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赐富贵
(注: 56.赐富贵然后求富贵,织锦织富贵,如同渡海洋,海阔如天空。为尊的死者,哎哺与且舍,共同兴富贵。丑峨作姆山,生一棵贵树;厝太宏素山,生两棵贵树;胄遮可姆山①,生三棵贵树。死者得富贵,到了翁米有威荣。用其祭死者,)
(注: 生者兴旺发达。用其祭希署,死者后辈得富贵,真是富贵啊!为尊的死者,你有了富贵,到了翁米不返回。先去舍哲楷,再去峨嘎峨,然后到翁米,最后返回峨嘎峨,就把富贵还生者。求得富贵后,死也有好处。你在峨嘎峨,得贵就为臣,得富就为王,富贵显神威。这段说完了。)
注释:
①胄遮可姆:崖名。或作“竹遮苦”、“卓遮苦”、“足者发尼”、“浊再发嘎”、“主再苦木”等,意为挂铃崖。贵州彝文文献《彝族源流》(卷九~十六)、《西南彝志》(卷十一)说:先前有六部叟厄、八部武古,因人烟太多,把江河、山林、山崖全都耕种了,就连天上最高主宰策耿纪(慈耿兹)的祭祖场所都不放过,导致洪水泛滥灭人烟,而在八部武古中就剩下武濮所一支。因恐惧洪水,不敢居住地上,要上天居住,于是在今云南省的弥渡一带立铁柱做天梯上天。为此,把世上的万物都祭奠,唯独冷落了蚂蚁。当武濮所快攀上天时,众蚂蚁啃倒了铁柱,武濮所因此上天不成。武濮所中的阿额与莫合两支议定往东迁徙,往贵州一带迁徙,汇合点定在弥渡红岩,且挂钟(一说铃)于崖上做标记,以示有人先到约会地点。红崖因此得彝名“胄遮可姆”。即挂铃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