川(今务川)等县也举办星期篮球赛。重庆、桂林、洪江等地篮球队多次来贵阳进行友谊赛,中华全国男子篮球辅导队1941年由北师大教授董守义率领访问遵义,全国体协辅导队1944年来贵阳比赛,兴义“持恒篮球队”到昆明比赛20余场,贵阳市体育观光团篮球队1947年赴重庆参加锦标赛,贵阳男子篮球队应昆明两广同乡会、新光体育会邀请赴昆明参加赈灾义赛,推动贵州篮球水平的提高。

排球在抗战时期逐步由学校向社会推广,国魂体育会、合群体育会、华南体育会先后建立了排球队,从1935年贵州省第一届运动会开始,以后各次运动会都把排球列为主要比赛项目,1943年举行的贵州省第一届国民体育运动大会有22支男女排球队参加,“梦麟杯”“杨森杯”等有排球锦标赛。1940年,贵阳民众教育馆举办“战士杯”排球赛,有红远、照总(探照灯总队)、防空学校、湘雅医学院、新生、军通(通讯兵学校)等排球队参加,防空学校获冠军。1941年元旦,贵阳民众教育馆与新生活运动促进会联合举办劳军募捐篮排球义赛,除贵阳各排球队外,还增加了龙里辎重兵学校排球队,华南队和防空学校两支排球劲旅,竞赛激烈。1945年全省运动会上,青年军队获男子公开组冠军,第五行政督察区(遵义)夺得女子排球公开组冠军,贵州大学排球获得大学组冠军。1943—1947年贵阳市连续举办3次运动会,参加排球比赛的有华南队、华侨队、湘雅队、合群队、师院队、贵医队、大夏附中队、国立十四中学队、邮工队等,华南男子排球队和十四中女子排球队获冠军。各地区的运动会上均有排球比赛,如黔东运动会思南队获男子排球冠军,毕节地区运动会金沙队获男子排球冠军。星期排球赛始于1940年由贵阳民众教育馆主办,首场比赛是国立十四中对大夏附中。1943年贵阳基督教青年会举办的星期排球锦标赛,有方霞队、旦社队、湘雅队、合群队、励志队、大夏队参加,每周3场,5周赛完。次年公共卫生人员训练所举办“善群杯”男子排球赛,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湘雅医学院、卫生教育、卫生事务所组队参加。遵义、锦屏、大定等县也举办星期排球赛。

足球运动须有较大的场地,普及程度不如篮球、排球。1935年贵州全省运动会在南厂举行,参加足球比赛的有别动、导文中学、贵阳县中、群声、雪涯、南明6队,群声队与雪涯队争夺冠军,结果不分胜负。1936年合群体育会成立,在六广门建合群体育场,建有足球场。1940年华南体育会组建华南足球队,队员黄锦阮、文威、黄世锦、方剑华、张宏根、符合胜等都是足球高手,在省、市运动会上皆夺冠军。1939—1941年,贵阳基督教青年会连续举办了3届“鼎育杯”足球赛,有西南、夏光、合群、贵医、湘雅、盐务、华南等队参加,华南队连续三届蝉联冠军。1941年8月,贵阳市邀请重庆、昆明足球队来贵阳,与华南、合群、大夏、国立十四中等队举行募捐“政工号”献机表演赛。1942年,贵阳民众教育馆与中央日报联合举办星期足球赛,有方园、飞虎、省府联队、合群、湘雅、贵阳、中央日报、大夏大学等足球队参加,一直延续到1949年,兴义、遵义等地也举办星期足球赛。1943年9月,合群体育会、华南体育会等5个单位联合邀请桂林的东方足球队来贵阳进行劳军义赛,东方队战胜华南、合群等队。10月,中国红十字会在南厂举行足球宣传周表演赛,东方队与贵阳组成混合足球队,与上海、香港混合队比赛,3∶3平局。同年10月贵州省第一届国民体育运动大会在南厂举行,有贵阳、龙里、遵义、仁怀、独山、都匀、平越、凤冈、毕节9市县足球队参加,贵阳队夺得冠军,遵义队获亚军。1945年贵阳市举办第三届运动会,华南队获足球冠军,合群队获足球亚军。1947年贵州全省运动会在贵阳举行,足球比赛规模扩大,分公开组、军人组、中学组比赛,清华中学代表直辖区参赛夺得公开组冠军,联勤队获军人组冠军,贵阳队获中学组冠军。1948年选拔薛文秀、古文礼、尹万、罗世麟等13人组成贵州足球队,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全国第七届运动会的足球比赛。

