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水族婚葬习俗和合江的剿匪斗争
所属图书:《都柳江流域百位寨老口述史》 出版日期:2017-12-01 文章字数:6846字

水族婚葬习俗和合江的剿匪斗争

时间:2015.5.14

地点:大河镇合江社区甲岛村四组

采访人:韦世方

受访人:白继明

受访人简介:白继明,水族,67岁,农民。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寨老和水书先生,在当地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家住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合江社区甲岛村四组。

韦世方:我先作个自我介绍,我在县民族研究所工作,名叫韦世方,现在想来了解我们地方的历史以及风俗情况。现在请您作个简单自我介绍。

白继明:白继明,67岁,1949年即己丑年生。

韦世方:您在的那个寨子叫什么呢?

白继明:叫中寨,原先住这地方,有的叫大寨。王家在下面寨子,韦家搬上来住,我们寨子处在中间,就叫中寨。

韦世方:现在归哪个镇呢?

白继明:归大河镇,以前归烂土乡,后来改为合江镇,现在归大河镇。

韦世方:现在是归大河镇合江社区?

白继明:嗯,合江社区甲岛村第四组。

韦世方:哦。村离大河镇有多远呢?

白继明:15公里。

韦世方:您所在的中寨有多少户呢?

白继明:可能20多户吧。

韦世方:可能100多人吧?

白继明:嗯。但具体数字就不清楚了。前几年我数有22户,再把下面寨子的10多户并来我们组,共38户。

韦世方:新中国成立前有多少户呢?

白继明:不太清楚,自从我懂事以来记得有10户左右。

韦世方:当时归哪里?

白继明:归尧吕公社,就是尧吕公社甲岛大队,撤区并乡时才归烂土乡。

韦世方:你们寨子是迁来的吧?

白继明:嗯,从拉佑迁来,得22代人了。迁来的时候姓白,字辈从“开”开始,现在到“如”、“银”了。

韦世方:哦,有好多个字辈呢?

白继明:二十个。

韦世方:您记不记得了?

白继明:他们来时以“开”开头,“开朝恩永志,才尚广兴隆,廷光文应会,继意玉如银”,我是“继”字辈。

韦世方:来这里得22代哦。

白继明:21代,“开”字辈现在没有谁了。

韦世方:一代按20多、30年来算吧。

白继明:按年龄有多少我们不知道,只要有那么多代人我们就算是了。一般算30年吧。

韦世方:那22代就算600年了。

白继明:嗯,不到也是500多年,才得那么多代。

韦世方:当时为什么迁来这个地方?

白继明:当时有两位祖公,他们是两兄弟。有关这方面有一段悲惨故事得讲:以前他们可能生活较苦,大哥较富,二哥穷。有天早上二哥他们一家宰一个南瓜吃,虽然苦,但他很乐观,于是对孩子们开玩笑说:“杀猪吃棒腿吧。”恰巧隔壁大哥家丢失一头猪,大哥就说:“你杀猪吃,我的猪就不见了。”二哥分辩说:“我是宰瓜吃的。”大哥说:“宰瓜是宰瓜,你怎么会说是杀猪呢?”他们为这事大吵不休,并且请乡老来处理。众人劝他们:“两兄弟应该小事化了,从轻处理。”兄弟俩说:“先议定好了再处理。”内容是谁赢了谁活,谁输了谁死。杀孩子来看,如果肚内有肉二哥就输,有瓜的话大哥就输。最终在寨老、亲戚的见证下,剖开孩子的肚子来看,全是瓜。于是大哥一家害怕被杀死就逃走他乡,先到巴佑的白家山,后一部分后代迁到甲岛。当时,他说,我走出村寨是空手出去的,字辈也是从“开”字起头。所以用“开”和“朝”作开头的,说明这事是真实的,所以这边的老人都知道这事。

韦世方:这样啊。

白继明:那寨子叫“岜洗”,原来是最小的寨子,现在在拉佑也是最小的寨子。寨子下面有个草塘,宽三四丈,长十丈左右,他们就住在草塘上坎。

韦世方:那草塘叫什么呢?

