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万式炯传略
所属图书:《梵净山苗族纪事》 出版日期:2011-06-01 文章字数:1586字

万式炯传略

万式炯(1905~1991),号敬章,苗族,贵州省铜仁市川硐镇小江口板栗园人。出生于破落地主家庭,青少年时期在铜仁读小学、中学,毕业后在铜仁任小学教员。民国17年(1928)任黔军第2师师部秘书。18年(1929)入贵阳陆军崇武学校,20年(1931)毕业。此后在国民党25军先后任少尉排长、中尉连长、师部教导大队上尉队长、中校营长等职。1934年,先后奉命阻击贺龙红军和中央红军。1935年10月任25军第8团团长,由于该团装备精良,战斗力强而有“万八团”的美誉。1936年中央军校(前身为黄埔军校)高等教育班结业。1937年2月,“万八团”改编为103师618团,仍任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上海、南通、江阴、镇江等战役。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后,103师先赴上海抗日,随即又进军江阴沿长江布防,11月29日,618团在江阴要塞与日军激战。12月1日,遭到日机轰炸后撤至江阴城,又受到来自无锡日军的夹击。618团将士早已挖好又深又宽的壕沟迎击日军,日军战车多陷入战壕不能动弹。万式炯临危不乱,立即组织敢死队连夜冲上日军战车直接向“瞭望孔”投掷手榴弹,并用10颗手榴弹捆成一束专炸日军战车履带,同时又组织敢死队冒死冲上民房顶向日军投掷手榴弹炸毁日军机关枪,最终阻住了日军进攻,使103师顺利突围到了申港。

1937年12月10日,正当南京保卫战如火如荼之时,103师在副师长戴之奇率领下撤到南京,编入南京卫戍部队序列,归唐生智指挥。618团奉命驻守中山门,团部驻故宫午朝门。11日晚,日军用云梯强攻中山门,618团官兵奋勇杀敌,击退日军。12日,日军集中炮火疯狂轰击中山门一带,618团阵地城墙多处被炸毁,万式炯身先士卒,亲临火线指挥将士立即用早已准备好的沙包填塞城墙豁口,但日军盯住一处城墙不断轰炸。中午,中山门附近城墙被炸开一个可以通过战车的大豁口。618团与总指挥官唐生智和师部的通讯联系早已中断,等出去联系的兵士回来才得知,唐生智与副师长戴之奇已不知去向,日军已经打到唐生智的长官部门口。万式炯此时才知道整个南京只有自己率领的618团仍在坚持战斗,其余中国军队早已退出战斗。于是万式炯立即召集各营营长开会商议后,决定撤往浦口,准备请示唐生智后再战。因此618团是南京保卫战中最后撤出南京的中国军队。

618团随103师撤出南京时,受到其他国民党军队的极大冲击,早已溃不成军。蒋介石认为103师不复存在,下令停发了军饷。出乎意料的是,万式炯在撤退时和师部副官主任王景渊一道,不断收容103师官兵,到正阳关时已收容官兵3000多人,两人联名电告在汉口的103师师长何知重。何知重立即报告蒋介石,令蒋介石大感意外,立即下令恢复103师建制,军费照发,万式炯仍任618团团长。1938年7月,103师与黔军112师合编为86军,何知重升任军长,何绍周任103师师长,万式炯因为在南京保卫战中的卓越表现越级提拔任103师副师长,并被授予少将军衔。1940年,万式炯中国陆军大学结业后任94军121师副师长兼四川夔巫师管区司令,并被授予中将军衔。1945~1947年,万式炯任华中“剿匪”司令部和国防部九江指挥所中将高参。1947年12月,任第13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官兼暂编第1军军长。1949年3月,任滇黔桂边区司令部副司令官兼安龙指挥所指挥官,并奉命协助贵州省主席兼绥靖主任谷正伦指挥作战。同年12月17日,率所部警卫营、通讯连和234师在安龙起义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7军。

新中国成立后,万式炯历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副主任,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民革贵州省委常委,贵州省政协常委及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等职。晚年撰有《忆南京保卫战》等50多篇30多万字的文史资料,分别刊登在《贵州文史资料》、《贵阳文史资料》等丛书中。1991年在贵阳市逝世。

梵净山苗族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