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三合牛场吴氏家史
所属图书:《都柳江流域百位寨老口述史》 出版日期:2017-12-01 文章字数:4650字

三合牛场吴氏家史

时间:2015.8.10

地点:三都水族自治县河滨南路民委小区

采访人:韦世方

受访人:吴廷贵

受访人简介:吴廷贵,60岁,布依族,三都水族自治县民宗局退休职工。

韦世方:吴伯您好,想跟您了解我们地方的一些历史民俗情况。

吴廷贵:好的。

韦世方: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

吴廷贵:我叫吴廷贵,1955年出生的,今年60岁,老家是三合街道姑挂村七组。

韦世方:您一直在民委部门工作吗?

吴廷贵:我当兵回来后先到政府工作。

韦世方:哦,多大年纪上学读书呢?

吴廷贵:具体时间不清楚了,当时只读三四年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书就读不成了。

韦世方:当时在哪里读书呢?

吴廷贵:在姑挂小学啊。“文革”开始后就回家耕田去了,13岁开始的。

韦世方:是因为“文革”还是其他原因辍学呢?

吴廷贵:因为家里没有人耕田干活了,并且当时读书一天读一天不读的,教学不很正常,还时时跟老师到街上游行的。

韦世方:哦,你们还专门游行的呀?

吴廷贵:也不是,游过几次就回家了,当时为抢工分。因为我父亲在1960年因为饥饿去世了,家里没有劳力,我要充当劳力啊。

韦世方:您什么时候当兵的呢?

吴廷贵:1973年去。

韦世方:当时家里有谁呢?

吴廷贵:有我姐,她出嫁后就有我爱人和我妈。我19岁就结婚了。

韦世方:您当几年兵呢?

吴廷贵:从1973年到1977年,共4年兵。后来我妈生病了,我爱人就去部队反映情况,我只好回家,部队连档案一起都送回来了。

韦世方:到家后呢?

吴廷贵:回家三天后,乡里面就直接安排工作了。

韦世方:在哪个乡呢?

吴廷贵:牛场乡,当时叫作公社。

韦世方:就是现在的牛场吗?

吴廷贵:嗯。当时算是比较红的,1977年底县供销社发现我会开车就要我去开大车子了。一年后蒙开江县长就借用过去,我就到县政府工作了。

韦世方:后来呢?

吴廷贵:后来蒙开江到县政协工作,我就随他到县政协当驾驶员了。

韦世方:那是哪一年呢?

吴廷贵:应该是1984年底。1991年蒙开江退休,他征求我意见后,把我调到县民委工作直到退休。

韦世方:您老家姑挂有哪些姓氏呢?

吴廷贵:那里杂姓多哩,主要是杨家和吴家多,杨家可能有50户,吴家约60户。

韦世方:杨家是从哪里搬来呢?

吴廷贵:有的说是阳安来的,有的讲是扬拱的,不太清楚。

韦世方:你们来这里好久了呢?

吴廷贵:八代人了,是从麻仔来的。

韦世方:麻仔在哪个地方?

吴廷贵:在丰乐那个地方。

韦世方:你们有字辈吗?

吴廷贵:有,共24颗字,我背不完。我们那里有潘家,是从塘州马架迁来的,有从都江排烧迁来的石家,还有从都匀套头来的吴家。

韦世方:潘家来得几代人了呢?

吴廷贵:应该是从“锦”字辈开始迁来的,“锦”以后就到“秀”字辈,可能五代人了。

韦世方:石家呢?

吴廷贵:得四代了。还是吴家、杨家来得比较早。

韦世方:你们吴家是哪样民族?

吴廷贵:是布依族。

韦世方:杨家呢?

吴廷贵:杨家是水族。

韦世方:主要讲什么话呢?

吴廷贵:水话和苗话的多,布依话讲不成了。姑鲁吃粽子那里的是四川来的吴家。

韦世方:你们村现在有好多户呢?

吴廷贵:光我们寨子就有60户、200多人啊。总共有8个组,应该200多户吧。

韦世方:那个地方以前归哪里呢?

吴廷贵:归尧麓嘛,它就是老牛场。

韦世方:这样啊。你们这里以前出一些有名气的人没有呢?

吴廷贵:是一般的人,过去吴家有一个武术厉害,从三纳进去那个寨子的高脚公厉害。不过他已经去世了。他个子高高的,叫高脚公,民国时期喜欢戴国字帽,喊手下人抬鹅卵石去换别人的东西回家。他什么事都做,一旦听说哪里人来打三都的,他就去帮忙了。

韦世方:你们这里的大财主有哪个?

吴廷贵:只有姑鲁坡脚那吴家啦。

韦世方:是哪个时候的呢?

吴廷贵:是民国时候吧,那里有他的墓碑啊,他的两个老婆的墓碑在两边。

韦世方:哦。他家田土有多少您清楚吗?

