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然绒”,苗族盛大的祭祀活动
所属图书:《梵净山苗族纪事》 出版日期:2011-06-01 文章字数:6027字

“然绒”,苗族盛大的祭祀活动

Ranx rongx(“然绒”)亦称xid rongx(“西绒”),意译为“挽留龙神”,民俗学家多翻译为“接龙”,是苗族民间最隆重、热烈、壮观的祭祀活动之一。

一、苗族的“龙文化”情结

龙神是苗族崇拜的图腾之一。苗族认为,龙神在冥冥之中主宰世间人们的命运,特别是苗族风水文化中所说的“地脉龙神”,被赋予一种超然的巨大的神秘力量。“地脉龙神”在苗族的观念中,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对于“龙神”,人们只能意会,不可触摸,但对于“龙脉”,风水先生可以具体到某个山岭,或某个河湾,或某个山谷。世间的人或富或贫,或贵或贱,或智或愚;身体或康健或疾病,人丁或多或寡,命运或顺或逆等等,都与是否有“龙神”的佑护密切相关。“Dex bloud las nzent”(屋基、坟地)的任何一处要是安在“龙脉”上,家人就一定或富或贵,或富贵双全,或人丁兴旺。所以,要兴万代华堂,或有老人仙逝,即便是手头拮据人家,都要请风水先生找块好地,以图来日翻身,扬眉吐气,耀祖光宗。

在苗族的观念中,“龙”有“好龙”和“恶龙”之分,对“好龙”人们采取敬奉、祈求和挽留,对“恶龙”则采取打击或捉拿。在苗族“巴兑熊”(bax deib xongb)所做的巫事中有一种叫“统绒”(tongt rongx),就是通过巫事对“恶龙”进行暴力捉拿,迫使“恶龙”妥协降雨。但是,在多数情况下,“龙”是善的、好的,是吉祥、力量和正义的象征,为人们所崇拜,所景仰,所祈求,所追逐。在苗族社会生活中,凡是与众不同的动植物,都可能被赋予“龙”的内涵,比如“龙树”、“龙井”、“龙石”或“龙蛙”、“龙牛”、“龙鸟”等等,甚至对人及人的身体部位的赞美都冠以“龙”字,如“nceid rongx”(龙小伙子)、“pad rongx”(龙姑娘)、“mloux rongx”(龙耳朵)、“ghob songd rongx”(龙骨头)等,把“龙”看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二、苗族“然绒”的缘起

苗族民间认为,“地脉龙神”是游动的,会趋利避害,趋静避躁,人们移山填海或大兴土木,吵吵嚷嚷惊动了“地龙”,使“地脉龙神”心烦意乱,它就会游走他方。“龙”的离去,表明寨子或家庭就失去了“龙”的佑护,灾难就会不期而至,厄运就会连连降临。所以,一旦发现“龙”有离去的迹象,就要举行盛大的“然绒”祭祀活动,千方百计挽留“龙神”。

关于“然绒”的起因,苗族民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海龙宫里的三公主(即三仙女)来到凡间,与Dab Cad(大查)配成夫妻,在人间共同渡过了三年六个月的时间,生下了立龙(Lix Longx)、立海(Lix Het)、立达(Lix Dax)三个孩子。眼看三仙女下凡人间的时间已满,龙王爷把她招回龙宫,留下父子四人在人间生活。三仙女走后,大查家里六畜不旺,五谷不丰,灾祸连连,家运不顺,境遇悲惨。父子四人终日悲天怅地,强烈思念自己的亲人——三仙女。他们的遭遇终于感动了神灵。一天,不只从何处来了一位白发老翁,走到大查面前问:“兄弟何苦?”大查就把他的苦衷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翁。善良的老翁说:“你家龙逃龙奔,运不做主。”大查问:“如何能改呢?”老翁说:“兄弟快去请七位能吟善唱的仙师,带着孩子,身披银饰盛装,打着伞到大海边去向龙王爷恳求,将孩子的龙母仙女赎回人间。”说完,老翁转身消失了。

随后,大查依照白发老翁的指点,择定吉日,奉请七位仙师,带着三个孩子,身穿苗族服装,披金戴银,打着布伞,挑着敬奉龙王爷的丰盛祭品,到大海边举行祈求仪式。大查的诚心感动了龙王爷,他同意三仙女重返人间。在三仙女返回凡间的途中,锣鼓喧天,唢呐阵阵,芦笙声声,鞭炮齐鸣,欢天喜地。从此,大查一家破镜重圆,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家运日臻。此后,苗族在遇到办事不顺、运不做主时,就以为“龙”逃走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得举行“然绒”仪式,把“龙”请回来,以保一家人或一寨人清洁平安、万事兴旺。

