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剿匪情况及屯上莫家社会变迁
时间:2015.5.25
地点:大河镇老大桥头
采访人:韦世方
受访人:莫友先
受访人简介:莫友先,84岁,布依族,农民。家住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龙场村屯上寨。
韦世方:公,您好,请您作个简单自我介绍。
莫友先:我叫莫友先,到今天已虚度春秋八十有四。
韦世方:看不出啊,有点像六七十岁的样子。
莫友先:呵呵,有好些也讲我60多岁。
韦世方:那是您身体好的原因啊。
莫友先:老啦。
韦世方:公住的这地方是大河哪里的呢?
莫友先:叫桥头,因为前面那里是大河桥。
韦世方:也是的。您家一直住这里吗?
莫友先:我是搬来这里住的,老家在屯上。
韦世方:是哪个村的啊?
莫友先:我们是龙场村的,我们寨子叫屯上。
韦世方:哦,这个村有多少人口啊?
莫友先:我年老不太清楚,但我们屯上有两个组,是七组和八组。
韦世方:那单独你们寨子有多少户人家呢?
莫友先:50多户啊。
韦世方:按一户5口到6口人算,可能300人左右吧。
莫友先:差不多。
韦世方:这个寨子全部是莫姓吗?
莫友先:有多啊,有莫、罗、何、吴、李、岑等12姓。
韦世方:莫姓住这里好久了呢?
莫友先:四代人了,老家是烂土拉奇的。
韦世方:从那里迁来的啊,是什么民族呢?
莫友先:我们是布依族。寨子有苗族,是从交梨迁来的。
韦世方:迁得好久了呢?
莫友先:我不太清楚。
韦世方:田地怎么样?
莫友先:田地主要在山上。
韦世方:主要种什么呢?
莫友先:田是种水稻。
韦世方:那地呢,是不是都搞科技种植呢?
莫友先:哪里啊,我们屯上在山上,没有这个条件,只是种些玉米、油菜之类的作物。
韦世方:是啊,因为山上树多,阳光不充足,交通也不方便。
莫友先:是的。
韦世方:关于这个地方的历史,比如出一些人物,或者是大事件的,您知道吗?
莫友先:在小地方,我又没有文化,不是很清楚。
韦世方:比如古代或后来抗日、打土匪时出现的人和事。
莫友先:记得的一个叫××的人现在在台湾。
韦世方:只是一个?
莫友先:就这一个嘛。
韦世方:那新中国成立后他回来不?
莫友先:回来嘛,没有钱了来找我。还有蒋泽君,他也去台湾。
韦世方:也是大河人吗?
莫友先:是大河的。
韦世方:原来他也是莫韦珍手下的人吗?
莫友先:他是参加莫韦珍活动后去的嘛。
韦世方:过后莫韦珍怎样呢?
莫友先:被捉住,捉了才拿去枪毙的,在烂土枪毙的。
韦世方:开不开公审大会来枪毙呢?
莫友先:开群众大会来枪毙的。那天我们作为民兵,还负责守犯人的。
韦世方:当时打土匪的时候,大河地方有没有小土匪之类的?
莫友先:有。只在大河打一次。
韦世方:在大河街上吗?
莫友先:那些土匪在大河对门那几个寨子。解放军驻扎大河怀所几个寨子。那时我才20岁就参加民兵的,呆1951年、1952年、1953年后我不参加民兵了,就进厂了。
韦世方:这三年您参加哪些活动来啊?
莫友先:纯粹就是查夜啊,收集地主、造烂人等信息。
韦世方:当时你们民兵发没发有枪呢?
莫友先:有嘛。
韦世方:步枪?
莫友先:嗯。子弹也发枪也发。
韦世方:一人发多少子弹呢?
莫友先:一二十颗吧,有问题才给打,当时很严格,少一颗要被处分的。
韦世方:您当民兵只在大河、烂土这些地方活动吗,平寨(丰乐)那边呢?
莫友先:平寨我没到。只是大河一带,烂土也没到。
韦世方:到后面“文革”时期呢?
莫友先:没懂。
韦世方:当时有红卫兵的。
莫友先:当时在厂头,没有参加。
韦世方:新中国成立时叫大河乡还是什么呢?
莫友先:有丰乐乡,没有大河乡。
韦世方:新中国成立前大河归丰乐乡吗?
莫友先:嗯。
韦世方:乡政府在哪点呢?
莫友先:在马场。
韦世方:后来这里又改了?
莫友先:后来改为大河区。
韦世方:原来这里也喊做大河吗?
莫友先:嗯。
韦世方:对门河有房屋那边喊做马道吗?
莫友先:抵坡脚那边才是马道。
韦世方:为哪样喊做马道啊?
莫友先:那里跑马呢。
韦世方:为什么跑马呢?
莫友先:也像过端节一样跑马的。
韦世方:也是过端节才跑马吗?
莫友先:是过年跑的,当时搞活动嘛。
韦世方:哪点组织搞活动呢?
莫友先:不懂啦,我们也没见过。
韦世方:意思是新中国成立前赛马啦?
莫友先:是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时期的。现在正修的大桥那点,河边那一片就叫作马道。
韦世方:听讲大河这边喊叫合江吗?
莫友先:没听讲,我有哪样才说哪样的。
韦世方:您刚才讲大河乡政府在哪里呢?
莫友先:在马场,就场坝脚。
韦世方:管辖哪里呢?
莫友先:管大河区(后来的)。以前是丰乐乡,新中国成立后叫大河乡。
韦世方:管没管到平寨呢?
莫友先:一直管到那边。
韦世方:从交然下来还是哪里呢?
莫友先:交然。
韦世方:往烂土那边管到哪里呢?
莫友先:只到打锄,打锄银寨归大河。
韦世方:不到苗草那边吧?
