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从习俗看畲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所属图书:《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史》 出版日期:2018-04-01 文章字数:953字

四 从习俗看畲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畲族习俗与周边大多数民族的习俗大致相同,可以说,这些民族共同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在贵州畲族的居住区域,同时还生活着仫佬族、苗族等兄弟民族,他们长期生活在同一地区,相互之间的影响是存在的,最为明显的就是他们都同时受到汉文化的浸染,所以在节日等方面与汉族趋同。相对于当地少数民族,汉族称为客,表明汉族进入这一地区的时间相对较晚,汉族人口大量进入畲族居住地区,是在清代“开辟苗疆”之后,最先以军事力量进入,并以军事屯戍的方式存在,在这个过程中与周边民族形成了对抗的关系,但随着相对和平时期的到来,军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先进农耕技术和生产生活方式又影响着当地少数民族,二者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特别是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之间通婚关系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汉文化在当地的传播及主流文化地位的确立。汉文化在清中晚期大量传播,随着儒家学堂的兴办,畲族子弟也进入私塾学习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汉文化。习汉文、说汉话、着汉装之风渐浓,对汉文化的学习使畲族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稳定和提高,由于民族间的和谐相处,其居住地域也得以稳固,逐渐形成与今天大致相同的居住区域。畲族能够大量地吸取汉文化,有其一定的原因,因为人口一直不多,又处于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容易受到当地主流文化的影响,所以很自然地在文化上与汉文化靠拢,在经过近300年的发展之后,这些影响就成为其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与畲族关系较为密切的仫佬族,也深受汉文化影响,这也使两个民族的经济生活方式大致相同,因而相互通婚的概率也较高,他们相互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有些文化因子逐渐成为共有文化形式而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文化特征。仫佬族由于是当地公认的开拓者,在农耕生产活动上享有启始存宗的特殊地位,这方面,尤为受到畲族社会的尊崇。

同样,从畲族社会存在“议榔组织”这一文化现象来看,他们与苗族也有着密切的接触,议榔是苗族特有的社会制度组织形式,畲族采用这种制度文化方式进行社会管理,说明他们与苗族社会有着密切的交往,由此产生的文化交往和文化借鉴使“议榔”成为共同的制度文化典范。这种文化交往和文化借鉴,不但使畲族、仫佬族、苗族能够和睦为邻,共享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维系族际和谐,共同成为这一地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创造者。

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