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秦魁榜事略
所属图书:《梵净山苗族纪事》 出版日期:2011-06-01 文章字数:1104字

秦魁榜事略

秦魁榜(1808~1868),贵州省思南县合朋溪镇秦家村人,苗族,清代“白号军”领袖之一。秦魁榜小时候就喜欢舞刀弄棍、学习武功,后得到一位老道指点,武艺有了深厚的功底,乃萌发了为穷人打天下的念头。清咸丰七年(1857)春天,受太平军的启发,秦魁榜决定组织农民反清。有人得知后,密报官府。秦魁榜于是五月下旬星夜潜逃,去寻找太平军。

秦魁榜沿乌江而下,在涪陵一带听说有个好汉叫刘仪顺,也像洪秀全一样为穷人打天下,于是决定去找刘仪顺。因刘仪顺起义失败,处于被官府捉拿的困境之中,四处打听无下落。一天在道真县境的宅白渡,偶然在一家店内遇到了刘。

两人谈得非常投机,秦魁榜当即拜刘为师,并经商议决定到思南县以传“灯花教”作掩护,组织农民起义。两人来到思南县英武溪镇汪家寨致和团首何冠益家,商定与何在英武溪一带以扩大致和团的名义招收教徒。后秦魁榜回秦家寨组织传授“灯花教”,广招教徒。是年冬月,秦魁榜、仪顺等人密开起义准备会,决定次年正月初一起义,公推刘为总指挥。后因消息泄漏,起义未能如期进行。腊月初三日,汪家寨致和团遭团总李春华袭击,刘仪顺组织部分教徒反击。初四日在英武溪打败了李部,并趁机宣布起义,号称“白号军”。

秦魁榜闻讯后,当夜集中教徒约千人,封管了当地富户的粮仓,并告诉大家说:“刘老祖祖(指刘仪顺)在英武溪起义成功了,现在他们正在攻打思南城!”顿时,山寨沸腾起来了,人们纷纷要求参加起义军。石阡知府黄培杰(当时秦家寨属石阡),得知秦家寨起义的消息,带兵前往镇压。黄培杰不敢贸然进攻,择一山头安营扎寨,固守观望。三天后魁榜主动出击,当发觉官兵准备逃跑时,连夜在必经之路的麻沟埋伏。黄培杰趁黑夜撤退,被秦魁榜伏击,伤亡惨重。

清咸丰九年(1859),白号军在思南县杨家坳乡岑头盖村盖建宫殿,设府署,国号“江汉”。发布《誊黄》(布告),举朱明月为秦王,刘仪顺为左丞相,秦魁榜为右丞相。清同治二年(1863)除夕之前,白号军占领思南府城东万胜屯后,清兵到处调兵遣将,扬言要活捉秦魁榜。秦魁榜抓住战机,狠狠打击来犯之敌,经过十天十夜浴血奋战,消耗清军大量兵力后,撤离万胜屯。当清军的元气尚未恢复,秦魁榜又于二月八日带领白号军攻打思南府城。知府章树勋仓皇潜入民舍,才幸免于死。清同治五年(1856)除夕夜,秦魁榜率领精悍白号军100余人,扮成清军,奇袭盘踞在荆竹园脚马家沟的清军,杀死总兵官李魁联,3000多清兵所剩无几。

清同治七年(1868)正月,清廷调动川、湘、滇、黔四省兵力,向白号军指挥中心荆竹园、偏刀水进攻。秦魁榜与刘仪顺在突围中由于叛徒出卖,被川军俘获,清同治七年(1868)九月二十一日,在成都被害。

梵净山苗族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