白继明:叫“引塘”,拦住山口,两边有山,拉佑的水全部经过那里流下去的。

韦世方:现在那个草塘归哪里管理呢?

白继明:归水龙乡拉佑村吧,应该还在的,因为无法栽秧的。它特别长,是个长方形。

韦世方:归拉佑村哪个组呢?

白继明:我很少到那边,也不太清楚,以前叫拉佑大队,拉佑很大的,还到丙荣村下面。

韦世方:祖公迁来这边后,主要是靠种植养家吗?

白继明:是的。说到这里,我想起还有三组和上面的一组啊,光我们老寨才22户。这边所有姓白的要有100户吧。上面一组大概10户,三组只有两户是韦家。

韦世方:都同在甲岛村吗?

白继明:是啊,并且都是从拉佑来的这支,现在我们还是一同忌油的。如果光大寨才那些人,加上两个寨子人口更多了。

韦世方:白家的祖公在那边也姓白吗?

白继明:姓韦,是韩韦。我们太祖公是韩将军,是难兵,还有一个将军不知姓什么了,他追击韩将军。因为当时军旗被雨淋湿卷了一部分,旗上的字只看到“韦”字。追击的人赶来时问他:“你们看见韩将军没有?”他谎称,在后面看到韩将军,他从另外一条路跑了。追击者从另外条路追击后,他就在水东安家了。水东为什么姓韦呢?是因为韦字救了他。那是小韦,甲岛、石奇、磨石这边是大韦,两支韦姓可以开亲的。

韦世方:搬来这边以后呢?

白继明:因为争吵搬来这边以后我们才改姓白的。

韦世方:来这边后,白姓家族还有哪些历史大事吗?

白继明:来这边就是平民百姓,也没做什么大事。

韦世方:在这边关于烂土土司的事,您听说过吗?

白继明:也听到老人讲的。以前这边也有人到烂土做事的。

韦世方:是帮土司家干活吗?

白继明:当差咧。做张家弟兄的差,叫去哪里就去哪里工作。后来的白游相当过区长(可能有误,下同——编者)。

韦世方:是哪个时候的区长?

白继明:白游相生应公,他是奉字辈,应公庆字辈,我是继字辈。他是我们三家的公,在光绪时候吧。

韦世方:当时也喊叫区长呀?

白继明:可能有吧,早时行偿村的陆因之也是区长啊,也是那个年代的。

韦世方:他在哪里当区长呢?

白继明:不太清楚,他常常在独山居住的,可能是基场区吧。他会小聪明,他回家了,就跟寨内的人说:“你对我祖坟做了什么手脚,我工作处理案件也不对劲了。你必须拿小猪来供,让祖宗高兴才行。”这事在地方流传了下来。但他家后代并不发展,所以老人劝大家,得工作做也好,要秉公办事。

韦世方:民国时期还有谁呢?

白继明:没有谁了,只有教书等这些,当大官的没有。

韦世方:后来日本兵到过我们地方吗?

白继明:到过,不过只是过路,不驻扎。

韦世方:他们过哪条路呢?

白继明:他们从塘州下去塘立,他们从塘州高寨路过。我们这地方有人还打死几个日军,有个老人生活苦,他就把日军的黄色棉衣、棉裤剥下来穿,我还看见他穿过。

韦世方:那位老人叫什么名字?

白继明:他的碑文有,我一时想不起了,别人经常叫他“三公”的。哦,叫白长寿,奉字辈。

韦世方:就他打一个日本兵吗?

白继明:我们地方有几个去打,包括吉寨的人也去,他们通知下来,下面人就去拦截,一个班的士兵最后在梅曼坡脚全部被击毙,他们都走不到烂土了。

韦世方:一个班多少人呢?

白继明:六七个吧,如果他们来多了你打得了吗?地方只有打山羊的土枪。他们在路边截击瞄准,打中谁谁死了,敌人不管,照样行路。不过他们已没有子弹了,只是背空枪。

韦世方:那样啊。

白继明:当时快到抗战胜利了,他们到我们地方已危急了。那白公得那套衣服特别抵穿。

韦世方:大概是1945年吧,日本兵才到我们这里。后来打土匪,我们这地方怎样?

