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北坳水族习俗
时间:2015.6.9
地点:三都县普安镇建华村
采访人:韦世方(三都水族自治县民宗局水族研究所)
受访人:吴正元
受访人简介:吴正元,68岁,水族,农民,建华村委主任。家住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建华村。
韦世方:您好,我是县民族研究所韦世方,现在想了解一下我们地方文化历史等情况。请问您贵姓呢?
吴正元:吴正元。
韦世方:哪年出生的呢?
吴正元:1948年,68岁了。
韦世方:水族吗?
吴正元:水族。
韦世方:你们寨子喊什么名字呢?
吴正元:原来叫巫能,现在叫北坳。
韦世方:水话呢?
吴正元:叫“务能”。
韦世方:这个寨子距离普安镇有好远呢?
吴正元:有个5公里吧。
韦世方:目前的人口呢?
吴正元:人口400人。
韦世方:其中姓氏呢?
吴正元:有吴姓和陆姓。
韦世方:吴姓人口有多少呢?
吴正元:占三分之二。
韦世方:寨内目前出去和在家的人各有多少?
吴正元:这一点我还掌握不了,可能不到一半。
韦世方:出去的是哪些人的多,在年龄上?
吴正元:20到40岁左右,50岁以上的没有。
韦世方:那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家吗?
吴正元:是啰。
韦世方:在种植、养殖等生产方面情况怎样?
吴正元:养殖方面,我也搞防疫工作。我们这里有两户专门养殖,一户是养牛,一户是养羊。另外有养猪的,我正在向上级提供(经费支持)。
韦世方:主要是养这三样吗?
吴正元:嗯,养羊、养牛和养猪。一般情况下,劳力多的多养几头猪,劳力少的少养点。主要还是养牛或马。特别是老人在家,养猪不划算,养马还能干活。
韦世方:鸡和鸭等这些还喂吗?
吴正元:鸡鸭是有,但不是大规模地养。家庭养的也是几只、十多二十只左右。
韦世方:养殖方面目前就这些啊。
吴正元:现在他们考虑先养羊和养牛来看看情况如何。目前我们北坳先来一户养羊、一户养牛。羊一斤20元,养牛没有养羊的赚钱,所以各有各的考虑。我现在是搞防疫工作,我讲我不愿搞了,站里面说,吴正元,你不搞还有谁来搞啊。
韦世方:呵呵,您比较关心这方面,也熟行,同时大家也信任您。
吴正元:我是赤脚医生,虽然明讲在家做活路,实际上又做不得活路。我这边接触,那边也接触,现在我们的宗谱也在整理。
韦世方:你们的宗谱也在整理啊?
吴正元:我是参加成立的哩,您问三都交通局二楼吴育平就知道,我十多年都在做这项工作啊。
韦世方:您在整理宗谱时是否发现你们吴家的迁徙,是从哪里迁来然后又到哪里?
吴正元:吴姓开始是江苏的哩。吴泰伯的泰伯墓在江苏无锡,吴姓迁徙地方多,像我们的独奇公的祖籍就从江苏迁到江西,江西进入湖南独宾公就从湖南进我们贵州,落籍在独山。在独山以独坡为营后启用这个字辈:“独老总应宗,奉世白支首,家吉胜钦红”。我们祖辈居住独山后,就整理字辈在独山。
韦世方:字辈有好多个?
吴正元:十五个嘛。第二个吴氏祠堂建立在恶屯,字辈有“朝廷毕启光,锦正育安邦,荣华开胜策,世代显名扬”,“世代显名扬”是吴锦召公补充的。那些老人讲,上面开十五,下面也开十五,后来吴锦召说开“世代显名扬”。我们的宗谱怎样做呢?原来保持我们的传统,要开完总的三十五字。后来其他房开的超过,有的没到位,我们宗谱书上重订有了,原用没到三十五字的补到三十五字,已超过的以我们独奇公后裔为准,现在是这种搞的。
韦世方:从独坡还是从恶屯迁到这边有多少代啊?
吴正元:独坡到我们这边26代人,进入27代了,我们搞宗谱我们才晓得哩。
韦世方:嗯。应该四五百年吧?
吴正元:那种啦,五百多年将近六百年了,你看,洪武年间朱元璋当皇帝派人来平服贵州的。
韦世方:那位祖公迁来这里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做生意来到这里后发现好山好水还是什么?
吴正元:传说当时赶集是在普安平寨的,因为道路交通不便,走路容易弄脏鞋。那位祖公说太麻烦了,愿走这个地方,因为还有五个儿子,便下决心开辟这片地方建立家园。
韦世方:听说来这里住下得11代了吧?
吴正元:11代了,“朝廷毕启光,锦正……”我是“正”第7代,“育安邦荣”,荣字辈正在兴起,我们都当老太公去了,我们幺房就这种。
韦世方:我们这边山林较多,以前住的应该是木房,那么起木房要择日选址之类的?
吴正元:我跟你讲,那时候老人不太讲究。现在喊作“就地起屋”,为什么呢?你讲究方向太多了,那就起不得房子了啊。
韦世方:那起多少间有讲究没?
吴正元:一般四间嘛。它是“一级二空、三级四空、五级六空”。虽然讲这样,有钱可以多做些,不成什么的。
韦世方:不讲究间数单双的?
吴正元:呵呵,现在拿钢筋放也好的,随着社会发展,也不讲究那么多了。
韦世方:我发现楼脚都是喂牲口,一般有没有住一楼的?
