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征蛮实录
所属图书:《梵净山苗族纪事》 出版日期:2011-06-01 文章字数:4035字

征蛮实录 [1]

明志纪录宣抚公征朗水十五洞史记:

朗水十五洞,叛苗四十七寨,罗、吴、杨、石、龙、王、乜、游、胥九姓苗儿结党,复作叛乱。洪武二年,调文仍使田儒铭复征。

田军用神机妙算,装个常人,像打猎模样,立于高寨岩岭,窥看苗寨弯弯曲曲,四岭九梁,尽是深山箐林,落坪才是苗寨,田多土少,无路进兵。只有哨口(即今哨上——原文注)一条河,上进朗水,是头一险道,叛苗把得铁紧;二重险道,只有独路溪一条小硖 [2] ,径通后寨,况两边万丈高岩,二险非常。顺河进犀牛洞,由为坝坪,至龙虎洞又是万丈高岩,硖 [3] 住一条河。由河中走通高寨洞、坪陬,险道非常。

田军把山形观看已定,谨记于心,退转印江司扎营,细看兵书策论。自正月为始,至四月二十六,心生大计:秀堡、两河不扎营,十里 [4] 、稍山岭不扎营,做个不伐朗水上坪、下坪(即今上坝、下坝——原文注)模样。使长子田茂文,次子田茂武,领精兵一支,于东庄扎营,鱼贯斩剿;使三子田茂弼,四子田茂良,领精兵一支,于南庄扎营,鱼贯斩剿;使五子田茂能(幼小,知识未开——原文注)与结义张长子领兵一支,于昔土坝扎营,短截扛课等处。三处安营已定,田军旋转哨口、响水岩,安两鸣大炮,把邛江司营房,做个无兵看守一样。

叛苗且说:“大兵由上三路而入,不妨由下而来。”不顾朗水上坪、下坪,一齐去顾高寨、坪陬、增旺、后坪等处。至八月初四,田军在思南州督兵二千三百,至初八,齐集邛江司,杀牛、马、猪、羊、鸡牲祭旗、赏兵,天色日方西沉,就从哨口进兵音佛洞(即今观音岩——原文注),一路险道无阻塞。至土塘,探子来报:“他们三支兵马大动,再不远行,是当进兵字样。”公闻应诺,喜之不尽。月光正明,就从下坪起手。男苗个个不在家,只有一伴 [5] 女苗。朗水上坪,尽行烧杀。独路溪不进兵,于白鹅岩扎兵一百,截住溪口,带二千二百兵,将十里搜过,无苗。转龙虎洞歇气。月光西沉,屈地墨黑。用干粮、牛肉面吃上一餐,攒兵拢来,似蜜王蜂棚王一样。迷眠二时,天色将晓,甚是热和,于河边走住,兵马进至高寨洞。三个探子早已报明,三处父子六人,又加张长子七人,四路进兵,会合剿杀。不忍降苗悲泣,田军招安复业,供纳熟粮六十一石二斗五升,丁银一百八十两有余,交纳邛江司收解。

张长子转邛江司镇守,田军父子六人,要晋苗东庄为东官庄,苗南庄为南官庄,取二处赋税以报苦劳,仍转沱江司镇守,安罗大车为下十洞大苗头,安罗大保为上五洞二苗头。

洪武二年,安靖方日,未满十载,被四川直隶酉阳司冉为花,心怀不忿,欲败田军之名,即从计王化闪,勾引杨绒飞,闯入十五洞,驻扎增旺,用假银钞诓诱降苗反心复判,二载不纳赋税,陷邛江司无粮解上。冉为花自号为权主,封罗大车为大苗头,罗大保为二苗头,封妖术王化闪为总兵,封杨绒飞为主管官。使杨绒飞坐音佛洞,领苗把住进路;使罗大车在黑龙洞,烧丹点瓮造刀枪;使罗大保在龙虎洞,烧丹点瓮造刀枪;使王化闪在老道洞,烧丹点瓮造刀枪,又在逐水沱烧硝洞办炼硝磺。

田军早已知道,隐忍不动。

邛江司、思南州通报朝廷。敕旨仍调田儒铭复征。调文于洪武十三年二月初八到沱江田儒铭衙内,田公假疾,谓子曰:“尔五子,外人称五英雄。而今调文又到,我年已老,将六十,况当疾。不然,回奏本进京,另调别人。”五子应曰:“父老子未老,父疾子未疾,五子出征,望父亲定计吩咐,依计而行。”父曰:“待明日,吾疾若退,有话吩咐。”

