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弘扬土家文化 打造特色品牌
所属图书:《土家族研究》 出版日期:2015-09-01 文章字数:4332字

弘扬土家文化 打造特色品牌

国发〔2012〕2号文件把贵州定位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要求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探索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把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依托贵州多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做大做强以‘多彩贵州’为代表的民族歌舞、工艺美术、节庆会展、戏剧、影视、动漫等文化品牌,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骨干企业,积极引进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建设黄果树、荔波、梵净山、雷公山等精品景区,培育‘梵天净土’等一批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积极开发服饰、紫袍玉带石雕等特色旅游商品。支持贵州符合条件的地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文件首次从国家层面把“建设梵净山精品景区”、“培育‘梵天净土’旅游度假胜地”和“开发紫袍玉带石雕等特色旅游商品”纳入贵州旅游业发展战略,这对于地处梵净山核心景区的江口加快推进以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城镇园林化的“一业带三化”发展战略,促进以梵净山为龙头的文化旅游产业率先实现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必须积极地规划好、对接好、落实好。

当前,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吃透政策,积极作为,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标准化、社会化为目标,举全县之力着力实施旅游产业率先突破战略,带动营养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再次助推梵净山文化旅游产业快发展、大发展。本文就个人的理解谈谈把江口打造成黔渝湘鄂粤五省(市)中心城市营养健康和休闲度假首选目的地的看法。

一、理顺管理体制,整合管理资源,促进旅游体制的改革创新

梵净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面积567平方千米,境内有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的动植物资源,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中生态保护得最完好的地区之一,还有醉人的自然风光、浓郁的佛教文化、灿烂的民族文化。目前,梵净山已被作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来打造,游客与日俱增。但是,江口县政府与梵净山管理局之间对梵净山景区的管理没有理顺,使江口县没能从梵净山旅游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为此,要积极争取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共铜仁市委、铜仁市人民政府的支持,加快理顺梵净山的管理体制,将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开,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责任分担,利益共享,提高江口县政府对梵净山旅游的掌控能力。要进行景区分营尝试,将梵净山内的某个景点如新金顶划分给江口县政府经营管理,江口县可举全县物力、人力对新金顶进行包装打造,采取股份制形式整合资金,将新金顶西南面的垂直索道建成,将新金顶与九龙池景区紧密连接在一起,适当时候还可引资修建九龙池至凤凰山的钢丝绳桥。既让游客在新金顶不走回头路,又增加了游客容纳量,拓展了梵净山的旅游空间。

二、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力度

努力把梵净山打造成集生态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养生文化为一体的黔渝湘鄂粤五省(市)中心城市营养健康和休闲度假首选目的地,以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为核心,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培育旅游商品市场,构建特色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梵天净土·生态江口”的对外形象,完成梵净山5A级景区和全国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力推进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建设,努力打造成世界级旅游休闲度假区。完成太平河、梵净山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甘溪沟、梵净山环线公路沿线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并投入运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建设一批以乡村民俗、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加快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注重旅游产品创新,提高游客参与度,努力实现旅游类型从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和养生多举的转变。

支持、引导三特梵净山索道公司、劲嘉集团等相关企业进一步开发梵净山及县内其他景区景点,挖掘、抢救、整理、传承传统地域文化,促进生态、佛教、民俗、养生文化的有机融合,拓展游客旅游空间,丰富旅游内涵,延长游客旅游时间,促使旅游效益最大化。

三、着力加大旅游商品培育

大力挖掘开发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品、绿色风味食品、保健品、土特产品、旅游文化纪念品等特色旅游商品系列,加强旅游商品市场体系建设,方便游客选购。兴办旅游商品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旅游商品物流市场和营销网络。

紫袍玉带石极为珍贵,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之一,主要分布在德旺乡境内杨家屯、上堰沟、金盏坪等地。资源宝贵,数量不多,要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基础上,引资开发成风格多样的工艺品。

牛干巴是江口特色风味食品,采用原生态牛肉精制而成,不仅味美,而且色鲜,香气浓郁。目前,江口有昭凤、孙家、高家等牛干巴加工、销售作坊。江口豆腐干具有上百年的历史,采用当地优质大豆和龙津水经过特殊的8道工序精制而成,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地,目前有手工作坊15家。政府要加大投入,整合零散资源,集中加工、包装、销售,将牛干巴、豆腐干零销散卖的局面扭转过来,做大做强品牌产业,促进旅游商品市场化。

茶叶生产加工是江口县的传统产业,在近几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县共有76800余亩茶园,加上野生藤茶,是一个庞大的产业。要围绕梵净山佛教文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佛茶品牌,找准闪光点和卖点,扩大销售规模,做大做强茶叶产业。

此外,江口县的柿饼、板栗、姜茶、花生也享有盛名,应加大开发、包装、推介力度,促进旅游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农民致富、财政增收。

