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茅仙起义
包茅仙,苗族,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孟溪镇矮屯人。清咸丰五年(1855)十月初,包茅仙与其叔父包三和戴先鳌、龙胜明等在松桃孟溪举起反清义旗。旗上大书“扫清灭寇统领都督大元帅包”。不数日间,聚集苗众数千,进攻乌罗司衙门,惩治了杨土司和一些豪绅地主,并连克大坪场、龙头营、太平营等清军据点,势如破竹。
十月二十九日,戴先鳌等假扮商人,潜入松桃厅城内。十一月初一,趁着烟雾弥漫,包茅仙兵临城下,戴先鳌等将守门士兵杀死,打开城门迎接。包茅仙一举攻克松桃厅城,击毙松桃厅经历陈镛等人。直隶同知恩彬、副将鄂清等仓皇逃串。义军攻克松桃厅城后,打开监狱,开仓济贫,随即分兵出击。一支由苗族首领邬黑龙、邬黑虎率领向东南推进,攻克康金、新场、正大营。正大营县丞赵世钦、守备宋兴邦逃走。另一支向北进击,攻占蓝桥、邑梅、吏目,直逼秀山县城。义军纪律严密,秋毫不犯,许多群众参加了义军。
秀山知县李渐鸿,急忙召集文武官员、士绅,调集武装驻防平块,进行抵抗。并向酉阳州川东道告急,请派兵增援防守。义军先锋龙胜明率众进军平块,在深沟遭到清军伏击。龙胜明阵亡,战斗失利。
邬黑龙、邬黑虎领导的一支义军,攻克正大营后,即与占领铜仁的红号军领导人徐廷杰会合,攻打凤凰厅城未果,随即率众直逼永绥厅城,亦未果。于是转向西进,攻占迓驾场,陷绥宁右营,击毙把总徐光荣,焚烧营房官署,挥戈进取秀山。十一月六日围攻秀山县城。
此时,活动在康金一带的一部分苗族义军,又攻占凤凰厅属的田坪、新寨。辰沅靖道道员翟浩、镇筸镇总兵文安击退攻打凤凰的红号军徐廷杰部,调兵即向新寨、田坪攻击义军。于新寨、田坪、吉卫等处激战两昼夜,义军退回康金。此时,土守备吴永清探知包茅仙和邬黑龙、邬黑虎率领的义军主力正在秀山攻城,留守松桃厅城的义军不多,即飞报驻扎在木树汛的松桃厅同知恩彬。恩彬密约土守备龙子先、田庆福、吴国桢等率领1000余清兵,协同恩彬进攻松桃廷城。守城义军首领戴先鳌、余老五指挥义军英勇奋战,但因寡不敌众,清军攻破城池,戴先鳌被俘遭戮,余老五率部退出,松桃厅城复为清军占领。
围攻秀山的义军得知松桃危急的消息,迅速撤离秀山援助松桃。秀山同知李渐鸿、酉阳知府凌树棠督率清军追击,在官舟展开激战,义军伤亡千余。同时,邬黑虎在木树汛作战时也受到挫败。三战失利,义军力量受到严重的削弱。
此时,咸丰帝令湖南巡抚骆秉章督率清军,日夜兼程,入黔征讨。贵州提督田兴怒,调集重兵,开赴铜仁、松桃,重庆镇总兵皂州也率兵到达秀山。四川提督蒋玉龙、按察使徐之铭率兵驰抵秀山。清军采取军事镇压和政治瓦解的两面手法,厉行保甲制度,实行联保连坐,责令群众和白莲教徒自新,保证不与义军往来。官府发给顺民门牌,没有门牌的人户,当“造反罪犯”,满门抄斩。义军的处境困难。
咸丰六年(1856年)春,黔楚清军攻陷铜仁,击破三元屯,及梵净山脚的华庵寺三角庄。经过多次的战斗,徐廷杰领导的义军失败。包茅仙所领导的苗汉义军受重挫后,进入梵净山区活动。