明日疾愈,五子齐来听候。父曰:“郎水十五洞,山菁岭高,平地扎苗。不 [6] 征苗,不递战书,用偷营劫寨法、藉月出兵法,二年之上八月十五出征,一战即胜,不许失漏风声。”五子应诺。

田公仍领五子出征,从河上船,出齐地隘头,沿河上岸,起□至邛江司扎营,使五子与张长子守营,炮布哨口、牛掉尾,旋转东官庄;使次子茂武领兵扎营,使三子茂弼于昔土坝领兵守营,使四子茂良于南官庄领兵守营,使总兵熊德胜统十大姓乡兵,于秀堡、两河等处守营。

地形是七方七路,止把得五方五路,还有二方二路。田公只留长子茂文跟随,父子商议:二方二路,我父子一个把守一方,只有把路兵,无有破寨兵,岂有打长把住,不破征之理?!不然,转池坝请任总爷助兵破寨。

父子二人,下北路,至池坝任总爷(官名甲第)衙内投宿,客进主出,迎入衙门,施礼,分宾主坐下,香茶一盏。任将曰:“表兄年老出征,安营扎寨,犹恐劳倦,在弟衙内停住几日,有何不可?”田公曰:“多承表弟盛念,不敢久停,因苗寨弯曲,关口七方七路,只有把关兵,缺少破寨兵,特来与表弟借兵破寨。”任将曰:“表弟官小,不过千总而已,只有千兵随身,把兵借与老兄去征苗,假如叛苗一翻过来,吾一人在家,侵夺吾境,自身难保,将何以处之?”田公闻言,呵呵大笑曰:“一千兵卒,有借吾的,又无护你的。既不肯借兵,请助我一计。”任将曰:“吾祖与兄尊祖,原同籍陕西,同省同府不同县,吾是乐安县,兄是蓝田县,乃骨肉相亲。弟今无兵相助,又无计相助,只愿领兵助兄出征。”田公闻言,正中机谋,笑得眉弯口大开,忙忙下椅叩谢。任将扶起,摆下杯盘,宽怀畅饮。打住二日,即往天堂安哨,使任将之子任守成(又名嗣宗——原文如此)于滴水岩领兵扎营,取乡兵把住一带山岭,使茂文督乡兵做樵夫,用刀斧修条平阳菁山,于地阡屯扎营,顺岭修条小路,通东官庄,安营扎寨,已去二年半矣。

洪武十五年八月十五,借月光出征。探子陆 [7] 路报明,同期会战。田公、任将通东官庄与茂武会合,子时出征,月明如白日一样,四路会兵剿杀,于增旺溪追赶冉为花,于平陬戮杀,更地名叫平头寨。高寨洞、岑台尽行烧杀。天未晓,得降苗引路,出小杉木,有昔土坝南官庄,茂弼、茂良兵犹未到。田公装疾,与任兵将言曰:“吾有惧心,恐有埋伏。”任将曰;“老兄不要冷淡军心,为弟督兵向前。”至马荆岩,茂弼、茂良二路兵已到,会合出独路溪、黑龙洞。苗头罗大车,正在烧丹,火焰大出。任将一见,惊曰:“埋伏在此!”田公曰:“快动枪炮!”五十苗儿出洞,如切葱头一样,追得罗大车爬岩不反,跌岩碎身,遂将独路溪改叫爬抓溪。竟 [8] 出白鹤岩。天微晓,探子飞报曰:“田大将军、田二将军合兵顺河出去,在龙虎洞搜出罗大保,追至蒲草坪杀了。任将在滴水岩起兵,搜出十里,在蒲草坪会合,到上坪寨烧杀,请公快快出战。”公闻应诺,一出溪口,任将曰:“老兄年老且住手,你看小弟出征。”只见任将马壮人强,正好烧杀。探子飞报:“熊得胜总爷督十大姓乡兵,于秀堡、两河起兵,杀到下坪寨来了,郎水上坪下坪已破。”任嗣宗来前 [9] :“王化闪是末将在老道洞搜出,追至逐水沱硝洞杀了。”合兵又出回龙洞。探子又报:“田五将军茂能与张长子哨口起兵,到音佛洞来了。”

