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朗水九姓苗民起义
所属图书:《梵净山苗族纪事》 出版日期:2011-06-01 文章字数:594字

朗水九姓苗民起义

明初,朗水一带苗民不堪忍受压迫和掠夺,罗、吴、杨、石、龙、王、乜、游、胥九姓苗族头领,联合当地十五洞四十七寨苗民奋起反抗,拒交丁粮贡赋。明洪武二年(1369),朝廷命沱江宣抚使田儒铭率兵镇压,“勒纳熟粮、丁粮”,并以罗大车为下十洞大苗头,其弟罗大保为上五洞二苗头,欲用“以夷制夷”的办法,达长期统治之目的。

九姓苗民不服,在酉阳司头领冉为花的相助下,联合王化闪、杨绒飞等进兵印江朗水,驻扎现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合水镇旺溪一带,协同苗民攻陷思邛江长官司,树起“反明”旗帜。苗民义军炼制硝磺,打造刀枪,自铸银币,与官兵作持久抗争。思南宣慰司、思邛江长官司屡征不克,相持10年,未敢轻进苗疆一步。

明洪武十三年(1380),朝廷再派沱江宣抚使田儒铭征剿。田见义军防守严密,士气甚旺,不敢强攻。《征蛮实录》载:“苗寨弯弯曲曲,四岭九梁,尽是深山箐林。落坪才是苗寨,田多土少,无路进兵,只有哨口一条河,上进朗水,是头一险道,叛苗把得铁紧;二重险道,只有独路溪一条小峡,径通后寨,况两边万丈高岩,二险非常。顺河进犀牛洞,尤为坝坪,至龙虎洞,又是万丈高岩,夹住一条河。由河中走通高寨洞、坪陬,险道非常。”遂于苗疆四周集结重兵,据险为营,佯装设防自保,相持达3年。明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十五日夜,官兵分五路进袭。苗民义军猝不及防,仓促应战。罗大车、罗大保兄弟及杨绒飞战死,起义斗争失败。

梵净山苗族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