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满族石雕文化源流
满族先民钟爱石制佩物,在金属器物出现之前,石制器物是他们生活中的主要用品和生产中的基本工具,也是祭祀和墓葬中的用品。在满族发源地所发现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就有很多精致的石制饰物。满族居住地木材丰富,最初的建筑多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在长期的生活中,木雕成为满族特有的工艺,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对木雕技艺的掌握和精湛运用,是满族入关后石雕艺术得到重视和快速发展的基础。
清代满族石雕艺术是中国颇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手工工艺,满族石雕随着满族的迁徙分布到全国各地,很多石雕作品成为各地艺术领域的奇葩。清代满族石雕艺术充分体现了皇家的尊严、尊贵和富丽。沈阳故宫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清朝初期满族的石雕艺术,特别是广泛运用于清代皇家陵寝,即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的石雕石刻,造型优美、雕工精巧细致,烘托出建筑整体的雄伟气魄,是中国石雕艺术史上的杰作。
虽然清代不是中国石雕艺术的巅峰时期,但其在承接历代工艺传统,特别是在明代石雕工艺的基础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的石雕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历朝历代皇家陵寝中的石雕,是中国民间石雕技艺的集大成者,浓缩了各朝代石雕技艺的精华。满族作为清朝的统治阶级,同样效仿前代,将雕刻艺术展示在清代从关外到关内的皇家陵寝上。班禅大师就曾赞誉乾隆裕陵地宫精美的佛教石雕为“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宝库”。近代专家考证清东陵后,评价该陵寝就是一部用砖、木、瓦、石书写的清代历史。满族的石雕文化当然汇聚了包括汉族在内的其他各民族的聪明才智,但从居住在贵州满族的石雕作品看,满族对石雕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