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家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我们有着绵延不断的文化,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始终不衰的重要精神支撑。
为了延续文化血脉,为了让我们的精神家园丰富多彩而又灿烂辉煌,我们要不断构筑我们的民族文化堡垒,不仅要能够应对当前如洪水猛兽般的西方文化甚至低俗文化的冲击,而且要能够充分展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巨大影响力。民族地区由于地域的偏僻和发展的滞后,许多民族文化得以保存下来,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开放,地方民族文化在展示给世界的同时,外来文化也在悄然影响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并直接威胁着地方民族文化的安全,这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
通过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土家族地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未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土家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国家针对基层文化建设出台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成果惠及于民的具体举措。通过自2007年以来的艰苦努力,应该说我国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土家族地区文化发展得到了较大实惠。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得以加强,特别是文化设施得以改善,展示土家族群众文化的公共平台已经基本形成。二是基层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逐年加大,基层土家族群众文化工作运转有了基本保障。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在逐步发挥,文化对土家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影响和促进的作用进一步突显。
尽管我们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距离小康社会的建设要求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文化建设欠账太多,基础条件差,建设底子薄,要改变这一状况,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就目前来看,在土家族地区,这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管理人才十分匮乏,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难以适应基层文化发展的要求。二是基础文化运转经费不能按时足额到位,特别是免费开放工作,常常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而难以正常开展。三是宣传措施没有跟上,基层群众特别是部分农民和农民工群体还没有真正被吸纳到基层文化阵地的平台上来,文化惠及全体人民的要求在这一层面上明显打了折扣。
(二)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做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在第六部分阐述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问题。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同时明确了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那就是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把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在报告中提出来,并以较大篇幅进行阐述,这在我们党历届代表大会上还是第一次,这一方面表明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文化工作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民族地区推进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我们只有围绕这个命题扎实做好土家族地区的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才有可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从而推进民族文化建设“中国梦”的实现。
二、围绕新的目标任务搞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
(一)完善阵地建设,形成自上而下的公共文化平台
近年来中央已经把文化建设提上了重要日程,特别是对基层文化建设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为此做了许多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基层文化阵地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我们既已取得的成绩还远远不能满足基层文化发展的要求,文化的低迷状态在土家族地区的许多地方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为了适应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搞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在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方面至少还需要做好两件事。
一是要完善基层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从宏观的角度思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推进文化强国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几年,中央和省市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视,已经促使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从“农家书屋”建设到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从文化馆(站)建设到实现对外免费开放,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轮廓逐渐变得明朗起来。但是,由于文化建设重心的下移,在农村文化建设得到加强的同时,城镇文化建设力度却显得相对不够,特别是县级文化阵地建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形成了“灯下黑”的现状。城镇人口集中,文化需求大,如果这一矛盾没有解决好,不仅文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理念会打折扣,而且也不利于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整体推进,同时也会对促进民族团结带来负面影响。我们现在提出了城乡建设一体化的理念,文化建设应该蕴含其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文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在宏观上必须率先考虑自上而下的文化基本格局的建设,做到统筹安排、均衡发展、全面推进。
二是要做好基层文化建设的结构设计,从微观的角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推进文化强国进程中的形式和内容。在城乡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就越来越迫切,对文化形式和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必须对建设中的或即将建设的文化项目进行精心的设计,要从弘扬先进文化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在文化建设的外在形式、内部结构、内容拓展、内涵支撑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周密的策划,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设计精彩、建设到位。
(二)加强队伍建设,形成自上而下的人才管理网络
要搞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不容忽视。就现阶段来看,基层文化建设在硬件上可以说较过去有了一定改善,但在管理上却依然难以适应实际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人才结构不合理,文化素质较低下,管理方法无新意,管理效果不突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在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加大对现有人才队伍的培训和人才的引进,改变人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和文化素质偏低的状况。由于历史和现有体制方面的原因,文化队伍没文化的现象在基层较为突出,管理文化而不懂文化、从事文化而没有文化,在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领导因为无知而滥用职权瞎指挥,工作人员因为无知而乱办事、办错事、凭经验、看好恶、随意办事、办坏事的情况依然存在,基层文化发展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现有用人体制机制的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还要加大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改善人员和知识结构,提升综合文化素质,特别是要多向乡、村两级输送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知识型人才,以此改变基层文化发展和文化管理脱节的现状。目前,土家族地区推行了“一村一大”的做法,鼓励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去基层就业,这是好事。但是事实上,“一村一大”基层就业人员中,真正能够在基层坚持下来的却并不多,许多占着基层岗位编制的人员,却并不在基层岗位上工作,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无疑给基层文化管理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基层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是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社会在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因而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会在发展中不断地呈现出来。过去,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甚为迫切,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文化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其作用已经不容忽视。自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中央就从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就我国现在和未来一段时期文化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战略部署,这是文化的幸运,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幸运。在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框架内,土家族地区的文化发展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要站在文化发展的全局,谋求新的思路,寻求新的方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土家族地区文化建设自觉纳入全民文化发展的范畴,共同推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三)加大经费投入,形成自上而下的经费保障机制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一度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建设上,也曾力图在文化建设上有所作为,但由于国力的限制,文化的投入依然显得十分薄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励精图治,经济建设可以说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综合国力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但是,在我们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骄傲的时候,精神文化的欠缺却显得越来越突出,这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几年,从中央到地方,文化建设的投入都在逐年加大,但这只是纵向的比较,如果从行业和地区差异来看,文化投入的差距依然是明显的。所以,如果要从实质上改变文化发展的现状,我们必须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对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要建立文化发展经费的长效投入机制和管理机制。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建设发展经费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保证文化经费投入比例不过分低于教育、计生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比例。二是要加强文化经费使用的科学分配和监督管理机制,保证文化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有效使用。只有从制度上保证文化经费的长期稳定投入,土家族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四)发挥最大效益,形成自上而下的最佳管理成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该包括建设的前期投入和后续管理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把前期建设看得非常重要,将大量的人力、财力、精力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中,但对建设过后的后续管理却缺乏应有的措施,如同开荒播种后缺乏应有的施肥、除草和技术管理,结果依然是撂地荒芜,得不偿失。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必须把后续管理纳入重要日程。一是要确立建设和管理并重的理念,形成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的格局,避免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发生。二是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需求,随时选择合理的管理运作方式,确保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合理化、科学化。
总而言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建设中的一项工作,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成小康社会、让文化惠及全民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我们唯有不折不扣地把这一工作做好,才能确保土家族地区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势头,在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实现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