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贵州金沙县、黔西县、大方县石雕艺术
所属图书:《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史》 出版日期:2018-04-01 文章字数:1016字

三 贵州金沙县、黔西县、大方县石雕艺术

云贵高原属喀斯特地貌,石山林立,拥有丰富的石材资源,既有镇远青龙洞以石头为主要材料的古建筑群,也有镇宁县石头寨那样的石头民居王国。贵州石雕艺术在宋代达到巅峰,这个阶段的辉煌与巴蜀石匠艺人流动到黔北息息相关。黔北一代以杨粲墓为代表的石雕作品是贵州石雕艺术的高峰。汉族在创造了辉煌的贵州石雕艺术的同时,贵州其他少数民族如水族、彝族、侗族、满族的民间石雕也各具其长,蕴含着各自民族的特色。

石雕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民间,来源于丰富的石材资源在生产生活中的大量运用。毕节市的织金县就盛产大理石,该县石雕石刻技艺在贵州颇有名气,尤其是石砚制作工艺,堪称一绝。黔西、大方和金沙的农户也多使用石材建筑房屋、搭建牲畜圈棚、雕凿石水缸、垒石成坟、勒石刻碑等。其原因一是原材料资源丰富、价格便宜,二是石匠多,三是石材制作的器物美观、坚固、耐用。安洛河流域的满族墓地用石块垒砌,汉族和当地其他少数民族也有该习俗,但在满族较有代表性的墓葬中,其石雕石刻的丰富、精巧在汉族和其他民族墓葬中很鲜见。

满族墓葬因石雕图案精美、花样丰富而被当地人称之为花坟。

在《大方县志》中就有记载:在满族墓地上还有较出名的花坟,精雕细刻的图案栩栩如生。又载:满族墓葬群在城东70公里的黄泥彝族苗族满族乡。坟地分两处,共约200余冢,占地数十亩,系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的满族黄、游、杨、赵、安、姜、傅、周、刘、熊、倪、高等十余姓同源同流人家的墓地,多属雍正至道光年间的墓葬。墓型多为围石封土,高约1.6米左右,立有方碑、牌楼形碑等。围石刻有鸟兽虫鱼、人物花卉、战场图案等不同圆雕、透雕、高浮雕、半浮雕、平雕等,造型生动古朴,琢工细腻精湛。在男性墓碑上,普遍刻有“谥”字和“鸟衔珠孕”图纹。其中傅泽泰墓碑上刻有“旨”字。高黄氏、高良赞墓碑上刻有关防图记,故通称高黄氏墓为“皇坟”。黄凤灵之妻安氏,举百岁未旌,大定知府黄宅中题有“懿寿期颐”4字,名百岁坟。这些墓群集满族文化艺术之大成。

黔西县金坡苗族彝族满族乡(现属毕节市百里杜鹃管委会)的宋氏花坟,黄泥彝族苗族满族乡倪氏花坟同样保持了满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石雕构筑精巧、花纹图案精致完美,对研究贵州满族历史、文化、艺术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观赏价值。

在金沙县安洛乡两处相距不远的高家花坟,各具特色,特别是被列为金沙县县级文物的高氏母女花坟,高大雄伟,占地面积百余平方米,墓碑造型、碑体石雕均属上乘。

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