“然绒”根据规模大小可分为ranx rongx ghel(“然绒勾”,即以全寨人的名义举行的接龙仪式)和ranx rongx bloud(“然绒掊”,即以家庭为单位举行的接龙仪式)两种,此外,在特殊情况下还有以一个家族的名义举行的接龙仪式。

农历二〇〇四年三月十九日和二〇〇七年二月十二日,笔者先后应邀参加了松桃苗族自治县两个苗族村寨的“然绒”祭祀活动。前一次是在盘石镇的嗅脑村,“然绒”的原因是寨子里一些“值价”(身强体壮又有胆有识的人),总是莫名其妙地死亡,便请风水先生来看,认为护寨“地龙”已游走他方;后一次是在蓼皋镇的麻旦村,那几年在该村地盘上扩修电解锰厂,整天炮声隆隆,机器轰鸣,寨人唯恐惊走“地脉龙神”,相邀举行盛大的“燃绒”仪式。

三、盛大的祭祀

“然绒”祭祀需3~7天,所需祭品有猪两头,鸡两只(分别献给雷神和龙神),斋粑、豆腐、朱砂、蓝布、五色纸、锡箔纸、烟、酒、香纸、鞭炮等若干,苗族巫师7人以上(根据寨子户数的多少而定),12对未婚男女青年,苗族盛装若干套,苗族龙袍衣饰若干套,绣花鞋若干双,银器若干件,“龙”伞若干把,此外还需水牛角、海螺、唢呐、锣钹、长号、花鼓、大鼓、腰鼓等乐器。这样一来每堂“然绒”祭祀活动,仅购置祭品和开支巫师“工资”,就需要1.5~2万元。据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麻旦村村委会主任田孟雄称,该村的“然绒”祭祀活动共开支18500余元。

新中国成立前,大的寨子或大户人家举行的“燃绒”祭祀活动,多为7天,而今多为3天。

第一天:一是请苗族巫师进门。二是巫师与东家一起确定借谁家的傩坛举行仪式。三是扎设龙王殿。四是其他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祭品等。扎龙王殿的“工程”量较大,往往需要巫师和东家二三十人一起动手,方可在两天内完成。

第二天:一是请傩坛主人的舅家参与仪式。苗族认为“娘亲舅大”,舅家是人类繁衍的根本,没有舅家的参与,巫事是不会灵验的。二是kit ghuenb(“起棍”),即仪式开始。Kit ghuenb一般在后半夜进行,包括请师、藏魂躲影、安五方五位、做法事询问土地庙(就是俗话说的“千里来龙要问当坊土地”)、做法事探问“地龙”游走何方等。

第三天:一是接龙。二是娱龙(包括献牲)。三是安龙。四是上熟。

现把第三天的“燃绒”祭祀活动做具体介绍:

(一)接龙

早上,巫师分作两组,一组在家中主持dal kaob(“达靠”)仪式,叙说“当事人”的“然绒”起因和意愿,告知雷神和龙神“当事人”迎请他们的虔诚。巫师唱曰:“铁锤声响,炮声隆隆;震天动地,山崩地裂;龙坐不成,凤住不下;龙奔大海,凤翔深山;运不做主,灾祸不息……主人择定吉日,选定吉时,要赎龙归位,求龙归家。”另一组则踏踩迎接雷神、龙神的线路,并在沿途插上五彩旗幡。接龙过程包括出发(blongl cheid)、途中(ned goud)、请龙(reax rongx)、迎龙回程(dangl rongx)、寨外“问”龙(nes rongx)等。

出发:分别集中迎雷神的队伍和接龙的队伍,交代注意事项。迎雷神队伍先出发,因为雷神是龙神的舅家,舅为大,所以要先迎请雷神到家。行走的顺序是:主持的苗族巫师——挑祭品的舅家人——7个花甲以上的老年人——观众。迎雷神的队伍人数相对较少,迎雷神地点在岩壁下或水井边。按照巫师踏踩的线路,接龙队伍行走的顺序是:担任主持的苗族巫师——挑祭品和骑白马舅的家人——龙头队伍——并排的12对少男少女——龙尾队伍——苗族歌师——各种鼓乐队伍——放鞭炮的队伍——观众。接龙的队伍庞大,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少女一律着苗族盛装、披戴全样银饰、打伞,中年及老年妇女全部穿苗族服装、戴银饰、打伞,传说“龙”喜欢银器及银制品。接龙地点在水井或涧潭。