白继明:我也不太清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这地方没有土匪了,但听说九阡一带造什么反,我们地方还派人参加民兵去打,有10多人。

韦世方:当时匪头不在我们地方?

白继明:不在,当时派人到那边大约一个月左右才回来。

韦世方:参加的人名字还记得吗?

白继明:记得啊,什么杨成先、韦荣新啊等多人,小时候听说,记不得完了。

韦世方:后来“大跃进”期间大炼钢铁之类的有吗?

白继明:当时我们就砍树烧炭去炼钢。当时我还读小学一二年级。

韦世方:张土司的事呢?

白继明:张土司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当时打倒匪帮,他们全部被捉就完了。

(以下讲述的故事,未经核实,不必当真。因为土司制结束于20世纪初——编者)

韦世方:土司的后代划成地主吗?

白继明:他们是大地主啊,张土司是板朝人。王仲朝特别有钱,他设司令部在烂土,他家就在河对面。

韦世方:他负责养兵吗?

白继明:是啊,他养兵,土司掌权。

韦世方:王是土司吗?

白继明:张土司是土司,他负责指挥。像主席什么的,还有他的手下,营长、排长之类的,多得很,总设成司令部嘛。

韦世方:张土司叫什么名字呢?

白继明:不知道,老人也常说是张土司。

韦世方:那周围的人都跟他干活吗?

白继明:他也了解谁文武双全才要的,像小兵随意,如排长、连长要文武双全,那几年武术又厉害,会武术的他才要。

韦世方:他的兵丁以张姓为主吗?

白继明:不清楚,应该是从各地招来吧。

韦世方:这边的人也去吗?

白继明:可能去的,是那些调皮的去。外人来就打,要不平时去抢劫之类的。听说哪家富有点就公开点灯,砍破门板进去,牵一头头的牛出来。所以小地方的人特别怕打劫的人。

韦世方:打劫的就是他们啊?

白继明:就是他们。他们用炭墨把脸画得花里胡哨,连原来村寨的人都不认识了。平时的人都不敢看他们脸上的,万一惹恼了他们要砍人的。

韦世方:这边的人向土司交粮吗?

白继明:有啊,他们是向富有的人要,贫苦农民的不要。

白继明:比如,他说:“你家大约交这么多吧。”交粮的人会说:“好。”于是常常拿银钱去交的。

韦世方:像农民就跟他卖活路吗?

白继明:嗯。像年老的交钱粮,壮丁的他才要干活,他还发工资的。是请去的,请去打劫,因为钱又不是他们的。

韦世方:他们田地怎样呢?

白继明:王仲朝家的田地就是整片田野,还有板豆老家的田一大片。后来分了。还有120挑田还在烂土路口三岔路,现在烂土街得去了。

韦世方:哪些人跟他干活呢?

白继明:他还请老实人跟他耕田。干活是干活的人,当兵是当兵的人。

韦世方:呵呵。

白继明:王仲朝他说多少就是多少。王仲朝请人干活,请老实人守家。有外人来就去打仗,晚上没事就去抢劫,听老人说的。

韦世方:他们后来在什么时候被制服的?

白继明:解放军来打,捉得各个头目后才押得他。他也狡猾,解放军一来就自愿投诚,交了东西。但扛枪去的人无论如何都要枪毙的。

韦世方:听说是1951年我们地方才解放的。

白继明:他们来第一次时,当时我刚会走路,我爹在教书,他为人好,所以解放军就来我家住,我记得他们对我这个逗那个逗,有一个拿绿色的烟斗来逗我,拿烟斗敲打锅盖弄破了。当时就在打仗,正是1952年。当时投诚了,投诚了部队才来,张土司他家不被整,被没收,有什么他全部上交了。那些匪头和当兵的,他们挨打。当时他们对土司说,您怕的话留我们干。所以他们被打。莫韦珍是司令嘛,巴佑的莫韦珍。

韦世方:您说的王仲朝呢?

