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老寅起义
石柳邓起义失败后,清王朝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不得不向坐镇松桃的官吏下令,不准向苗寨再派夫役,“勒索苗民”。苗族人民在石柳邓起义失败之后,遭到数以万计的残杀,耕地荒芜,人口锐减,也希望和平安居,休养生息。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地方官吏并不完全按清廷的苗疆善后政策办理,对苗族人民仍压迫勒索,凌辱妇女,争夺土地。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清嘉庆六年(1801)三月,石岘苗族白老寅率众反抗,周围几十个苗寨纷纷响应,数日内“聚众五六千人,焚烧巡检外委衙署、镇远府属之四十八溪”。铜仁知府刘雁题飞报贵州巡抚伊桑阿。伊桑阿即令贵州布政使司常明协同贵东道周纬、镇远府张晖吉率兵剿抚。常明布置分攻合击,四路进兵。一路由自己同参将双林亲自率领,从正大营进攻上潮、石岘;一路由副将秦林、陈时昌率领,作主力进攻;一路由副将刘暄率领,由牛栏场进攻四十八溪;一路由副将刘廷奇率领,从大坪场进攻平头司。白老寅指挥抗清苗众于上潮、牛栏场、四十八溪、大坪场、平头司等地,分头迎击清军,使清军屡受重创。经一个月的奋战,由于战争失利,白老寅不幸被俘,慷慨就义。
此时,清军云集松桃一带,起义苗众一时隐匿。常明捷报上闻。当时正值伊桑阿调任云南巡抚,云贵总督琅玕奉朝廷谕旨到铜仁办理善后事宜,遂与司、道、府、镇、协及调湖南凤凰厅同知傅鼐,筹划复调兵洗剿。琅玕亲自督征,仍采取分攻合击,所到之处见人就杀,见屋就烧。抗清苗众在岩屯沟、黄茅蓬、上潮、芭蕉湾、野竹塘、小茶园等地与清军激战半月,清军虽然迭遭挫败,抗清苗众亦伤亡惨重,仅岩屯沟一处,清军就残杀苗族老弱妇孺1500余人。此外利用诱骗招抚为名,把苗族青年诱到平头和石岘交界的清军埋伏圈内,一举残杀400多名手无寸铁的苗民。现在石岘坳上的遗址仍叫“杀人坳”。劫后余生的苗族妇孺,被清军驱逐四散。清军于是将石岘一带“逆苗绝产”没收归公,安设一卫八堡,移兵屯田,镇守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