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绝技远征记
傩,是古代一种驱鬼逐疫的原始宗教文化现象,蕴含着人类心灵一种原始、深沉的忧患意识。傩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和演变,在学术界被称为“戏之本、舞之源”,素有“戏剧活化石”之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科研价值以及旅游开发价值。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是傩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县份,全县城乡分布着大量的苗族傩班子和傩艺人。笔者于1985年从松桃苗族自治县文化局调到铜仁地区文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从事文物工作,按照省里的要求,开始组织筹建贵州省铜仁傩文化博物馆,聘请松桃苗族自治县的部分苗族傩技班子作为博物馆的常规性演出队伍。
傩活动本身具有神秘性,而其中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也最能吸引普通民众的是当中的傩技。傩技是一种非魔术、非气功的神奇技艺。傩技师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口念咒语,烧一支香,化一碗水,然后就可随意施行。傩技主要有上刀梯、下火海、捞油锅、吃碗、悬斗、吃卡子水、定鸡、口含红铁、开红山、搬神竹、定鸡蛋、踩尖刀等几十个名目。
上刀梯——又叫上刀山,是傩戏中还良愿法事的一项内容。刀梯是用12、24或36把锋利钢刀扎在木杆或梯子上,竖立在傩堂前面场地中央。傩技师通过做一系列法事,包括念咒语、化水碗等活动之后,背着未满12岁的小孩,赤脚沿刀梯登上顶端,然后再回到地面,脚手毫发无损。有时,根据表演场面的需要,傩技师安排2至6个人同时上刀梯,其中也有苗族少女。他们在刀梯上表演多种造型,场面惊心动魄。
踩铧口——又叫下火海,是一种扣人心弦的傩堂绝技。其过程是将犁田用的铧口或钢板烧通红(约摄氏2000度),放在地上或木板上,傩技师做了一套秘诀、手诀之后,赤脚在红铁板上任意踩踏,只听得双脚被烫得哧哧响,像烧皮子一样冒着青烟,并有一股燃烧的肉味,十分惊险,可傩技师抬起脚来给观众检验时,却安然无恙。松桃傩技师在表演时能够用左右手各抱一个人,肩上还骑着一位姑娘,四个人约有250公斤,脚踩在铁板上,步履维艰,难度极高。
下油锅——又叫捞油锅,表演前用1~3公斤菜油或桐油,倒入油锅加热,使温度达到沸腾,然后傩技师挽上衣袖,用“法水”净手后,将馒头、豆腐、糍粑或活鱼等放入锅内煎炸,再将手伸入油锅内,把炸好的食物捞出来给观众吃。然后又将几枚铜钱丢入油锅中,赤手将铜钱由锅底捞出。有的还用翻滚的油洗手、洗脸,并且安然无恙。
除上面介绍的内容外,松桃苗族自治县苗族傩技项目还很多。
1987年在贵州省召开的一次文物工作会议上,贵州省领导要求文物门部进一步解放思想,组织力量搜集、整理傩文化遗产。经过一年的努力,铜仁地区的傩文化田野调查、挖掘、整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1988年12月,在石阡县举办了全区傩文化艺术展,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苗族傩技表演队在展览期间进行了多场表演。
1988年贵州省文物处邀请中央电视台,录制了铜仁古傩文化——“梵山乌水”专题片,拍摄了神奇的傩技画面,并在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播出。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及中国社会调查研究联合会带着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的亲笔信“请铜仁文化部门大力支持”的签署函,专程来铜仁地区各县拍摄傩技。当时,本地不少领导对傩文化的认识不足,总认为傩文化是封建迷信,不宜大力宣传。
1990年5月~6月,应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国艺术研究所、北京大观园及中国国际艺术苑服务有限公司的邀请,铜仁地区文化部门分别在北京大观园和北京俱乐部举办了“贵州铜仁傩文化展览和表演”。松桃苗族傩戏、傩技节目第一次走进北京,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惊动京城。这次展览历时近1个月,共接待观众20万人次,其中有20多位部级以上中央领导和几百名专家学者及几百名外国游客。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萧克将军,人民日报总编秦川,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共松桃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吴向必等领导前往观看。观众在看了上刀梯、捞油锅、下火海等绝技表演后,瞠目结舌,惊叹折服。演出结束后,许多领导、专家及观众纷纷上前与表演者握手,有的问演员是哪个省的、什么民族。表演者大声回答:“我们是贵州省松桃县的苗族!”不少观众留言:“中华民族的伟大”、“傩是祖国民族文化的瑰宝”、“苗岭民俗内涵深刻。”日本学者佐井好男观看后在留言簿上写道:“中国真了不起,中国万岁。”一位专家写道:“作为带有迷信色彩的傩文化能进京展演,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说,傩文化现象是戏剧的活化石,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并呼吁对傩文化要进行发掘、抢救。去其封建迷信之糟粕,取其优秀民族文化之精华,使之造福于人类。