1935年在南厂举办的贵州全省运动会

乒乓球设施简单,各级学校、机关、团体普遍开展,商务印书馆门市部出售乒乓球和球拍,贵阳、赤水、毕节、江口等地很早便开展乒乓球运动。1934年国魂体育会成立乒乓球队,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训练、比赛,把乒乓球运动推向社会。1935年革命日报社发起乒乓球锦标赛,采取单循环淘汰制,分6队进行,国魂乒乓球队大显身手。随着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华南体育会、体育协进会、省财政厅、建设厅、银行、三青团贵州青年服务社、行政干部训练团等单位均组织乒乓球队。贵阳基督教青年会以“促进乒乓球技术及联络感情”为宗旨,积极推动乒乓球运动。1941年青年会举办第一届乒乓球团体赛,有10个单位参加,比赛在每周一、三、五、日晚间进行,华南队获冠军。9月又举行第一届个人乒乓球赛,每周二、四、六及星期日进行,采用中华体育协进会制定的乒乓球比赛规则,五局三胜制,比赛结果,钟直、张年春、赵楠松为一、二、三名。次年5月“青年节”,基督教青年会又举办第二届乒乓球团体锦标赛,有7个队参加,青年队获冠军,资联队和银联队分别为第二、三名。1946年青年会乒乓球与中国银行乒乓球队进行友谊赛,在此期间,西南公路局新生活促进会,贵阳社会服务处举办过乒乓球赛,贵阳民教馆、遵义民教馆、镇远民教馆、大定民教馆及晴隆、三穗、剑河等县都开展乒乓球比赛活动。1947年,国魂乒乓球队与省府、银行联合队在六广门体育场举行贵州省首届乒乓球赛,除省内各乒乓球队而外,还有外省高手孙鲲、马声求、严崇津、关鸿辉等参加。1948年选拔关锦成、张年春、杨琪文(女)参加全国第七届运动大会。

1935年贵州全省运动会设有网球比赛项目,有TV网球队、客模网球队、时礼网球队、熊全网球队、香槟网球队、雪涯网球队、南明网球队、遵中网球队、女师网球队、女中网球队等9支男队和两支女队参加,雪涯队获男子冠军,女师队获女子冠军。之后,合群体育会举办过两次“合群杯”网球赛,面向社会,1941年的“合群杯”网球赛规模较大,大夏大学、合群体育会、邮电工会、交通银行、贵阳医学院、干部训练团在会上分别进行个人和团体表演。1948年,选拔邓崇津、温镇华、雷毓灵、王谨淑、陈希鲍等参加全国第七届运动大会。

六广门体育场的八角亭

也许是一种时髦,“五口通商”以后,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得风气之先,最先兴起赛马。全面抗战爆发以后,这些城市先后被日本侵占,赛马活动衰落,而地处西南大后方的贵阳却兴起赛马,经久不衰,成为贵州体育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贵阳在抗战期间繁华起来,跳交际舞、打网球、赛马等成为一种时尚的体育活动。赛马最初是在军队中出现,1939年驻扎在榕江的二十六师首先举行赛马活动,以后随着军事体育的提倡,逐步推向社会。1939年,贵阳各界马术爱好者30余人在神光咖啡厅举行会议,发起组织贵州省新生活促进会贵阳骑射会,推选郭润生、王椿庭、赵冲、刘文熙、孔文等为筹备委员会委员。11月6日,贵阳骑射会正式成立,其宗旨是为军事服务,提高和加强军界的骑射技术,隶属于军政部。军政部长何应钦之弟何辑五任会长,教育厅长张志韩和积极倡导马术的士绅郭润生为副会长,并推赵冲为主任理事、娄秉国为主任监事、王椿庭为理事兼总干事。会址在贵阳南郊团坡桥。

团坡桥是贵州最早的机场,1932年修建,南北长400余米,东西宽300米,湖南军阀何健曾派飞机在此降落,拟开辟长沙至贵阳航线,因场地狭小,只能供小型军用飞机起降,后来便改作跑马场了。1940年2月8日(即春节年初二),贵阳骑射会在团坡桥跑马场举办第一届骑赛会,主要项目是800米赛跑,最高成绩为1′03″。1941年1月27—28日,又举办第二届骑赛会,赛场改在南厂,这里自清代以来一直是军队的演武场。比赛项目有800米和1500米两项,按阿拉伯马种、蒙古马种和西南马种分组比赛,还进行马术、射击表演,在贵阳引起轰动。