四、积极构建旅游综合服务体系

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加快提升综合服务及接待能力,结合重点旅游区建设,合理规划建设一批星级饭店、快捷酒店、商务酒店、青年旅馆和汽车旅馆等接待设施,结合发展乡村旅游,支持建设一批乡村旅馆。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发展旅行社等旅游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国内外有实力的旅行社进入江口,优化旅游人才创业环境,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人才队伍素质和旅游服务质量。

江口萝卜猪主要产于江口县桃映乡、坝盘乡、民和乡和怒溪乡,其中以桃映乡最为集中。该品种是江口县人民在长期的放牧饲养过程中,通过人工选育选配和自然选择形成的特有品种,具有体形矮小、耐粗饲、抗逆性强等特点。萝卜猪肉因皮薄骨细、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无论从体型还是口感上均与白萝卜十分相似而得名。可将萝卜猪打造成梵净山旅游的特供肉,扩大养殖规模。坚持传统养殖与特种养殖并重,将野鸡、野猪、大鲵等养殖做大做精,让游客品尝到美味食品。

江口县的宾馆、招待所、农家乐仅能满足5000人的住宿,而梵净山在旅游旺季每天有游客近万人,很多游客无法住下来,这与日益繁荣的梵净山旅游市场很不适应。要扶持转塘五星级酒店的开工建设,在黑湾河、太平河沿线与江口县城规划一些星级宾馆,让游客游得满意,住得下来。

梵净山旅游的交通条件也亟待改善。县城至黑湾河是三级公路,经常拥堵,游客抱怨。要加快建设梵净山复线公路,与梵净山环线公路一起,尽快地解决交通瓶颈问题。

要将闵孝河流域的鱼粮溪、平寨大峡谷、德旺飞水岩、三角庄红军根据地遗址、坝梅寺、牛尾河以及太平河流域的甘溪沟、神龙洞、云舍、梭家、苗匡峡谷、天林寺遗址、冲底户外大本营、亚木沟、马槽河打造出来,为游客提供多种选择。

要抓紧建成黑湾河、云舍、县城文化表演场所,打造一台融生态、佛教、民俗特色为一体的“武陵魂”舞台剧;要支持引资企业加快建设一系列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能真正留下来。

五、积极构建多彩文化体系

挖掘优势资源,扶持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梵净山是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的交汇地,既有巴蜀文化的妩媚,也有荆楚文化的雄浑,区域内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资源。要组建专门的队伍,对佛教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抢救、整理、传承,使之成为文化品牌,为旅游业服务。要对梵净山佛教文化的渊源、兴衰史进行详尽调查,该恢复的要恢复。要对金钱杆、瓦寨锣鼓、土家山歌进行整理、宣传,搬上舞台,增强从业人员的文化自觉,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

深入挖掘佛教文化启迪智慧、净化心灵等功能,把梵净山发展成为面向全国和面向东南亚、日韩等地区的佛教文化旅游基地。大力开发以土家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歌舞文化、民族节日文化、民俗文化、服饰文化等,结合特色村寨文化、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发挥风景名胜区的辐射作用,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体系。

增加投入,争取贵州省作家协会等文艺家协会创作基地落户江口,争取贵州省文学文艺界联合会的支持,设立“梵净山文艺奖”,鼓励和支持作家以梵净山为题材,创作反映江口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的文学影视作品,支持影视剧组将拍摄场地设置在江口,多形式扩大江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积极发展营养健康服务业

江口有净山(梵净山)、净水、净气、净食(原生态、低碳营养健康食品),依托交通条件的改善、区位优势的提升,把江口县良好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气质量、水土资源和丰富而独特的农特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疗养、度假休闲、健康饮食、保健养生等服务业,依托铜仁国家级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区,积极打造江口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基地。

根据专家测定,梵净山周边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值达每立方厘米12~16万个。科学研究早已证明,大量的负氧离子对人的健康大有裨益。江口县65岁以上的人口占8%,是贵州省政府命名的“长寿之乡”。要借助这个品牌,大力建设老年公寓,扶持系列特优农产保健品,做大做强保健养生产业。

七、着力加强旅游宣传营销

围绕“梵天净土·生态江口”的总体形象,挖掘整理生态、佛教、民俗、红色四大文化内涵,精心打造高档次的大型民族歌舞节目,举办各种大型节会,提升梵净山旅游文化品牌。利用国内外强势媒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等高端平台和节会平台扩大旅游宣传,努力开拓省外和国外客源市场。努力实现客源结构以省内游客为主向省外境外客源并重的转变。

一要借助媒体宣传,要完善新闻、文艺奖励制度,利用媒体提高梵净山的知名度、美誉度,制定一系列有影响的宣传计划,四面突击宣传推介。二要借助书籍宣传,要出版一套梵净山文化旅游丛书,抢占宣传的制高点。三是要借助游客宣传,要擦亮旅游窗口,改善服务态度,提高美誉度。四是加强旅行社和导游队伍建设,完善服务类别,提高服务品质。五是要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加强与各地旅行社的合作。

土家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