吴廷贵:也有不少的。另外的苗寨也相当厉害的,就在我家对面的寨子,现在败落了,原来有120多户,现在才有几户。以前相当厉害的,过路的人到那里都得下马走过,要不过去不了。他们过吃新节时要谷桶装糯饭,用银钉耙抓饭吃的,那些套头苗族相当厉害的。

韦世方:他们姓什么呢?

吴廷贵:也姓吴啊,是套头的,他们20个字辈,我们24个。

韦世方:他们来这里有苗王吗?

吴廷贵:没有,那是吴老四家,现在败了。他有五六百挑米的田,因为用点巫术,他以为是小事,不请先生吃饭,后来被先生整了。(民间传言——编者)

韦世方:什么事呢?

吴廷贵:就是小孩落魂了,请先生喊魂。一斤六两肉用了之后,光家里两个人吃,也不请先生吃饭了。于是先生就想法用巫术整他家,最后全寨就慢慢败落,田地也卖光了。

韦世方:您说有势力的那家呢?

吴廷贵:那家几兄弟吴龙昌死了,吴龙钦还活着,这些都是吴家的多,一组和六组都是吴家。

韦世方:之前你们从哪里来丰乐呢?

吴廷贵:江西嘛。

韦世方:后来是因为什么才从丰乐迁来牛场呢?

吴廷贵:人多了,一个占一处谋生嘛。

韦世方:您听说日军过我们这里吗?

吴廷贵:听老人说,日军经过我家后面的赖子崖那里到邝家店去,现在那崖子都还滴水。邝家店下来学校那地方有个姓杨的,叫杨光培,他有个日军的水壶,我想跟他要,他不给。

韦世方:现在还有吗?

吴廷贵:不清楚了。他那里原是个大寨子,附近有座石桥,这桥还在。听说日军骑马到那里,那马跪着不过桥,后来日军朝那崖子连打三枪,那山崖滴下水后,那匹马才肯过桥。

韦世方:日军是从哪里来的呢?

吴廷贵:是从三都上去,要经过我们这里,随河上去的。

韦世方:地方人打鬼子吗?

吴廷贵:听吴化如说,日军过赖子崖时有人打了鬼子一枪,他们不理,继续前行。赖子崖就在我家背后。他们过邝家店后就爬坡从地祥方向上去了。

韦世方:走地祥那边哦?

吴廷贵:是的。

韦世方:原来水龙坡这边没通路啊。后来解放军到我们地方,听讲吗?

吴廷贵:没听讲,小时不清楚,后来又当兵去了。

韦世方:后来分田了,你们一个得好多呢?

吴廷贵:一个得一亩吧,六挑米的田。1978年就分来的,全县到1980年才分。

韦世方:地分吗?

吴廷贵:不分,新中国成立后,土改时哪个得哪里就是哪里的。

韦世方:山林呢?

吴廷贵:也是一样的,没重新分了。

韦世方:你们过节呢?

吴廷贵:主要是过大年,杨家、吴家都过大年,只有潘家过端节。

韦世方:潘家还过端节啊。

吴廷贵:嗯。

韦世方:你们除过大年外,其他节日呢?

吴廷贵:过端午等,跟三合街上的一样。

韦世方:潘家过端节时,你们还去走他们吧?

吴廷贵:端节我们就走他们家,过年他们就来我们家。

韦世方:你们村同姓可以开亲的吧?

吴廷贵:可以开的。

韦世方:你们吴家跟套头的吴家可以开亲的吧?

吴廷贵:可以的,还可以跟姑鲁四川的吴家开亲。套头的现在搞乱了才开亲的,过去没给开啊。当时从江西来四位公。大公在套头,后代有20个字辈;二公22个字辈,是从独山水岩来到烂土的吴家;我们是三公后代,共24个字辈;四公就是胡家。

韦世方:怎么回事呢?

吴廷贵:过去的四公比较老实,过河一起迁来时,别人问他:公,您贵姓呢?他讲话别人听不清楚,把“吴”误听成“胡”,后来就写作“胡”姓了,所以吴家和胡家不能开亲。

韦世方:现在胡公的后代在哪里?

吴廷贵:不太清楚了,反正本地的胡家我们不能开亲。年轻时想到牛场旺寨讨要媳妇,我们老人都不同意的。

韦世方:哦。我见牛场龙台的王家也过端节的,他们跟你们这里的潘家是同一天过吗?

吴廷贵:不是,他们跟行偿一起过的。这里的潘家是跟塘州过的。

韦世方:他们还跑马吗?

吴廷贵:才十多户,他们不跑马。

韦世方:据闻,王家有“卖田不卖道”的传说,您听说过吗?