1941年5月,奉军政部命令,贵州省新生活运动促进会贵阳骑射会改组为“贵阳竞马会”,不再进行实弹射击,专门研究马术,开展赛马活动,协助政府推行马政。会长仍由何辑五担任,此时他已是贵阳市长。竞马会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郭润生、李玉墀、毛敷五、陈竞成为常务理事,陈敏章为常务监事,下设总务、会计、宣传3组。竞马会成立以来,会员人数日益增多,除贵阳而外,还吸收清镇、瓮安、龙里及滇西爱好者参加。从1942年起,每逢元旦、春节、“双十节”都举行竞马大会,先后10余届。

第三届竞马比赛大会于1942年元旦在团坡桥举行,竞赛项目为800米和1000米,按阿拉伯马种、蒙古马种、西南马种、杂交马种分为22组比赛,连续3天,并制定了《贵阳竞马会暂订骑术比赛规则》。同年2月15日(春节)举行第四次竞马大会,有阿拉伯马、蒙古马、西南马及杂种马80余匹参赛,开幕后骑师们骑着高头大马,由团坡桥跑马场出发,经环城路进入中正门(今大南门),然后过盐行街(今中华南路)、大十字、铜像台(今喷水池)、六广门,沿环城路到威清门、普定街(今黔灵西路),又由铜像台按原路返回团坡桥,绕城1周,造成很大声势。同年10月10日(双十节)又举办第五届竞马大会,主要是骑术表演,参加表演的除50多名竞马会员外,还有句容牧马场骑手、外县及云南骑手。

1943年赛马活动掀起高潮。元旦节举办第六届赛马大会,分10组进行比赛。春节举办第七届赛马大会,句容牧马场的骑手在会上作了精彩的骑术表演,并向贵阳竞马会赠送“挟山超山”条幅,这是一次为赈灾举行的义赛,在万人大会上许多人慷慨解囊,为此,赈灾劝募总队还送了一面“仁风个新”的锦旗。“双十节”在团坡桥跑马场举办第八届赛马大会,这是一次“双十杯”赛马会,良马云集,骑手众多,竞争激烈,成绩最好。在800米竞赛中,西南马最高成绩为1′03″,杂种马57″,阿拉伯马为55″。总分冠军获军政部颁发的1万元奖金,前三名骑手和良马均有奖励。会上,句容牧马场教练主任罗云帆骑良驹表演飞越障碍,还表演马尾上马、马上翻身、跳越坐骑等高难度动作。

1945年抗战胜利,贵阳竞马会进行改组,更名为“贵阳市竞马会”,通过《贵阳市竞马会章程》,选举何辑五为理事长,郭润生、李玉墀、毛敷五、陈竞成为常务理事,会员曾至六七十人,会址设在“敬之植物园”内(何应钦字敬之,植物园在八角岩下,即今省府大院),活动经费主要是会员交纳的会费,特别会员每年赞助5000元,还有自由捐赠。从这年起,骑马场改在南厂,仍沿袭元旦、春节、“双十节”举行赛马大会的传统。杨森任贵州省主席兼贵阳市长后,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在八角岩下开辟新的跑马场,星期日在这里进行骑马练习和跑马活动。

1945年7月22—24日,“贵阳市竞马会”在南厂举行赛马大会,先是分4组进行800米预赛,选出陈竞成的“黄麟马”、罗云帆的“腾蛟马”、双杰的“拉林马”和黄锦源的“金龙马”,在1000米决赛中,罗云帆的“腾蛟”一路领先,夺取冠军。1947年7月,贵阳市竞马会为募集救济院经费,在八角岩举行为期4天的竞马活动。同年10月,清镇种马场及所属9个民马配种所在贵阳市及附近各县举办马匹生产保育展览会,并联合贵阳市竞马会在八角岩跑马场举办“双十节”赛马大会,骑师陈竞成的“黄麟马”夺取冠军。