六月下旬,包茅仙率领2000名苗汉义军,复由龙鱼乡进攻铜仁府城。激战之际,陆传应、侯文炳和晃州通判董仲孚率两支湘军来援。攻城义军腹背受敌,伤亡500余人,包茅仙率兵退回沙坝场、伏魔山一带休整。湘、黔清军分四路向包茅仙发动总攻。一路由铜仁同知沈丙莹、副将闪云指挥,从清水塘沿小江而上;一路由游击张正清率领,由龙鱼乡北上;一路由辰沅永靖道道员陆传应、晃州通判董仲孚带领,从川硐、大兴西进;一路由姚善国带领松桃清军南下平头、石岘,合围伏魔山根据地。义军寡不敌众,撤退到路溪时被清军围困,伤亡600余人。包茅仙突围而脱,龙胜奎、雷大榜等数十名义军首领被俘,在铜仁被斩。
清同治二年(1863),包茅仙又发展到数千人。
四月二十三日,“攻克石岘卫城”,守备刘玉芳仓皇逃命。
四月二十五日,直逼松桃厅城。松桃同知刘侣鹤、副将杨家瑞、都司刘荣兴率领300名清兵赴太平营防堵,被义军打败,刘玉芳被击毙。刘侣鹤带领残兵逃回松桃厅城坚守,并向湖南省辰沅永靖道和镇筸镇告急求援。义军势如破竹,火烧“杨侯爷府第”。清廷闻奏惊呼:“铜仁府属匪首包茅仙,聚众扰至太平营,距松桃仅十余里,黔省下游各府,几乎无处非贼。”于是下令川、黔、湘三省火速调兵征剿。
四月二十七日,义军攻松桃厅城西、南、北三门。清军组织敢死队,冲出城门与义军拼搏,把总张我臣被义军斩于阵前,城中一片惊恐。湘军总兵周洪印、游击田宗荣率部驰援。包茅仙命令停止攻城,退回孟溪、四十八溪一带,扎营观音山。清军前往四十八溪一带征剿。包茅仙派人到王家堡与苗族吴兴才(吴昌礼)领导的义军联系。吴兴才带领2000余义军抄袭清军后路,激战中吴兴才与其父吴老二均战死,余众败退。清军全力围攻观音山。包茅仙凭借观音山地势险要,坚守一个多月,弹尽粮绝,才带领200余人于九月初七深夜,从后山突出重围外,奔梵净山隐蔽,其余义军大部分战死。
腊月下旬,包茅仙又率数千苗汉义军,越过七星坡分路进兵。一支攻占麦地营、长坪、康金、盘石城,转攻盘信营、正大营、河界营,以防堵湘军。一支直捣铜仁卜口场,再分兵从鹭鸶岩、卧石坡、楚溪垄三路进逼铜仁府城。贵东道员陈昌运、铜仁知府蔡兴槐、知县葛良治、副将宋瑞,会同湘军副将滕加洪率兵分头迎战。湖南巡抚恽世临令总兵周洪印率兵增援铜仁,乾州副将保庆、凤凰厅经历周炳、辰沅永靖道员胡镛等共统兵数千,向义军的后方进击。义军攻铜仁未遂,退驻卜口场。
同治三年(1864),义军的另一支队伍,北上秀山。知县吴学曾派张文辉设防于九锋山,游击杨再经设防于蓝桥。义军奇袭蓝桥,秀山知县惊惶万状。这时贵州提督田兴怒,因教案事件被押解京都,路经秀山,吴学曾挽留田兴恕及押解清将刘应祥帮助征剿义军。田兴恕的老部下滕正富、杨正林也协助征剿。
三月二十四日,义军攻克邑梅。刘应祥带领500多精兵来援。义军诱敌深入,将刘应祥一举击溃,乘胜夺取九峰山,接着攻取龙凤场,截断滕正富的后路。双方相持半月,滕正富乘夜间逃脱回城。吴学曾与田兴恕调兵遣将,进行反攻,在清溪场与义军展开激战。清军大败,义军进逼秀山城,吴学曾急向成都求援。
义军继而占领龙凤、清溪、邑梅、滥桥、孟溪、乌罗等地,根据地纵横百余里。
