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土家族文化进校园探索
所属图书:《土家族研究》 出版日期:2015-09-01 文章字数:2894字

土家族文化进校园探索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沿河自治县)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是贵州省唯一的单一土家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文化历史悠久,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如何传承和弘扬土家族文化,是众多专家们探索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推动土家族文化进校园是一条有效途径,对构建和谐校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民族文化素养,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土家族文化进校园,能让学生认识当地民族文化的艺术类型、特点及形式,感受家乡丰富多彩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自觉充当土家族文化的保护者和创新者;土家族文化进校园,能让学生学习民族歌舞、工艺美术、民族风情、传统体育等,使学校教学内容更丰富。

一、和平镇所辖学校情况

和平镇共有学校38所,其中公办学校18所、民办学校20所。公办学校中有小学14所、初中3所、高中1所。小学教师565人,多数是土家族人,具有艺术专业特长的有102人。有学生23016人,其中小学生10548人,初中生6652人,高中生5816人。沿河民族中学、沿河第四中学、沿河民族小学,传承与推广土家族文化的条件相对较好,举办过全县土家族舞蹈、山歌比赛活动,在传承与推广土家族文化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其他中小学都参与、举办过各种土家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传承与推广土家族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沿河民族小学位于乌江西岸沿河自治县城区内,始建于1913年,最初取名县立第一初等小学,1993年经上级批准更名为沿河民族小学。这里是土家族文化最为活跃的地方,保存着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旖旎的乌江山峡风光,神秘的土家族风情,为该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共有教职工141人,其中专任教师135人;小教中级职称86人;专科以上学历106人,地、县级骨干教师12人。学校建筑面积7880平方米,教学楼4栋,40个教学班,每间教室都开通了“班班通”设备。在校学生2789人,教学设备完善,环境优美,是沿河自治县县城规模最大、师资力量雄厚的中心小学。

二、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情况

深入调查研究土家族艺术,挖掘和开发适应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民族民间文化校本教材。通过土家族文化进课堂的教学活动,探索适应儿童学习的土家族文化教学活动的策略和方法,让土家族舞蹈、工艺美术、民族音乐、传统体育等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学校师生通过查阅土家族文化史料、下乡采风、外出交流等形式,了解土家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开发民族文化的历史意义,在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及审美能力,在学习中感悟、传承和发展土家族文化。

(一)土家族文化教材编写

在近几年收集大量土家族文化资料的基础之上,整理编写了音乐篇(土家族儿歌、土家族山歌为主)、舞蹈篇(土家族舞蹈、体育为主)、美工篇(地方绘画、书法为主)、土家族风俗篇(土家族风味食品、建筑、风俗习惯、农家土特产品为主),分低年级段、中年级段、高年级段,每个学年16个学时,融国家教材、省级教材和校本教材于一体,把土家族文化(小学版)各科教材运用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践中,做到易教、易学、易懂、易用,简洁明了、趣味性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适合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学习。

(二)师资课务安排

1.师资

沿河民族小学有教师145人,其中音乐专业3人、美术专业3人、体育专业3人、书画特长9人、舞蹈兼职专业教师7人、有编写教材和课题研究经验的9人。聘请民族文化部门领导、专家、土家学研究会部分成员为顾问,邀请部分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其余由本校具有专业特长教师担任土家族文化传承与推广专任老师。

2.课务

每周安排一个学时,土家族音乐安排在音乐课中,土家族工艺美术安排在美术课中,土家族舞蹈安排在体育课中,每学期总学时为16课。

三、经验及成绩

自从2002年土家族文化走进校园以来,沿河民族小学形成了浓厚的土家族气息,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土家族文化培训。2008年聘请了中国音乐家协会的石强老师为我校指导土家族民歌教学;2009年选派吴和生、朱群星、杜丽琴、管平原四位教师到贵阳、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学校考察,选派朱群星参加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培训;2010年选派朱群星、管平原到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等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考察,学校编写的民族民间文化教材《土家风情》获2011年县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级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同年《土家风情》丛书五册出版,并在全县小学推广试用。姜妮老师的民族音乐优质录像课《土家妞妞来赶场》获县级一等奖,张亚琴老师的民族文化优质录像课《土家风韵》、陈淑娟老师的民族体育优质录像课《土家竹竿舞》获县级二等奖,朱群星老师的论文《土家文化进课堂初探》获全县论文评选一等奖。2013年崔晓玲、冉学芬老师编排的舞蹈《金钱杆》《土家摆手舞》《土家姑娘来赶场》获县级一等奖。2013年已申报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进校园项目学校。

四、土家族文化进校园的进一步思考

为了让土家族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沿河民族小学以土家族发展史、土家族特色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为内容,大力开发土家族音乐、工艺美术、传统体育以及土家族刺绣等教学资源,以“体育大课间活动”、“六一”科技文化艺术节、冬运会等活动为载体,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活动。我们将把土家族摆手舞、金钱杆、扇子舞、竹竿舞、筷子舞、土家族民歌和土家族风情等落实在课时计划中,让学生耳濡目染,寓教于乐,在课堂中师生互动学习,从而形成一种课堂文化。为了更好地传承与推广土家族文化,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第一,学校开展土家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没有教材、没有系统的教学内容,一直是各个学校遇到的困难。编制一套土家族文化进校园教材,分学科、分阶段进行,让沿河土家族少年儿童从小系统地接受土家族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为传承沿河土家族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版教材(试用版)由沿河民族小学编写,中学版教材(试用版)由沿河第四中学编写,高中版教材(试用版)由沿河民族中学编写。

第二,沿河土家族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了适应各个阶段的教与学,在编制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容的知识性与趣味性、阶段性与整体性相结合,同时不能与国家课程内容冲突。

第三,各个学校在推广的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合理地、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内容进行。师资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当地民间艺人、民族文化爱好者的作用,聘请他们担任兼职教师。

此外,为了能够引起全体师生的重视,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多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活动作为传承发展土家族文化的载体和平台。在传承与推广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在推广的基础上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挖掘。

土家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