白继明:王仲朝有钱粮,他只是支持而已。随便多少他拿给司令去,他不管。这样做没有生命危险,抵抗的话就有危险。

韦世方:王仲朝又是土司的手下?

白继明:是啊。一个管一个,要不大事情做不了。

韦世方:那莫韦珍做司令啊。

白继明:他是张土司的司令。张土司是头子,要什么有什么。莫在张的手下,土司说:“你去跟王仲朝要。”那他就去做了,就这样的。王仲朝不当什么,但有粮库和银库。

韦世方:说明他会经营。

白继明:是这样嘛。

韦世方:新中国成立后张土司被杀没?

白继明:可能被捉,但不被杀。他投诚呢,还交了家底。像王仲朝也不被杀,但那个司令被处决,因为他跟解放军打啊。捉得后就捆了,囚禁得五六个月后就处决了。

韦世方:您说的是莫韦珍吗?

白继明:是啊。当时杀的有十多个,我只记得那个司令。

韦世方:我们地方还有哪个出名呢?

白继明:没听说了。我父亲是教书的,见识不多。但解放军来我家住宿两次,我家就住在三岔路坎上面。

韦世方:以前我们建房择日子不?

白继明:择啊。连我们和我儿子建房也选的,看有些是否愿意选而已。砍树、动土、画墨、立房都选日子,上梁也择时辰。

韦世方:哦。那房子分几间有规定没?

白继明:没有。一般是三间,四间的少,有的话,其中一间排柱要矮点,五间的话,中间那间要大点,两头各两间。

韦世方:人一般住一楼吗?

白继明:矮房人住下层,楼房下面住牲口,人住二楼,顶楼有粮仓和房间,看各人安排的。

韦世方:结亲选日子吗?

白继明:也选。有些用赶集日,但也要看日子马虎才行。比如娶亲,先选日子过门,然后拿赶集日请酒做客。如果亲戚从来没到过的,一般提前一天来。

韦世方:过去呢?

白继明:过去还选时辰的,如果新娘到家没到那时辰,就先在门口坐等,时辰到了才上门,拿马鞍放在门槛上,然后跨过去。

韦世方:你们过去一般到哪里娶亲呢?

白继明:一般是本县水龙、行偿,独山本寨等附近村寨,烂士下面少,她们说是水家,不愿来。现在的年轻人出去打工了,外省人只要合心了就结婚,过去多是要人介绍的,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韦世方:现在年轻人认识结亲时,还请媒人吗?

白继明:男方也请媒人拿糖酒之类的去说亲,女方老人多半征求女孩意见。

韦世方:对于小酒、正酒这边是怎么办的?

白继明:一般说媒得到同意后,就送礼定亲。拿小猪和烟叶送外家母舅,以征得外家同意。有的家认为一下子送去,变成看轻女孩,于是要求办小酒后再办结婚酒;有的家人干脆,就会同意小酒结婚酒一起办。以前是两次办的多,现在是一起办的多,省得双方麻烦。

韦世方:有外甥后,如何探视呢?

白继明:那是外婆去看,送的礼物主要是背带。

韦世方:一般什么时候才去呢?

白继明:没有规定,有的满月后来,有的月内也来,但都选不影响婴儿成长的好日子才来。背外甥去外婆家书上也记载有:不吉日子要忌的,应该选“抽条”、“金堂”、“大旺”等好日子才背去。

韦世方:好久才背去外婆家呢?

白继明:一般是满月,满月那天不吉就提前或退后一两天背去。他们大多都问先生的。

韦世方:过路有忌的吗?

白继明:一般在孩子背带边插根草标,好比有了警卫,不怕邪恶一样。

韦世方:在丧葬方面,比如老年女性过世了,水书怎样做呢?

白继明:先看她得多少岁去世,比如她的六宫,男人起大火,女人从小水来,按宫掌年龄推算,最后落到哪格就按哪格的水书记载要求去找日子,要找对各种吉日,要不主人家或其三家六房可能遇祸。太多了,一时说不完的。

韦世方:如果当奶的去世了,怎样处理?