吴正元:没有了,全部都住二楼。
韦世方:三楼呢?
吴正元:是粮仓。金银财富都在上面,呵呵。
韦世方:现在交通好了,开始见到起砖房了。
吴正元:才有点嘛,像我家,因为客人来多,本来想隔一格做书房,但条件没允许,就没隔了。
韦世方:本来我们都拿二楼宽敞地方做堂屋的,堂屋、神龛是家家都有。
吴正元:嗯。
韦世方:堂屋两边有房间或者火塘之类的吧?
吴正元:嗯,不过我设计的房屋先是迎客上楼,进堂屋后才去里面那边会客房坐。
韦世方:神龛是平时供祖宗或过节供用的吧?
吴正元:嗯。
韦世方:这边以哪个节气多隆重点?
吴正元:是春节啊。
韦世方:现在也是?
吴正元:嗯,到这个地方后就以春节为重。但是听老人讲,我们先祖将端卖去了。我当时讲:卖端干什么呢,够买几斤肉呀?他们说,这道理你不清楚。
韦世方:你们端卖去哪里了?
吴正元:卖给潘家。本来马(午日)场天就是我们的端。
韦世方:套头过的第几个端才到你们端节呢?
吴正元:套头是大哥,他们吃八月的头过猪(亥日)。第二个端节是拉佑过。
韦世方:那潘家过的是第几个端?
吴正元:就是过我们马场天吴家过的端。
韦世方:现在隆重的还是过年?
吴正元:是啊,入乡随俗嘛。
韦世方:现在过年有哪些活动呢?
吴正元:1991年搞清明节活动,因为罗光明就在王家坪这一带扎营过。
韦世方:王家坪离这里有多远呢?
吴正元:有两公里半。他在这里扎营以后,经常在山上采茶游山。后来我们也就上山游玩,举行砍锄头把等习俗活动。后来我想,亲戚们来到这里不喊来家吃饭也不好,于是种水果供大家吃,一家捐几分田地来种。退耕还林后,没有地了,于是就开展春节活动了。去年开展活动期间,出现一些治安问题,于是就制定了治安公约。
韦世方:每年活动都有效吧?
吴正元:嗯,就过节那几天有效果。去年也出现了一赌博个案,当时有个外来人不服处理,我就发动青年搞真格的,他只好软下来道歉。
韦世方:这很有效啊。那么你们具体开展什么活动呢?
吴正元:有多项啊,牛斗角啰、芦笙比赛啰,还有民歌演唱、民歌对唱啰。
韦世方:用什么语言唱呢?
吴正元:汉语。内容以清明节采茶的重要意义为主,因为罗王来这地方后,组织搞茶山采茶。
韦世方:罗王的后代还有吧?
吴正元:没清楚。据说罗光明来到这里,要统治这个地方,就传了一句话,“若要发得成,要找罗光明”。当时有两个湖南人来到这里,听到后就对这句话琢磨了一番,然后到处找,最后访到罗家。并且买得小猪去跟罗光明聊天,对他说:“我们想邀请您去干大事,您愿不愿?”罗公说:“愿意”。于是帮助罗光明在这里扎营,管辖这个地方。因为他是来保护农民的,地方称他为“罗保公”。
韦世方:罗光明是什么民族呢?
吴正元:我不清楚。听说把我们这边的树砍了很多,都是拿去供应柴火的。当时我家老太公毕堂公就当他的副官——毕、启、光、锦、正,我是第五代。他说:“罗公,您砍完这些树了,应该留下些松树发展才行啊。”罗光明说:“那您就签字吧。”于是就保留一棵松树在这边发展。当时砍树砍到巫耶坝脚来。
韦世方:哦。
吴正元:听说烂土、王司这一带的人都拿粮来这里上税。这里还设有杀人的刑场,谁违反他的法规合杀就拿去杀。他相当于本地方的帝王了。
韦世方:这个寨子的陆家是从哪里搬来呢?
吴正元:板庙啊。从板庙到高瓤,后来又从高瓤迁到这里。
韦世方:他们是后来这里的吧?
吴正元:嗯,后来的,比我们晚一两代人左右。
韦世方:吴家跟陆家可以通婚吗?
吴正元:可以。
韦世方:吴家跟吴家,或者陆家跟陆家呢?
吴正元:没允许通婚。
韦世方:以前结婚是不是请媒人呢?
吴正元:肯定啊,现在是自由谈婚了。
韦世方:如果一对男女要结婚了,是男的直接跟女方老人讲呢,还是请媒人呀?
吴正元:嗯,要请媒人,应该说是过道媒。有些认为没必要了,也可以没请。水书有时也用,水书是讲究生年五行生克的,但男女双方好上了,有人找择吉时,我们只选择适合结婚的时间,或者干脆不翻书择日。
韦世方:结婚日子怎样操作呢?
吴正元:由男方择吉,男方送报书到女方家,只要日期对女方家没有伤害,他们一般都会答应。哪边都有先生的,女方家没懂也会问别人,如果觉得不适合,会以借口改一下日期。一般管月的多。
韦世方:这样呀。水书一般用在哪方面的多呢?
吴正元:用在丧葬方面的多。特别我们水家这边多重视,但周围的客家用的也不少。随着社会发展,丧葬礼俗发生变化后,水书择吉也简化了好多。
韦世方:关于水书或地方其他历史您还知道吗?
吴正元:我也不是很清楚,但对水书有爱好的话,多多来找我,我再详细地学习。
韦世方:好啊,有时间来跟您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