途中:途中按安排好的顺序行走,不许岔队,所有人员表情严肃、庄重、静穆,态度虔诚而热情,不许嬉戏打闹、高声喧哗,浩浩荡荡的迎龙队伍仅听到少女身上银饰撞击的叮当声。

请龙:来到接龙地点后,所有接龙人员列队恭候。舅家人摆上祭品,由苗族巫师2~3人主持请龙仪式。按东、南、西、北、中顺序请五方五位“龙神”归位。每请一方“龙神”仪式完毕,巫师要卜卦验证是否请到。如果是顺卦(一翻一伏),则表明“龙神”已顺利请到。当巫师宣布五方五位的“龙神”全部请齐后,鞭炮齐鸣,锣鼓齐奏,男女老少笑逐颜开,欢呼雀跃,载歌载舞,请“龙”现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迎龙回程:按照出发的顺序,沿着来时的路,迎龙队伍浩浩荡荡,熙熙攘攘往回走。前面开道的苗族巫师摇着“轻铃”,踩着舞步;舅家人骑着白马兴高采烈如胜利凯旋的功臣;少男少女小心翼翼地护着“龙神”(用120米的蓝布连接“龙头”“龙尾”代表“龙”);乐鼓队一路吹吹打打,欢天喜地;燃放鞭炮的队伍连续不断燃放挂鞭、大炮,炮声阵阵,此起彼伏;歌师们唱着喜庆的歌;道路两旁站满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观众。庞大的迎龙队伍首尾相接一二公里长,远远望去就像一条巨龙在缓缓游动。

寨外问“龙”:迎龙队伍回到寨边,不能立即进寨,“然绒”东家要在寨外举行问“龙”仪式。问“龙”仪式由本寨的两名苗族巫师(本寨没有苗族巫师的也可请本次祭祀活动的其他苗族巫师主持)和主持请龙的两名巫师共同完成。在寨边的大路中央摆一张桌子及斋粑、豆腐、刀头、酒水等祭品,本寨苗族巫师说:“张天师扣手算得好日子,李天师弹指清得好时辰。一年只有一月,一月只有一天。有劳大师给我们迎回了‘龙神’,我们看见‘龙’熙熙从宽宽的大路来,攘攘从阔阔的大道来……”接着唱颂巫辞,意思是感谢请龙巫师,表达喜悦心情,同时担心“恶龙”混入寨内,祸害寨子。所以必须向请龙巫师问清楚,请回来的是什么“龙”。把“好龙”、“吉龙”请入寨里,把“恶龙”挡在寨外。然后,两边的巫师就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开始问“龙”。

本寨巫师问:“您东方引来什么龙?”

请龙巫师答:“我东方引来的是青地青龙。穿青衣,戴青帽,骑青马,坐青轿。青地青龙护主人,护了主人护全村。佑护全寨人:养儿乘车,生女坐轿;有金戴项,有银缠指;老年人添福添寿,年轻人发子发孙……”

问:“您南方引来什么龙?”

答:“我南方引来的是赤地赤龙。穿赤衣,戴赤帽,骑赤马,坐赤轿……”

问:“您西方引来的什么龙?”

答:“我西方引来的是白地白龙。穿白衣,戴白帽,骑白马,坐白轿……”

问:“您北方引来的什么龙?”

答:“我北方引来的是黑地黑龙。穿黑衣,戴黑帽,骑黑马,坐黑轿……”

问:“您中方引来的什么龙?”

答:“我中方引来的是黄地黄龙。穿黄衣,戴黄帽,骑黄马,坐黄轿……”

这样通过询问,确定引来的五方五位的“龙”都是“好龙”后,请龙的苗巫师再说一通吉祥祝福的巫辞。随后,迎龙队伍及全寨男女老少又吹吹打打,喜气洋洋地把“龙神”迎进村寨。

