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宣慰司与贵州省的建立
公元1413年3月3日,明永乐十一年二月初二日,一件改变贵州历史发展进程的大事发生了:明朝廷废除了思南、思州宣慰司,设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即贵州省级行政机构)。贵州正式成为中国第十三个行省,贵州地区开始以一个统一的崭新面目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
当然,历史车轮的前进常常是要付出血与火的代价的,贵州省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思南和思州两个宣慰司的刀光剑影之上。
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废除了元朝设置的地方权力过于集中的行中书省,改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相应地任命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分管省级行政区的民政、司法和军队。三司长官各司其职,不相统率,直接对中央负责。在未设三司的重要边远地区,则置都指挥使司,或置宣慰使、安抚使等官职,以此来加强对地方各族人民的控制。全国先后共设有浙江、江西、湖广、广西、云南等十二个布政使司(沿用元朝习惯亦称为省)。
1403年,通过“靖难之役”,雄才大略的朱棣从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取了皇位,改年号为“永乐”,后人称为明成祖。刚即位,朱棣即加强中央的集权,积极经营边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五次亲征漠北,防御蒙古;成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派80万大军下安南(今越南);浚通大运河;大规模营建北京,七次遣郑和下西洋。他在位期间办的大事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开了改土归流的先河,趁平息思南、思州争斗之机,将其分为八府四州,在贵阳设立布政使司,正式建立了贵州行省。
当时,整个贵州大部分地区主要由思南、思州(今岑巩)、贵州(今贵阳)、播州(今遵义)四大土司控制着。四大土司都由中央政府任命为宣慰使,虽然名义上分别隶属于湖广、四川等行省,但实际上仍是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拥有自己的军队,自己任命下级官吏,而且都已世袭了数百年,可以直接向明朝廷或皇帝陈述问题,并非绝对受四省布政使管辖,是握有实权的。
这个时期,继承了思南宣慰使的是田宗鼎。田宗鼎不准老百姓住瓦房,不准种水稻,虽有学校,读书人也不准参加科举考试。对下属官员凭自己的喜怒任意杀戮,常常一天内要在香炉滩杀死好几个人,是名副其实的思南土皇帝。
田宗鼎“凶狠淫虐,生杀任情”,与担任副手的思南宣慰司副使黄禧为争权夺利产生了矛盾,两人连续数年向中央政府打报告抨击对方,仇恨越积越深。明朝廷虽然厌恶田宗鼎,却因田氏世代统治思南已经数百年,不好随便进行处分。为了平息两人之间的纷争,就把黄禧调到辰州(今属湖南)去当知府。
黄禧调到辰州去以后,并未善罢甘休,偷偷结交了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有仇的思州宣慰使田琛,商量共同攻打田宗鼎。
在此之前,田琛与田宗鼎因为争夺矿山多次发生冲突。黄禧来投靠,田琛非常高兴,就自称天主,封妻子为地主,长官文得、杨光海等为文武臣,黄禧为大将,发兵攻打思南。在田琛和黄禧的联兵进攻下,田宗鼎实力不足,打了几仗后,带着家人逃跑了。
田宗鼎到朝廷去告状,朝廷多次命令田琛、黄禧到首都南京,这两人都抗命不去。他们自知不会被朝廷宽恕,于是就决定造反,并且派出奸细张胜去联络教坊司长官史勉,准备内外呼应,伺机继续作乱。
事情败露后,明成祖朱棣果断处置,一边派蒋廷瓒前去召见他们,一边派镇远侯顾成带兵5万前去平息动乱。在明王朝的政治攻势和武力打击下,田琛和黄禧的部队很快被打垮,两人被抓,相继被押送南京,两人都表示服罪。
永乐皇帝朱棣认为田宗鼎虽然残暴,但是经过这一次教训,行为可能有所收敛,决定让他回思南去复职。但田宗鼎却说他一定要杀死仇家永绝后患。
这一次,永乐皇帝生气了,认为田宗鼎本来就是凶恶之徒,侥幸摆脱了灾祸,却不知道自我反省,而只想泄私忿,放回去一定会继续祸害思南老百姓。于是,命令田宗鼎,继续住在京城不准走。
这样,田宗鼎就产生了怨恨心理,到处发牢骚,说黄禧是祸害的根源,毁了自己的前程,一定要杀掉黄禧。
在这种情况下,朱棣认为中央一再宽容忍让,田宗鼎却不思悔改,坏事做绝,便命令专管司法的刑部对其罪行进行审判,还颁发圣旨给分管民政的户部尚书夏原吉等人说:“朝廷初命田琛、田宗鼎分治思州、思南,其欲安其土人,乃今为土人之害。琛悖逆不道,构扇旁州,忘(妄)开边衅,屠戮善良,抗拒朝命,已定其罪。宗鼎尤为凶骜,绝灭伦理,罪不可恕。其思州、思南三十九长官司,宜加意绥抚,可更置府州县而立布政司总辖之,其原设长官司及差税,悉仍旧。所当行之事,卿等详议以闻。”
经过这件事,明王朝统治者认识到要实现思南、思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统一、安定、团结,只有加强中央政府对这些地区的领导,最好的办法就是调整行政区划,实行改土归流,即废除世袭的土司制度,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通过商议,夏原吉等人提出:“以思州二十二长官司,分设思州、新化、黎平、石阡四府;思南十七长官司,分设思南、镇远、铜仁、乌罗四府,其镇远州、务川县,亦各随地分隶,而于贵州(今贵阳)设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以总八府,仍与贵州都司同管贵州宣慰使司,其布政司官属俱用流官,府之下参用土官。”
明朝廷从之,首任布政使蒋廷瓒到任,贵州省布政使司成立,一个新的省份诞生了。
当然,这个新的省份只是在思南、思州、贵州三大宣慰司管辖的土地上成立的,到明末也仅有十府(含都匀府、贵阳府)、九州、十四县、若干长官司,还不是现在的贵州省的全貌,只占现有土地的五分之四。在此范围之外的天柱县、荔波县、威宁县、遵义府等地区,此时还分别由湖广、广西、四川三省管辖,直到清朝才划入贵州省。直到清雍正五年(1727年),“划四川遵义府并所辖遵义、绥阳、桐梓、仁怀、正安五州县隶贵州”。过了300多年后,遵义地区才划归贵州。
建省是贵州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事件。四川、湖广、云南、广西四省毗连的大块边地划出来建成贵州行省,使西南行政区划更为合理。贵州省成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建制,极大地方便了中央对贵州地区的领导和管理,揭开了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