白继明:我们这里一般停放在堂屋。入殓后就祭祀,择得好日子后拿去安葬。有些困难家庭,人死了就立即抬走,事后再打算;子孙多的有钱的人家要举行选日子、祭祀、亲友告别等仪式后,才送去。

韦世方:入殓时怎样做呢?

白继明:先梳洗,然后穿衣。

韦世方:颜色、数量有计较吗?

白继明:衣服要穿单数,最里面是白色衣服,然后是青衣、再到黑色衣服。

韦世方:报丧呢?

白继明:一落气后就报丧了。

韦世方:是不是等外家人来了才入殓呢?

白继明:一般是先入殓的,但有些外家特别执拗的,还要等着他们来。主要是胆小的才这样做,父母养育多年,孩子不会虐待老人的,讲了之后无论外家来与否,反正如何也要入殓。现在不太讲究这些。

韦世方:入殓后,一般拿什么祭祀呢?

白继明:这个地方多用米汤、白豆腐、鱼等,没有鱼就要豆腐。肉类不能用作祭品,只有杨家、张家才这样做,他们不忌油。

韦世方:讲话方面有讲究吗?

白继明:水书中记载有“念友”忌戒——讲话要小声,多用手势,哄小孩到别家去玩。一般是孝子和青年人在,他们不懂哪时才是“念友”,就乱先忌为好。

韦世方:哦,意思是不对那时辰不怕讲话?

白继明:不怕,不懂的就随便忌。

韦世方:同时也去亲戚家报丧吧?

白继明:嗯,以前没有电话时,全寨很多年轻人都去,砍柴的人几乎没有多少了。

韦世方:开控时主人家请什么吗?

白继明:一般是唢呐,亲戚多的都不用请了。但是有些不让亲戚请乐器,那就自己请唢呐和芦笙。

韦世方:以前还有花灯吗?

白继明:有的,现在是芦笙配花灯一起了。

韦世方:唱丧葬歌呢?

白继明:我们地方很少,很久才有一家请唱。

韦世方:发丧择时吗?

白继明:择啊,特别注重的。刚才我念的那几句,比如卯、子时或丑、寅时忌放爆竹,要不爆竹响到哪里哪里就出事情。还要择时下葬。挖好了也要等到适合的时辰才安葬的。

韦世方:葬地选择吗?

白继明:要先择地后才去挖的。要根据死者年庚来择方,如坐向错了会影响到主人家庭的。比如甲子年生的人属金,火克金,那么火山就不能用于安葬。但金生水,水山就能用。

韦世方:主要是生年吧?

白继明:嗯,是生年。如果不知道生年,就拿万年历翻看是哪年生,根据五行属性择地。像老六的姑妈去世时,他喊我写碑文,我说,还没择得地我会写碑吗?要择得地知道坐向后才会写啊。最后只好当天择地,连夜写碑,赶上第二天用。

韦世方:那么死亡年用在哪方面呢?

白继明:主要是看得多少岁,并且看生年和亡年宫掌相配择日、择时,包括立碑也用,如一时不能立碑也要看推算结果择用,同时立碑时间也还看安葬时间的。还注意方位,比如某方在今年吉,明年、后年不一定能用,书上有记载的。

韦世方:安葬现场能立碑吗?

白继明:可以的,下葬之后接着立碑,不用忌,但要在一时辰内完工,万一下个时辰凶也不行。万一赶不上时间,就先安基座,过后再立竖碑。

韦世方:以前注重择日,是不是还有浅葬呢?

白继明:主要是择不得好日子,就在棺木一头下边枕上木条,盖上土后等择得好日子把木条抽出,等于是让死者听到了。

韦世方:以前有在家里浅葬的?

白继明:有啊,我们地方也有,但影响生活,孩子都不敢待在家,所以后来干脆就拿到外边好些。

韦世方:葬穴浅葬不影响什么吧?

白继明:不影响,盖上土后不让发臭就行,就等吉日了。

韦世方:呵呵,这样啊。对于这些我们不懂,所以向您请教。

白继明:没事的,用过了我们才知道,要不也不知道,也不敢讲。

都柳江流域百位寨老口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