(二)娱龙

“龙”接回寨子后,安放在“龙王殿”,“龙王殿”设在所借有傩坛人家的中堂。12位身着苗族盛装、披金戴银的苗家少女列坐在“龙王殿”前,向龙神敬酒,苗语称为jongt rongx(坐龙)。苗族巫师做巫事向龙神问候、请安,烦请龙神稳坐。接下来就是献牲,即向雷神和龙神献祭牲。献牲在“龙王殿”内举行,由傩坛主家协助和陪同苗族巫师进行。为雷神献牲,在室外屋檐下举行,由傩坛主人舅家协助和陪同。献给雷神的nbeat sob(雷公猪)必须生过三抱猪崽,且为黑猪。祭雷神巫事结束后,把祭猪杀死,象征性用稻草烧掉一些猪毛(雷公喜欢火,因火生威),再用开水刮洗干净,最后把猪分成7块,与鸡、糍粑、朱砂等祭品一起献给雷神。献给龙神的nbeat rongx(龙神猪)为公猪,黑色,比雷神猪小。杀死后不必火烧,直接用开水刮毛,然后分成7块,与鸡、糍粑、朱砂、锡箔纸、苗族服装、金银首饰等一起献给龙神。

(三)安龙

安龙分为两个环节,即分龙和安龙。把龙神迎到“龙王殿”后,全寨人就要分享“然绒”成果,把“龙”分到一家一户。分“龙”由苗巫师主持,如果寨子大,需要很多的巫师,否则就忙不过来。“寨龙”一般安在寨子背后,“家龙”安在各家各户的堂屋,即在堂屋中央挖一个小洞,在洞里放置一个小土罐或一个小瓶子,罐(或瓶)内放一点朱砂,灌满酒水后盖上(主家要定期检查瓶子里的酒水,少了要加,无酒水“龙神”就坐不下),并在中堂摆上苗族衣服、苗族银饰、酒肉等“龙”喜欢的物品,然后巫师开始主持“安龙”仪式。巫师唱道:“好龙安在家中,要稳坐中堂,不许走动。要长期佑护主家清洁平安,无灾无难,六畜兴旺,广进财宝……”之后,巫师带领全家人围绕“龙堂”走三圈,安“龙”仪式结束。

(四)上熟

把龙神分下去安顿好后,主家把部分雷神猪和龙神猪煮熟,苗族巫师邀请雷神和龙神,用雷神猪宴请雷神,用龙神猪宴请龙神。之后,巫师举行仪式把雷神和龙神送回各自处所。最后,巫师在离开前,还要为寨里举行ghul rongx,把“龙”软禁或囚禁起来,以免到处游动。

四、“然绒”祭祀的禁忌

1.举行“然绒”祭祀活动村寨的各家各户都可以“敞客”,把亲朋好友请来一起“闹热”,唱“迎龙歌”、“吃酒席”,分享迎回“真龙”的喜悦。但来客一般不留宿,回家时悄悄走,主家不留也不送。

2.苗族巫师做完巫事后,也是悄悄离开,寨子的人不留也不送。并且不能把法具留下,然后踅回来取。

3.逢狗日不能举行“然绒”祭祀活动。

五、“然绒”祭祀活动蕴涵的文化价值

“然绒”祭祀活动是苗族文化的一次立体展示,从活动缘起到活动中的不同环节,都不同程度地烙下了苗族的宇宙观、自然观、伦理道德及其巫文化、服饰文化、艺术文化等文化事象的明显印记。苗族认为,世界一分为三,即天上、中间、地下。天上住神仙、雷公等,中间住人类,地下住“地脉龙神”和“gad suot ghad jianl”(传说像拇指大小的人),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谐发展。这种和谐一旦被打破,人类就面临灾难。“然绒”祭祀活动中掺杂的“祀雷”仪式,其存在依据是“娘亲舅大”的苗族伦理意识,反映的是母系氏族时期的社会关系遗存。洋洋洒洒的“然绒”和“祀雷”巫辞,蕴涵着苗族历史的丰富内容和苗族宇宙观及其自然观的朴素思想。多彩丰富的祭品陈列,庞大的苗族盛装队伍,欢腾的“迎龙”场面,无疑是对苗族服饰文化和传统歌舞的一次隆重检阅。值得指出的是,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龙图腾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崇拜。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但是,目前还找不到一个其他民族的龙文化活动如苗族“然绒”祭祀活动那样有着完整的程序和丰富的内容。因此,苗族“然绒”祭祀活动,对研究和传承中华民族龙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然绒”祭祀活动是苗族民间一个特殊的节日活动,它以“活体”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充分展示了苗族深邃而丰富的原生态文化,是研究和了解苗族哲学思想、心理结构、价值观念、气质情感、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的活材料、活依据。当中的“天地人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朴素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梵净山苗族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