吴廷贵:牛场现在端节做马道的田,以前是王家的田,没卖之前是开过道的,后来卖给侯家。过端节时王家又在那里开马道,侯家就不同意,王家说拿卖田契约来看,因为协议没写清楚,只写卖田不写卖道。因此官司从新中国成立前争到现在,马道仍然还在跑。当时侯家、王家两家武功厉害得很啊。王家像王泽登、王泽志他们武术厉害得很。

韦世方:整个牛场,还有哪一家有势力呢?

吴廷贵:我们那里的吴化如有点势力,虽然本事不大,但没有人敢动他,包括侯家。他的兄弟是吴化林,在中和当40年法庭庭长,也是我的侄子。我家人有去台湾的,拆散完了。我有个堂哥在凯里,堂弟在台湾,堂哥改姓李去了。我叔去世后,堂哥才得两岁,他娘就悄悄带去凯里下堂去了。

韦世方:后来堂哥就改姓李去了。

吴廷贵:嗯。后来14岁时我就到丹寨道班那里找到我哥,找了一年多。

韦世方:您也很不错的。

吴廷贵:后来我又联系在台湾的另外一个叔叔。当时他随蒋介石去台湾的,住麻栗县。现在我也经常去统战部开会,联系这事。

韦世方:他是什么原因去的呢?

吴廷贵:遭抓去当兵的。

韦世方:解放三都您还听讲吗?

吴廷贵:我出生晚,只听讲姑龙来打三都过。

韦世方:哪里的姑龙呢?

吴廷贵:龙台进去的一个寨子,那小寨子还打三都哩。

韦世方:他们姓什么呢?

吴廷贵:姓石,凶得很,还攻打县政府啊。

韦世方:后来呢?

吴廷贵:后来出现叛徒了,寨里的人才被抓去。

韦世方:还有呢?

吴廷贵:从套头来的苗寨也凶的,土匪都没敢惹他们。我们寨子经常有上面的土匪来抢劫,但苗寨没有事。

韦世方:土匪是从哪里来呢?

吴廷贵:从地祥那边,点火把下来,一下来就到我们姑鲁。当时我父亲耳朵有点聋,他们打了两枪都听不到,后来有人赶忙喊他躲开。当时孟寨、祥寨的来多。

韦世方:以前这边河沟的水大吗?

吴廷贵:大啊,并且水清清的,有两丈深。家里没菜了,你去河里摸一会就得鱼来煮吃,鲶鱼多得很。我们读书时经常跳到河里洗澡啊。现在水土流失多了。小时候我家上面即现在有几栋房屋那里,有坟墓多多的,树林特别茂密,有五六棵几人抱的枫香树,并且里面还有老虎的。

韦世方:光这个支流水就这样大,那么都柳江当时的水量不难想象了。

吴廷贵:是啊,大水淹三都了嘛。

韦世方:淹三都是哪一年呢?

吴廷贵:民国34年,当时我妈都还小。

韦世方:当时水淹到哪里呢?

吴廷贵:到县公安局那地方,三都老大桥就按照公安局地面的水平面高度定桥面高度的。1978年建造大桥时我开车去贵阳拉钢筋时,在车上听他们讲的。

韦世方:您长大到三都后还看到有船吗?

吴廷贵:只看到有四到五艘船在航管站旁边,就是现在老桥头她们跳广场舞那里。

韦世方:当时水大吗?

吴廷贵:还算大,但现在水越来越小去了,后来修公路,砍伐等水土流失了,水就变小去了。

韦世方:当时修这里的路是哪年修的呢?

吴廷贵:1958年,长大时就看见有路了。

韦世方:哦,路面加宽时您参加修了吗?

吴廷贵:只得修去都江的路,是1972年吧。我们分得打棒塘那里。我和潘秀林负责放炮,一个点国家补三角钱,一天得六角钱。

韦世方:当时还有哪里的人去呢?

吴廷贵:抽全县的人去啊。每次过那里都感叹,差点死在这里了。因为有一次杨秀林不在,我在上面点了13炮,刚跑下来,杨盛芳又在下面点了,我无法跑出来只好躲在小岩石下。当时上下都爆炸,如果没有躲的地方,我当时就死了。

韦世方:好危险啊。

吴廷贵:修路时我还得一朵阴菌,后来不知道去哪里了。那里有一座坟,阴菌就长在死人的后脑部那里。当时打开棺材时见人肉色还好好的,哪知道取得菌后不到半小时,尸体就腐烂了。奇怪得很,刚透气肉一下子化去哪里了,只有骨头。

韦世方:那朵阴菌不容易有啊。

吴廷贵:是啊,留到现在不知得卖几万块钱了。当兵转来参加工作,我也不过问了,也不知道丢在哪里了。

韦世方:现在安葬,你们还选地理吗?

吴廷贵:不选了,看到合心的地方就选用。

韦世方:坟安在哪里还看点吧?

吴廷贵:就凭眼睛乱看。连我爱人的坟墓我都不找地理先生了。埋得三四年了,一下雨,她的棺材附近还是干燥的。

都柳江流域百位寨老口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