在近代体育发展的同时,传统体育“国术”在贵州也有发展。民国年间,流传较广的是纵横通背拳,拳师王之和在保留通背拳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整个套路由摔、拍、穿、劈、攒5种基本手法和撩阴腿、侧踹腿等组成,具有“摔掌似闪电,拍掌云雾观,穿掌似流星,劈掌如雷震,中掌似暗箭”的特点。贵阳流行“乃伸拳”,它由拳师屈乃伸根据少林拳法编创,劲力刚猛、结构合理,动作紧凑,左右对称,强调以近身短打为主。贵阳还流行“猩猩拳”,模仿猩猩的攀缘、追打、戏耍、行走、跳跃等动作,兼有通背拳和猴拳的特点。遵义、桐梓等地流行“柔拳”,拳师吕用奇在“化工拳”的基础上创新,抓打手法圆柔灵活,步法轻便快捷,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气沉丹田,刚柔相济。毕节地区流行“沙精通臂拳”,长臂大手,放长击远,纵跳如猿,行动如猫,身似游龙,好似火烧身,上刺喉,下撩阴,左右两胁打中心。“行剑”流行于贵阳、兴义、安龙、铜仁等地,强调剑法和身法高度协调统一,剑上之力源于腰,动作柔顺、潇洒飘逸、灵活多变。赤水等地流行“钩镰枪”“十八投唐棍”“蛇矛枪”等。

1918年“少年贵州会”提倡国术,在体育部设有拳术股、劈剑股、弓矢股、马术股,开展国术教练活动。1935年贵州第一届全省运动会在贵阳举行,国术列入比赛项目,有26个国术运动员参加,并选拔参加第三届全国运动会的国术选手。1937年贵州省政府颁发《贵州省国术组织大纲》,以提倡国术增进民众健康为宗旨。1938年5月25日贵州省国术馆正式成立,其职责是研究、普及、发扬中华武术。馆长由贵州省主席吴鼎昌兼任,副馆长刘桂初、教官主任孙亚唐及教官孔祥英、女教官陈世华等都是中央国术馆的毕业生。为了普及国术和培养各县国术师资,开办了研究班、专修班、普通班、儿童班,招收各县学员到国术馆训练,共培训300余人。又颁布了《贵州省国术馆办事细则草案》及《贵州省国术馆董事会会议规则草案》,将文件发至全省各县,先后有63个县建立分馆,但因条件不够,几年后大都撤销。

1941年,贵阳基督教青年会创办国术研究班,聘请周本渭担任国术教师,教授太极拳、八段锦、三十二功及刀、枪、剑、棍等国术套路,共办两班。1942年,由周本渭、王执中、陈慈熙、董如庭、江涤山等人发起,组织贵阳市国术研究社,以“奋发抗战情绪,激扬尚武精神,促进全民国术化”为宗旨,通过武术交流,研究活动来传习、整理、发扬中华武术。公推王执中为社长,董如庭为副社长,黄永泽为研究组长。

1943年10月,第一届全省国民体育运动大会在贵阳举行,贵州省国术馆、基督教青年会组织39人参加运动大会的国术表演。1945年7月,全省运动会在贵阳举行,国术列入比赛项目,国术比赛分为男子公开组、女子公开组、中学男子组、中学女子组、大学男子组、大学女子组和军人组进行。1947年7月在贵阳举行全省运动会,国术分男子公开组、女子公开组、中学男子组、中学女子组进行比赛。同年8月15日一22日,在贵阳六广门体育场第一篮球场举行贵州国术馆“国术擂台比赛大会”,参加打擂的有黄金亮、黄信义、张人杰、汤飞龙、刘蜀川、杨保、吴勇忠、李代龙、周光承、刘湘凡等,83岁的徐开源也报名参加,四川国术家巫达英和广东国术家黄德贵也前来参加打擂。打擂赛采取淘汰制,比赛方式是每队两人对打,每次3分钟,以先胜3次为胜,规定以搏击次数之多寡、防御攻击是否得当为胜负标准。比赛结果,鼎元功、顾乃熙、潘文华分别获搏击重、中、轻级第一名及器械长兵器重、中、轻量第一名;孙玉龙、刘广安、周汝穆分别获器械短兵器重、中、轻量级第一名;顾乃熙获徒手第一名;樊道庄获中学男子组第一名,尹慎吾获中学女子组第一名。1947—1949年,各县举行国术擂台赛57次,影响较大的有黄平旧州、务川县、安龙县、独山县擂台赛。

文化西迁到贵州 滚滚的文化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