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土家山歌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所属图书:《土家族研究》 出版日期:2015-09-01 文章字数:6071字

土家山歌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土家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就包括风格独特的土家山歌,这些土家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推进了土家族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在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仍将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对土家山歌的源流、内容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作一些探讨,现论述于下。

一、土家山歌的源流及特征

土家山歌沿流讨源,可追溯到殷末周初。土家族先民曾协助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在牧野之战中,士气昂扬、兵锋凌厉,向殷军进攻时载歌载舞,使殷军士兵心惊胆战倒戈反走,为周人击灭殷军的决战立下了头功。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刘邦观看了土家族先民的歌舞,赞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命乐人习之”。

土家族先民能歌善舞,突出体现在“下里巴人”和“竹枝歌”中。南朝萧统编辑的《文选》中的《宋玉对楚王问》记载,宋玉对楚襄王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下里巴人”是巴人安魂祭祀的丧歌、挽歌,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在巴国民间普遍流传,歌者甚众,被视为“野夫”“鄙俗之曲”。直至今天,人们仍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来比喻“高雅”与“鄙俗”,这是土家族先民巴人的歌唱对汉文化的重要影响之一。

到唐代,引起社会和人们广泛关注和青睐的歌曲是土家族的“竹枝歌”。“竹枝歌”形成于武陵山地区,属于土家族民间歌曲。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撰写过有关土家族“竹枝歌”的诗篇。如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唐宪宗时的礼部尚书李益的“无奈孤舟夕,山歌闻竹枝”;顾况的“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白居易的“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大历进士、官至礼部郎中的刘商在亲耳听了巴人的“竹枝歌”后写下了《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

南宋大诗人陆游听了土家族“竹枝歌”后写道:“落日楼台频徙倚,西风鼓笛倍凄悲。彭城戏马平生意,强为巴歌一解颐。”“今年痛饮蜀江边,金杯却吸峨眉月。竹枝歌舞新教成,凄怨传得三巴声。”

从以上著名诗人、官宦达人听过土家族民间“竹枝歌”后撰写的诗篇,可看出竹枝歌是土家族先民巴人的一种民间山歌。从唐代起土家族先民的“竹枝歌”就声名远扬,影响广泛,一代代诗人从竹枝歌中吸取营养,他们唱竹枝、说竹枝、写竹枝、传竹枝,使“竹枝歌”传遍大江南北,形成各地具有地域特色和风格的“竹枝词”。到清代末,土家族诗人所作的“竹枝词”就达1000多首,这是土家族及其先民对中国音乐及文学做出的巨大贡献。时至今天仍可以从土家族先民“下里巴人”和“竹枝歌”的旋律与遗韵中强烈地感受到巴人的音乐、精神文化,土家族山歌正是土家族人继承先民的文化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土家族山歌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及艺术兼容性和边缘性题材特征。土家山歌歌词讲究意境与寓意,要求押韵、双关。七言四句或七言五句是构成土家山歌的基本形式。土家山歌高亢、真挚、质朴、奔放、嘹亮。其曲调大多属于徵调式、羽调式两种不同的五声音阶,常有“清角”“变宫”音出现,结构多为单乐段曲式,形成一种似商非羽的朦胧感,具有婉转歌喉唱艳词的艺术效果。在歌唱中常有别具特色的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的运用。同时运用滑、倚、颤、喊、假声等不同手法和技巧,注重使用悠长的气息,形成波浪般起伏的旋律。这是土家山歌歌唱中突出的地域特征。

另外土家山歌歌词还具有运用方言与衬词的独特风格,表现了土家山歌的地域性,可改变正词韵律,使歌唱更加生动活泼,充满生活与山野气息。在歌唱形式上主要有独唱、对唱、齐唱、穿唱、插唱、一领众合、二声部对唱等形式。在土家山歌中独唱较为广泛,对唱较为常见,穿唱较为特殊,一领众合较为典型,二声部对唱是特殊中的特殊。这些歌唱形式决定土家山歌从题材、内容到形式的统一性和独特的地域性以及音乐的艺术性。

土家山歌从远古传唱到今天,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补充和完善的民族民间文化,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广泛的社会价值和重要的历史价值。近年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收集、挖掘和整理,得到传承、保护和发展。2010年10月,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沿河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通过举办“中国土家山歌论坛”“中国土家山歌艺术节”等活动,原生态土家山歌登上了“多彩贵州”、央视《民歌·中国》栏目、“欢乐中国行·魅力梵净山”“欢乐中国行·铜仁之旅”“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舞台。土家山歌作为民族文艺中的一枝奇葩,正走向大江南北,唱响中华大地。

二、土家山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土家山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和特定的山村自然环境中形成的世世代代传唱的歌曲。它记载了土家族经济、政治、历史、社会发展、生产生活、民风民俗、宗教信仰、军事战争、民族情感、精神追求等,其内容处处充满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亲情与和谐。如沿河自治县的土家山歌《望牛山歌》唱道:

此歌唱出了沿河自治县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土家族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赞美,流露出土家族与牛的真挚感情及平等和谐的生存关系,体现了土家族乐观向上的生活追求和勤劳朴实、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

黔东北土家山歌中描写男女自由恋爱、感情真挚、情谊深厚的内容十分丰富,如:

土家山歌的内容,反映土家族男女青年从相知、相识到相爱,再到离别、相思、抗争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土家族男女为了爱情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禁锢,以歌为媒,以歌传情,表达双方有自主权和抉择权,有决定自己婚姻的自由。表现土家族青年男女拒绝媒妁之言、父母包办婚姻,渴望与自己心爱的人永结同心、白头到老不分离,追求美好自由生活的愿望,表现忠贞的爱情,反映土家族人民对爱情、人生的美好向往。

《打闹歌》是土家族人在农忙季节互相帮助、集体劳作时边舞边唱的歌曲。

薅草时,歌手见谁落后了,就鼓励他几句,见谁干得快,就夸他几句。

如发现有人偷懒,歌手就唱:

大家唱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锣鼓声声催人奋进,大大提高劳动效率。歌手嗓音洪亮,曲调高亢悠扬、热烈欢快,歌词清新自然、风趣幽默,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舒心开怀,干劲倍增。《打闹歌》反映了土家族人民劳作时互相鼓舞、互相帮助,共同生产的场景,体现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和谐追求美好生活的场景。

土家山歌中的“船工号子”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特色。生活在乌江沿岸的土家族先民们赤裸上身、艰难地摇着木桨,吃力地背负着沉重的纤绳,长年累月地在乌江狭窄的古纤道上爬行,头顶着悬崖绝壁,面朝惊涛骇浪,为了调节呼吸和动作而发出有节奏的呼喊声,逐渐形成词句。例如拉纤进入险滩时,会唱起急促的《上滩号子》。

在风平浪静、船轻如燕时,土家族船工们往往借女人的口气,唱一些诙谐打趣的调子,显示船工们的胸怀宽广、豁达开朗。

这种呼喊能使气氛变得热烈,通过呼喊抒发思想感情,消除心中烦闷,内容无不述其事歌其情。艰苦劳动的乌江土家族船工们正是依靠这些精神食粮才顽强地生存着。船工号子充分体现船工在与大自然的险恶环境做斗争时,团结拼搏的精神和对美好和谐新生活的期盼。

“哭嫁歌”是土家山歌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土家族传统婚礼中新娘出嫁前必唱的歌。哭嫁歌也叫“陪十姊妹”。歌词巧妙,寓意深刻,有腔有调,起伏跌宕,悦耳动听。哭嫁是新娘发自内心的哭诉,体现的是一种“喜哭”,是对未来人生的一种期盼和祝福。以新娘哭唱为主,由新娘的母亲、婶娘、姐妹、女友陪哭。

“哭嫁歌”表现新娘对后人的良好祝愿,如:

“哭嫁歌”祝愿新娘出嫁以后人丁兴旺、家业发达,如:

“哭嫁歌”中娘哭女儿:

“哭嫁歌”中哭爹娘:

“哭嫁歌”中哭“吃离娘饭”:

“哭嫁歌”中的《教女歌》是土家族新娘的母亲及亲戚中长辈所唱:

通过唱《教女歌》,新娘的父母、长辈们告诫新娘到婆家后需注意勤俭持家,孝敬公婆,敬奉祖先,泡茶煮饭,洗衣浆裳;要注意三从四德,不要辜负爹娘的教育,切莫给娘家丢脸;要文静有礼,切莫说三道四,说话要想着说,不要争抢着说。《教女歌》体现父母对女儿真挚的祝愿。

“哭嫁歌”用哭唱这种形式来抒发感情,展示土家族女性心理情感,反映土家族文化内涵。父母千辛万苦把女儿养育成人,现需出嫁而无法报答父母,所以通过“哭”来表示内心深深的感谢和对亲友难舍难分之情,要求哥嫂弟妹们要孝敬父母,要勤耕苦读,轻钱财重仁义,祝愿亲人们兴旺发达、前程似锦,过上美好幸福的新生活,充分体现了构建和谐家庭、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的伦理价值。

土家族山歌《闹丧歌》,以“行孝”“感恩”为主。土家族人遇“白事”,要主动相聚,自觉帮忙办理丧事。

丧歌《哭孝敬》唱道:

上述歌词内容体现了生者与死者生前不和,但人死后也自觉到场,以前的隔阂到此烟消云散,人死后不记前仇,化解矛盾,加强团结,表现一份关心体贴,传达一种同舟共济的信念,自觉前来的人都真诚地热心帮助料理死者后事,尽心尽力,无亲疏远近之分,一方有丧,八方相帮。体现了忠孝仁义、尊老爱幼、勤耕苦读、行善积德、正义勇敢、助人为乐的精神,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把孝顺父母、敬老爱幼作为行为准则。反映远亲近邻对死者后代美好的祝愿,鼓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教育好下一代,烘托出了一种振奋向上的热烈友好气氛,体现了群众的团结互助、友好和谐,以及热爱生命、渴望幸福平安、积极进取的执着乐观精神。

土家族山歌中反映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论述了。总之,土家族传统山歌,对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不仅在过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今天仍然大有裨益,很大程度上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我们相信土家族山歌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将会开拓进取,超越创新,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万首山歌唱遍神州大地春常在,

千年摆舞跳出华夏儿女乐无穷!

土家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