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英雄龙世昌
龙世昌(1928~1952),苗族,松桃苗族自治县平茶乡抵哨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小时进过私塾,因家贫而弃学。16岁时,父亲病故,他成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
1948年,国民政府实行“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政策,龙世昌被送入兵营,在镇远师管区编入39军328师948团直属炮兵连。1949年11月,龙世昌所在的部队328师在贵州晴隆宣布起义。1950年4月,龙世昌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7军当战士。部队在黔西南一带执行剿匪和征粮任务中,他积极参与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出色地完成了剿匪和征粮任务,多次受到部队首长表扬。
1951年4月,龙世昌随军参加抗美援,同年10月开赴朝鲜,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45师134团3营8连当战士。在上甘岭反击战前夕,上级安排龙世昌所在的班担任爆破任务。龙世昌与全班战士一起苦练爆破技术,决心用爆破手段消灭敌人,为祖国立功,为苗家争光。
1952年10月14日,举世瞩目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天刚刷白,上甘岭已燃烧成一片火海,敌人向上甘岭发起猛烈的进攻。上甘岭是交战双方争夺的制高点。经过六天五夜的反复争夺战,敌人以付出数千人生命的代价,占领了志愿军驻防的5979高地表面阵地,许多志愿军战士退守在坑道里。
10月19日凌晨,志愿军向盘踞在上甘岭表面阵地的敌人发起反击。反击信号发出后,龙世昌所在的连迅速从一号阵地坑道分两路向敌人阵地冲去。他们随着掩护部队层层延伸的火力向主峰前进。龙世昌第一个登上主峰,端起冲锋枪对准敌人火力点进行射击,敌人的机枪顿时变成哑巴,为攻击部队扫除了第一个障碍。这时另一个没有被摧毁的敌人地堡向志愿军反击部队射击,几名战士中弹倒下,其余战士也被敌人的火力压住。龙世昌一手提着手榴弹,一手握着冲锋枪迅速地向敌人地堡冲去。当他接近地堡时,敌人的两挺机枪向他扫射过来。他急中生智,把一具敌人的尸体一脚踢下山坡,敌人的火力转向滚动的尸体。在敌人火力转移的一瞬间,龙世昌迅速跃出,把手雷投入敌人的地堡,为志愿军反击部队扫除又一道前进的障碍,夺回了主峰。志愿军接着继续组织力量向敌人的九号阵地进攻。敌人从大小地堡里用机枪交织扫射,阻止反击部队的前进。此时,龙世昌右腿已中弹负伤,可是他仍然顽强地和战友刘顺初向敌人地堡爬去。他俩仔细地观察,发现前面那个大地堡后面还有个小地堡。龙世昌说:“先消灭小的,后消灭大的。”说完,刘顺初就向敌人小地堡冲去,可是没跑几步就倒下。龙世昌机智地绕到敌人小地堡旁边,把一枚手榴弹投了进去,为反击部队又扫除了一个障碍。可是反击部队仍被大地堡敌人的火力压制,不能前进。这时,龙世昌手背也负了伤,手被鲜血染红。爆破组长田景全跑到他身边,问道:“又负伤啦?快包起来,你掩护我,我去干掉那个大的。”龙世昌一面包扎,一面说:“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去!”田景全命令说:“快掩护我!”龙世昌用冲锋枪对准敌人地堡射击孔猛烈射击,田景全起身跃起,冲向敌人地堡。眼见要接近敌人地堡时,敌人忽然从地堡里投出一排手雷,田景全倒在硝烟之中。爆破组三人,刘顺初牺牲了,田景全倒下了,龙世昌已两次负伤,情况万分紧急,反击部队人人心急如焚。在这关键时刻,龙世昌向敌人大地堡左边投去一颗手榴弹,趁着浓烟,从一个弹坑跳到另一个弹坑,机智地跳到田景全身边,拿起田景全手中的爆破筒,向敌人大地堡爬去。敌人从地堡里不断投出手雷。龙世昌在弥漫的硝烟中匍匐着继续向敌人大地堡爬去。当他爬到地堡旁边,突然站起来,握着爆破筒,拉开火线,迅猛地插进敌人地堡的射击孔。当他正准备翻身滚开时,敌人又把爆破筒从射击孔里推了出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龙世昌抓起爆破筒又插进敌人地堡,地堡里的敌人又把爆破筒推了出来。爆破筒冒着团团的白烟,眼看就要爆炸。龙世昌奋力抓紧爆破筒朝地堡里塞,敌人拼命往外推。最后,龙世昌用胸膛死死地顶住爆破筒,堵住了射击孔。接着“轰隆”一声巨响,龙世昌与地堡里的敌人同归于尽。反击部队的战友眼睁睁看着这一场面,呼喊着“为龙世昌报仇”的口号,冲上山顶,消灭了九号阵地上的敌人,夺取了5979高地,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1953年6月1日,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1953年8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亲自给龙世昌的家属签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1953年1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给授予龙世昌特等功。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他英雄勋章,并将一所小学命名为“世昌小学”。家乡人民为了纪念他,把他所在的区、乡、村更名为世昌区、世昌乡、世昌村。他的英雄事迹载入《志愿军英雄传》等史册。1953年,龙世昌的母亲田和妹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在中南海与黄继光的父亲、董存瑞的母亲一起受到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接见。2006年,松桃苗族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松桃县城修筑世昌广场,为龙世昌立了铜像,铜像高7.9米。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亲自为“世昌广场”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