1991年3月,经贵州省文化厅批准,贵州省铜仁傩文化博物馆正式建立,笔者有幸被任命为首届馆长。博物馆的建立为黔东傩文化进一步挖掘、整理、保护提供了平台和研究基地。从此,我区傩文化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全国有了一定影响,曾到北京、深圳、贵阳、重庆、石家庄、郑州、成都、上海、广州、呼和浩特等城市,以及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进行表演,还到西欧、北美20多个国家驻中国大使馆进行展览,一展风采,引起轰动。
1991年10月,铜仁博物馆组队参加北京首届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展演上刀梯等节目,荣获组委会颁发的表演奖。
1991年12月,应深圳民俗文化村的邀请,松桃苗族自治县傩技表演队参加了民俗文化村开村典礼,表演上刀梯、下火海、捞油锅等惊险节目,吸引了很多游客,并受到国务院李鹏总理的接见。总理观看完表演后,有点怀疑刀子的锋利,亲自低着头用自己的头发试一试。当时总理夫人还担心地说了一句:“总理,小心点!”总理一试,相信了,并欣然为表演活动题了字。不久,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看了上刀梯后,和苗族技师田儒平及身着装苗族服装的苗族少女田三妹合影留念。三个月后,艺术队返回铜仁,刀梯表演节目继续留在民俗文化村演出,一直持续到现在,成为民俗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992年,松桃苗族自治县傩技表演队随团赴美国表演了10多场,受到美国人民的欢迎。
1992年7月,铜仁地区傩文化博物馆组织了松桃苗族自治县傩技上刀梯,下火海、捞油锅、四面鼓表演队,参加贵州苗族演出团,赴河北省涞水县野三坡苗族度假村表演,受到文化部部长高占祥和国家旅游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领导的迎欢。此后,松桃苗族自治县傩技表演队每年春、夏、秋三季到该度假村进行旅游活动表演,一直持续数年,成为北方苗族村寨的主人。
1992年12月至1993年1月,应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公司的邀请,铜仁地区傩文化博物馆组织松桃苗族自治县傩技表演队参加了深圳全国首届“中华大庙会”展演,并获得成功。深圳电视台、香港电视台、亚洲电视台、翡翠电视台等新闻单位作了专题报道。
1997年7月,在贵阳召开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期间,铜仁傩文化在贵州省博物馆举办“神奇古朴面具暨傩绝技展演”,展示了贵州铜仁地区的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等傩绝技,让与会代表开了眼界。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嘉琪、铜仁地区行署副专员陆蓉等领导为展演剪彩,受到省城观众欢迎。
1997年8月,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叶明子率考察团来铜仁考察,松桃苗族自治县傩技表演队为客人表演上刀梯等节目,受到热烈欢迎。
2000年2月,应重庆素通文化公司的邀请,铜仁地区傩文化博物馆组织傩技表演队参加了重庆直辖市建市以来最大的一次“沙坪大庙会”,展演活动持续半个多月,表演傩技20场,接待观众3万余人,受到山城人民的热烈欢迎。
2002年,国家旅游局常务副局长孙纲参观了铜仁地区傩文化博物馆,在看了傩技表演后说:“松桃苗族上刀梯在全国很有名气,为旅游事业增添了光彩。”
2002年5月,铜仁傩文化博物馆组织傩技表演队赴深圳参加海上田园开业典礼,演出上刀梯等节目,受到中外游客的好评。
2002年8月,应日本国邀请,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派遣,铜仁傩文化博物馆组织傩技表演队一行8人赴日本参加2002年“新蹈亚洲文化节”,先后在日本新潟市、上越市、新井市演出了数十场,受到日本观众的好评。
2003年2月,铜仁傩博物馆组织傩技表演队赴河南省商丘市表演,演出引起了轰动。
以上仅是铜仁傩博物馆组织傩技表演的部分纪事(此外还有很多非铜仁傩博物馆组织的重要演出活动),也是松桃苗族自治县傩技艺术走出大山的一些经过。
20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苗族刀梯队已与铜仁傩博物馆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地区有什么大型活动,或旅游团、中外专家学者考察团来铜仁,刀梯队随请随到,成了铜仁傩文化博物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松桃苗族自治县傩技刀梯队伍不断壮大成长,成为全区甚至全省对外宣传的一个品牌,成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苗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代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