杨绒飞在音佛洞听枪炮声鸣,欲出不能,反身上坡。田五将军领兵上岩,把岩口把住,张长子把音佛洞占了,大兵截住去路。田公统几路精兵,已到土地塘,骇得杨绒飞数百苗儿下坡。三处兵追围合,避之不及,戮于土地坡。

领兵回营。残苗悲哭甚哀,跪诉。田公叹曰:“吾年六十,斩杀无数,不免尽忠于国,留恩于苗。”安定十牌十甲,丁粮归牌甲,官土官山分洞界,一十五洞各归洞界管业,各洞朋充差粮夫马,不许反乱。苗民各洞归投。田公德厚深仁,写表回京,苗民乐业,非赶苗托业之谓也,实抚苗安业之谓也。

田公出印结,保荐任甲第之子任守成副土司官,未上任;反后任正□ [10] 袭职,亦未赴任。至正统七年,任维□袭职,始同田宏高正土司赴朗水,改名朗溪司,修衙上任做官,□ [11] 权管理,又表分茅祚土,安定边界。先是张长子启齿问田公曰;“请问年伯,任将助征一战,年伯请副土司之职相谢,小侄三战三助,老伯何以待侄乎,谅供白功而不可。”田公曰:“吾余地以待尔等,吾割秀堡、两河、长通、尖角、杨家寨归尔,邛江司在八甲,报尔一助之功;又割牛棚关、缠溪、尖山、鬼石口、蒿坪归尔,邛江毛八甲,报尔二助之功;又割昔土坪、山堡、上落坳归尔,邛江往十甲,报尔三助满全之功。”张长子大喜,叩谢入图。熊得胜曰:“吾乃守备小官,张师三助皆有,我竟白功落空。”田公曰“焉能落空?吾存杨柳塘,并塘时寨归尔,邛江版图,其地方任尔子孙耕鉴,若不逃亡,版籍永在。”胜军叩谢。水德曰:“小可搬粮运草,守护山冈,受尽雪霜风雨,倘有怠慢,马棒临身。田公何以慢待我乎?”田公曰:“吾存严家寨归尔,邛江版图。”九甲允从领谢。蛮夷司安、李二人惊惊惶惶曰:“我两人落空,一角不沾。”田公曰:“尔二人何必仓忙,吾念尔二人督兵看马把关之苦,划张家寨归尔,蛮夷司版图入册。”九甲二人领谢已毕。设太平宴,大宴兵将,个个赴宴,畅饮凯歌,以志感曰:

右附:额定十牌十甲朗丁粮半图:朗一甲,朗二甲,朗三甲,朗四甲,朗五甲,朗六甲,朗七甲,朗八甲,朗九甲,朗十甲。丁粮归牌,毋得跳甲。

右附:十五洞官,山各分洞界,便摊烟差夫马,土开成田,不报新垦,不纳丁粮,所谓有熟无荒,有力多耕,无力少种,毋庸白功作私,重价当卖,止许轻换,不过稍检开垦辛苦钱而已。

司前洞(合河西)    川岩洞(合下坝)

犀牛洞(合上坝)    干川洞(含十里冲、岑南槽)

贵治洞(含夏家岩)   贵寅洞(含小杉木)

富溪洞(含量水转)   亥溪洞(含莲花穴)

高洞寨(含平头、平里) 旺溪洞(含木纳寨)

分为下十洞。

吏目土司合论:隐洞轻差卫良民,缩洞重差治良民。

二甲洞 迎恩洞 木黄洞 木社洞 木桶洞

分为上五洞

司前洞 贵治洞 贵寅洞 富溪洞 高寨洞

变作下五洞。

一甲洞 二甲洞 落囿洞 木黄洞 木梁洞

变作上五洞

迎恩洞 木社洞 亥溪洞 五甲洞 旺溪洞

分为中五洞。

洪治(应为“弘治”,明孝宗年号)八年(乙卯),邛江司改作印江县,始有流官。

万历三十四年(丙午),水德司改作安化县,始有流官。

(吴国瑜点校)


[1] 原件现存印江县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族陈列馆。

[2] 硖,应为“峡”。

[3] 硖,疑为“夹”。

[4] ,疑为“槽”,后同。

[5] 伴,疑为“半”。

[6] 不,疑为衍生字。

[7] 陆,按文意应为“六”。

[8] 竟,按文意应为“径”。

[9] 前,后疑缺“报”。

[10] □,疑为“世”。

[11] □,疑为“操”。

梵净山苗族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