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贵州伊斯兰教著名人物
所属图书:《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史》 出版日期:2018-04-01 文章字数:2117字

四 贵州伊斯兰教著名人物

伊斯兰教传入贵州以来,出现了一些很有影响的著名宗教人士,值得记叙。现据《贵州省志·宗教志》伊斯兰教篇、《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志》回族篇记载,对部分贵州伊斯兰教著名人物进行介绍。

1.刘吉:1638年生,字瑞祥,男,回族,陕西长安人。清顺治十五年(1659)出任贵州威宁下坝清真寺掌教。康熙四年(1665),出任杨湾桥清真寺掌教,首开贵州经堂教育之先河,培养了大批经学人才。卒年不详。

2.张凌翔:1804年生,回族,盘县华家屯小冲人。曾到西北念经。清咸丰八年(1858),大坡铺回民受当地劣绅欺压,张凌翔与马河图率众起义反抗。同治三年(1864),牺牲于兴义府(今安龙县)城郊打五寨,时年60岁。

3.金万照:1812年生,亦名金万兆,号盛斗,回族,云南新兴(今玉溪)人。自幼好学,18岁时能通背《古兰经》,人称“金二阿訇”。清道光十六年(1836)前往西北哲赫林耶第四代教主马以德门下学习经典,历六年学成回滇,根据教主嘱咐协助云贵“热伊斯”马世麟办理教务。同治元年(1862)率队到达新城(今兴仁),兴办伊斯兰教教育,培养经学人才,传播哲赫林耶。同治十一年(1872),被杀害于贵阳六广门桑园内,时年60岁。

4.杨云鹤:1820年生,字光弼,号星斋,回族,云南弥勒人。自幼学习阿拉伯语和汉文,研习伊斯兰教经典。清光绪十八年(1892),被委派为贵州“热伊斯”,主持兴仁、安龙、普安、盘县、镇宁、平坝、贞丰等12坊教务。告诫穆斯林:安分守己,勤事农业,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他以农耕为业,兼饲养牛、马、羊,并与商贾合资经商,发展道堂经济。他还扩建三家寨道堂房屋,兴办经堂教育,亲授阿拉伯文和伊斯兰教经典,聘请汉族教师讲授汉文和儒家经典,培养了一批“经书两全”的阿訇。1917年去世,享年97岁。

5.马元章:1852年生,原名云鹏,字光烈,号祯详,回族,祖籍甘肃阶州(今武都),生于云南他郎(今墨江)。中国伊斯兰教哲赫林耶创始人马明心的四世孙,后任第七代教主。清光绪十六年(1890),到贵州兴仁办理教务,将贵州哲赫林耶清真寺分为12坊,经与当地土目协商,获准在鲁础营之三家寨建道堂,历时两年建成。他亲书阿拉伯文匾置于清真寺窑窝外额,并委任跟随他多年的云南弥勒人杨云鹤为贵州“热伊斯”,统一管理贵州教务。马元章通晓伊斯兰教经典,擅长阿拉伯文书法,博览诸子百家和历史典籍,是哲赫林耶历代教主中惟一兼通阿、汉两种文字并有论著者。1920年去世,享年68岁。

6.张明泰:1865年生,威宁人,回族。清光绪九年到十九年(1883-1893)随滇南著名伊斯兰教学者马联元念经,参加马联元组织的木刻版《古兰经》的书写工作,其中《拖和》等二本为其所书写,现存于昆明南城清真寺,是完整保存的《古兰经》木刻版,我国伊斯兰教的重要文物。张明泰整理的《大杂学》系统介绍了伊斯兰教的行为规范,是地方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综合著作。1916年去世,享年51岁。

7.马林安:1878年生,威宁杨湾桥人,回族。清光绪十八年(1892)到云南昭通八仙营马东儿阿訇门下念经,二十五年(1899)穿衣;同年到云南昆明王绍美之父王哈旨门下深造,三十二年(1906)穿衣;回来后在下坝、启沙嘎清真寺掌教至35岁。民国二年(1913)起在杨湾桥清真寺掌教。平生主张宗教改革。1956年去世,享年78岁。

8.马友兵:1899年生,威宁杨湾桥人,回族,松林马姓,教称马寺夫。曾任威宁杨湾桥清真寺伊玛目,一生抄经无数,当时在威宁乃至昭鲁部分地区经堂教育用的《赫听》《杂学》和赞圣经《卯噜歹》等均为马寺夫所抄。他抄经别出心裁,不用传统的竹片,而是用黑颈鹤的脚削成笔来书写。流传至今的有《卯噜歹》一部、《古兰经》中十本一部和《赫听》若干部。卒于1982年,83岁。

9.马学科:1901年生,字细知,回族,贵州威宁人。自幼随祖父学习阿拉伯文及《古兰经》。曾跟随伊赫瓦尼派创始人马万福、伊斯兰教经学家虎嵩山等人学习多年,先后在贵州威宁马撒营、下坝和云南昭通甘河沟、布戛等清真寺任阿訇,开办经堂教育,宣传伊赫瓦尼“凭经行教”“尊经革俗”主张,纠正一些阿訇、教长不按教规教义办事的行为,得到穆斯林拥护。在经堂教育中,主张“中阿并授”,培养“经书两全”的阿訇,有1000余名学生出其门下。1953年、1956年和1963年三次出席中国伊斯兰教全国代表会议。1957年当选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副主席,并历届连任直至去世。任威宁自治县第一至第八届人大代表,贵州省第二、三、五届人大代表。1983年,当选为贵州省伊斯兰教协会名誉主任。1985年去世,享年84岁。

10.张万恩:1915年生,威宁中水人,出生于阿訇世家,幼年丧父。民国二十四年(1935)在昭通八仙营清真寺穿衣,先后执教于云南昭通宋家山清真寺和威宁鸭子塘清真寺,曾任威宁县政协委员、县人大代表。他尊经执教,注重德行修养并以之教化穆斯林。在“知、信、行、诚”四字中尤重行为,常教诲学生和众穆斯林“知为信的来源,信为行的方针,行为知与信的目的”。在42年的执教生涯中,培养了数百名寺夫阿訇。1980年去世,享年65岁。

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