五月,包茅仙指挥义军再攻松桃厅城,击败游击朱应和前来增援的湘军。清廷闻奏惊呼:“包、伍各逆,蔓延日久,复由秀山县属扰及黔楚交界之盘石营,窜靡无定。”“此股匪为黔中历年悍贼,”“其凶焰已可想见。” [1] 即令总兵曾志有率领兵丁入黔,总兵杨跃观率3营清军及重庆总兵统领2000清军驰往盘石,另派总兵李家福、贺连级、熊应豪率领数千清军驰援秀山。撤换镇压不力的副将,改派毛湘安接任。此时,包茅仙领导的义军愈战愈强,日益壮大。官府呈奏:“屡次攻扑松桃城,并于附近扎营,分股烧掠,扰及铜仁府境。周围百余里几无完区。 [2] ”清帝令骆秉章、蒋玉龙、恽世临率川、湘、黔各军“实力堵遏,勿稍疏虞”,“联络声势,妥筹攻击,勿任蔓延” [3] 。“务须出奇设伏,就地歼除,倘能将包逆擒斩,余贼自不难望风瓦解……以清积年巨憝。 [4] ”于是川、湘、黔三省调集清军数万人,向义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五月十八日,湖南巡抚恽世临,总兵保庆、周洪印向正大营进攻。副将吴胜、参将包顺科先后攻陷康金、麦地营、河界营、川硐,烧毁义军营寨12座。
六月十三日,周洪印、滕加洪攻卜口场。经过两天战斗,义军伤亡甚重,卜口场失守,义军6座营寨被焚烧。
六月十六日,驻守邑梅的义军也受到曾志友、李家福的围攻。义军连日奋战,伤亡2000余人,被迫退守蓝桥。
另一支清军攻陷长坪、盘石,于六月十八日到达松桃厅城外,连营十余座。次日向驻在太平营的义军发起猛烈进攻。二十一日,周洪印率领清军也由铜仁赶到松桃。二十三日黎明,清军纵火焚烧子营,乘胜进攻大营。激战半天,义军伤亡甚重,突围退往孟溪。清军进驻龙头营、大坪场,并接着向孟溪附近云集,对义军形成包围态势。义军在包茅仙的指挥下,展开了剧烈的孟溪保卫战,包茅仙的儿子和200多名义军战死。清军猛攻孟溪,烧村寨、焚祠堂、挖包茅仙的祖坟,枉杀不少无辜群众。劳崇光向清廷报捷。清帝欣喜之余,仍忧心忡忡地认为“匪首包茅仙迄未成擒,该逆分扰黔楚川边,历年为数省之患,一经免脱,以致余烬复燃” [5] 。严令劳崇光、张亮基、陈昌运等设法收买内奸,诱擒包茅仙,毋任漏网。并令骆秉章“饬令酉、秀防兵会合黔军捕拿,以清数年巨憝” [6] 。
在大军压境,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义军再次转移到梵净山中与清军周旋。
七月,包茅仙以一支义军牵制思南府徐河清的主力,自带主力队伍绕过敌人突然袭取大坪场,乘虚再次直逼松桃厅城,打乱了清军的战略部署,清军只得急速回保松桃厅城。清帝令贵州提督沈宏富添募兵勇,“认真训练,相机进剿” [7] 。乘清军集结松桃之际,义军奔袭铜仁三元屯。由于骆秉章、劳崇光、张宏基、恽世临等督率川、湘、黔三省清军紧追不舍,义军元气大伤,又转入梵净山区活动。
八月九日,包茅仙的胞弟包小三被清军围困在梵净山下的三角洞。他所率领的数十人奋战到最后一息,包小三自刎而亡。清军督师深入梵净山区,义军处境更加艰难。
清同治四年(1865)正月,包茅仙和清军将领周洪印激战受挫,仅剩100余人。二十八日,清军把包茅仙围困在寨转,白刃拼搏,激战了一天,双方死伤枕藉。包茅仙亲手杀敌18人,最后战死。包茅仙、邬黑龙、龙胜明等所领导的苗汉义军转战川、湘、黔三省,历时10年,终告失败。
[1] 引自《清实录》。
[2] 引自《贵州通志·前事志》。
[3] 引自《贵州通志·前事志》。
[4] 引自《清实录》。
[5] 引自《清实录》。
[6] 引自《清实录》。
[7] 引自《清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