莫友先:没有,那边不知道归烂土还是水龙了。
韦世方:哦。新中国成立前的丰乐乡只有布依族还是什么呢?
莫友先:我不当领导,没得填表,不知道这些。
韦世方:像你们寨子,您莫家是布依族,有汉族没有?
莫友先:没有,但有苗族。
韦世方:苗族从哪里搬来呢?
莫友先:从交梨那边。
韦世方:新中国成立前来的吗?
莫友先:嗯,他们来山坡上种地,然后一直落户在这边。
韦世方:他们姓哪样呢?
莫友先:姓李嘛。
韦世方:光有李姓吗?
莫友先:还有一家姓吴,是从套头阳和来的。
韦世方:现在还讲苗话吗?
莫友先:呵呵,没讲了。那么多年了,还讲哪样苗话啊。
韦世方:您在小时还会讲布依话吧?
莫友先:我从小在这边生长的,不会讲什么布依话啊。
韦世方:你父亲也不会讲吗?
莫友先:他会讲的,他没教我,并且来这边也没人讲了,所以我也不会。
韦世方:你们屯上过哪几个节日呢?
莫友先:什么节日都过。有清明节、四月八、端午、七月半、八月十五、九月九,大年也过,样样过。
韦世方:哦。最隆重的呢?
莫友先:大年啊。
韦世方:你们有什么特殊菜品没有啊?
莫友先:有钱想吃什么就做好吃的,没有钱就吃差点的。有钱的就杀猪,没钱就买肉吃。
韦世方:过年你们堂屋主要供什么?
莫友先:供鸡、供肉、供鱼嘛。
韦世方:你们过节最热闹是过大年吧?
莫友先:嗯,七月半也热闹。
韦世方:七月半和过年神龛供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莫友先:一样啊。
韦世方:您家过年从初二到初五一共来多少桌客呢?
莫友先:没有规定,客人喜欢就来,随便多少。
韦世方:没邀吗?
莫友先:不邀,自己来。
韦世方:三十晚不走亲戚吧?
莫友先:不走,初一才开始走。
韦世方:你们走亲戚时,亲戚又来这边,有没有错开遇不到人这种情况?
莫友先:过年家家有人在的。
韦世方:万一他们走亲戚呢?
莫友先:也没走完那多人呀,还有人在家啊。只是年轻的去多,老的就在家。
韦世方:过年搞什么活动没有?
莫友先:过年跑马,唱唱歌,东做西做的。
韦世方:一般初几才搞呢?
莫友先:初一、初二,初三那天搞到半天就回家,然后就吃晚饭了。
韦世方:年轻人自己搞活动,有没有哪个组织呢?
莫友先:没有。
韦世方:村里面有没有组织呢?
莫友先:也有的。
韦世方:你们莫姓在大河、烂土境内的人开亲吗?
莫友先:我们这边没有。我们是河南人,我们有三个老太公来,一个在巴佑,一个在拉奇,一个在交梨莫家寨。
韦世方:三个太公的名字记不记得呢?
莫友先:记不得。
韦世方:哪个年间来呢?
莫友先:我们的祠堂在拉奇,民国34年大水冲走祠堂后,就没有哪个知道了。
韦世方:因何从河南迁到贵州来呢?
莫友先:那不清楚了。像现在的后生出去打工,在别处觉得好在,就在那些地方落户了。
韦世方:从河南哪里来的呢?
莫友先:只晓得是河南人了,在哪里不知道了。
韦世方:是从河南直接来到这里,还是先到过哪里呢?
莫友先:那些历史我们没懂。
韦世方:现在寨内的人出去打工多不多啊?
莫友先:多啊,在家没有钱用就出去了。
韦世方:我见这个地方有活路多嘛。
莫友先:有也好,好多人都愿去远地。
韦世方:出去到不到一半人?
莫友先:一半以上。
韦世方:可能是年轻的多?
莫友先:全部年轻人,剩六七十岁这发人在家。
韦世方:还有小孩吧?
莫友先:嗯。特别是二三十岁这发就去外面完了,连两夫妻都去。
韦世方:大河赶集是哪天呢?
莫友先:明天赶了嘛。
韦世方:明天属哪样了,也就是平时赶哪天呢?
莫友先:赶虎(寅)、赶猴(申)。原来赶集在狗场坝脚,电站那里。
韦世方:怎么又喊做狗场了呢?
莫友先:那个寨子原来是这个名字的,喊狗场坝脚。
韦世方:上面那点有个大桥中学,现在拿做什么了呢?
莫友先:卖给别人了。卖给私人,连房子所有的,校园拆了,拿来做田去了——原来是占用农田来建设的。
韦世方:原来学校为啥在这小地方建呢?
莫友先:因为学生太多了,并且有好多考不取了就办个农职中学。
韦世方:是哪年成立的呢?
莫友先:修了大桥过后才成立学校的。
韦世方:大桥1971年修的嘛,可能是1975或1976年建校的吧?
莫友先:噢。恰恰修桥的第二年我就搬来这里住的。
韦世方:您在这里住的时间已很久了啊?
莫友先:是的。
韦世方:您是来这里做生意的吗?
莫友先:也没做什么生意,当时大桥修成了,有人过路,我就来卖点洋火、葵花、花生等小东西。
韦世方:您家原来的田和地也在这里吗?
莫友先:嗯,我的田地就在背后坡上。
韦世方:您来这里了,那么您儿子、孙子他们在不在老家了呢?
莫友先:在家嘛,年轻的就在外面打工,我的儿子就在家种田。
韦世方:公有几个儿子呀?
莫友先:两个嘛。
韦世方:哦。耽搁您老人家时间了,谢谢。
莫友先:没有,别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