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婚嫁与丧葬习俗
时间:2015年6月15日
地点: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水龙社区地寨村各冬组
采访人:韦世方
受访人:杨由
受访人简介:杨由,67岁,水族,农民,水书先生。在地祥一带从事水书习俗活动,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家住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水龙社区地寨村各冬组。
韦世方:哥,有些地方历史情况请教你,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杨由:叫杨由。
韦世方:今年多少岁了?
杨由:67岁。
韦世方:哪年生的呢,你懂水书,应该知道这个?
杨由:己丑年啊。
韦世方:你们村寨是哪个村组呢?
杨由:地寨村一组,也是各冬组。
韦世方:人口多少呢?
杨由:我没统计过,不太清楚。
韦世方:有多少户呢?
杨由:40,没参加开会,具体多少不清楚。
韦世方:外出的人多吗?
杨由:大半外出的,比如隔壁一家6个人去了5个,剩下老人在家了,可能百分七十外出。
韦世方:主要去哪边的多呢?
杨由:去常州、湛江等地方,反正各地都去。
韦世方:在家就种田和带小孩等这些吧?
杨由:是啊。
韦世方:我们寨子一人得多少田呢?
杨由:以前分田到户的时候,大人九分二,小孩得一半,四分六。
韦世方:地分吗?
杨由:早时分过,后来我们组的地不分,各要各的自留地,但山林是分的。
韦世方:按人口还是户数分呢?
杨由:按户数分,分成各丘,以抓阄方式,抓得哪里就是哪里。
韦世方:那你家得多少?
杨由:得两亩啊。
韦世方:山林主要种植什么树?
杨由:种松树和杉树的多,还有枫香树。都是种的,现在不砍了才有,过去是光秃秃的,并且还烧柴。现在烧柴的少了,树木多有些。
韦世方:地里的农作物,我们都种哪样呢?
杨由:地好多的都拿去栽树,然后是种辣子和苞谷,还有姜和黄瓜等。
韦世方:种的是果树吗?
杨由:这边果树种不太成,只有葡萄结一点。并且种果树管理太辛苦,还是种玉米方便一些。
韦世方:田呢?
杨由:主要是种水稻和油菜。有的拿种辣子,很少丢荒的。我们寨子共有110亩田,后修路占一些,就剩100亩。
韦世方:有专门养殖的没有?
杨由:很少,孩子读书的,猪顶多喂三头,还有牛和马。经济方面,我们寨内找钱少,种辣子和采野生菌得一点。
韦世方:牛马只是干活哦?
杨由:嗯。
韦世方:这里到水龙有多远呢?
杨由:有八里多。
韦世方:寨内全部姓杨吗?
杨由:全部姓杨。
韦世方:寨子从哪里迁来的呢?
杨由:传说是从江西迁来的,独地、离中化、高苗、胆得寨,还有的记不清楚了,由这几位杨姓公来我们地方发展过来的,杨家是迁徙过来的。
韦世方:是从江西哪个地方迁徙来的?
杨由:我们不太清楚。独、离、高、胆这几位公都姓杨,但谁去哪里不太清楚。
韦世方:哪位公来这地方呢?
杨由:独公,但来哪个寨子发展的也不清楚。只知道后来的少发公来这里。
韦世方:您知道这个寨子有哪位公来呢,有多少代人了?
杨由:不太清楚。香公、璋公、我父亲、我、我儿子,我知道的就六代人了。
韦世方:有家谱没有?
杨由:有。字辈有再、正、通、光、昌、胜、秀,承、先、忠、信、顺、仁、德,……永、世、光,好像这样,共二十八字。我胜字辈,儿子秀、孙子承等作为字辈。
韦世方:迁来这里时肯定住木房,那么各层怎样住呢?
杨由:底楼很少住的,圈喂牲口。人住二楼,三楼做粮仓和卧室。
韦世方:起房子时几排几间有讲究吗?
杨由:一般不讲究,单数间的中间做堂屋,双数间的宽的那头取一矮间。但单数间的多,较对称。
韦世方:房子择向吗?
杨由:用房主人其中一个的生辰八字的属性来取向。如我家,我的年庚不适合,就用我儿子的,然后看适合的年份对哪方有利,并根据年庚择日。
韦世方:下基脚和立房子都择日吗?
杨由:嗯,但砖房下屋基时择日,先砌一颗砖后,就一直砌上去。
韦世方:你们寨子设计木房有师傅吗?
杨由:有啊。
韦世方:请师傅时送什么东西呢?
杨由:送一只雄鸡。他抬工具来,我们送一匹青布,还有红包,现在的礼封可能几百了。
韦世方:哦。他画柱子后,到立房子时他还来主持吧?
杨由:还来的,我们要拿酒肉和他的工具去供。立房子好后摆上两张供桌,中柱旁边的供桌杀猪祭祀主人家的祖先,二柱旁边的供桌摆上猪肉、布,摆上他的工具和装有雄鸡的笼子。他回去时还送布匹、礼封、几斤肉等,表示感谢。
韦世方:上梁时选时辰吗?
杨由:嗯。并且写在梁上,写立房子的日期和上梁的时辰等,横梁中间写“福”字。
韦世方:不包历书什么的吗?
杨由:我们地方不兴这个。
韦世方:房子是这样啊,那么婚嫁开亲呢?
杨由:我们是杂姓开亲。
韦世方:过去这地方主要跟哪里开亲呢?
杨由:以前在附近地方,如孟寨、独寨、安塘、岛寨、拉佑、下拾页等,当时很近的,现在才结远亲的。以前不用认识,多半介绍的。
韦世方:以前的富裕家庭有没有娶多房的现象?
杨由:没有,这片区也很少,并且国家也没允许,要拿去批斗的。
韦世方:以前的媒人是怎么选的呢?
杨由:主要是看跟对方有亲戚或其他关系,这样方便些。以前交通不方便,加上有些地方送去的糖肉不收,又退回来,娶到媳妇真得感谢媒人。
韦世方:不愿意的话就退回来。
杨由:是啊。
韦世方:如果糖肉收下吃了,说明要成功了。那么办酒是小酒和结婚酒一起吗?
杨由:有些是一起的,但要送礼给外家,择好日子后才能办结婚酒。
韦世方:那外家礼是怎样送的呢?
杨由:那是单独的,送猪、酒、糖,还有一把三四斤的上等叶子烟。拿送女方家,由女方家转送她的外家。
韦世方:那小酒呢,送什么呢?
杨由:男方主要送几十斤肉,女方要喊他们那一支的人来作陪。结婚酒要一百多斤肉,现在就更多了。
韦世方:结婚酒所有亲友都来吧?
杨由:是的。
韦世方:媒人还跟着去吗?
杨由:去的,少不了媒人。并且双方需要什么东西都跟媒人讲,由媒人传达,如菜不够吃的话还转回来要送去。
韦世方:男方还喊哪些人陪同去呢?
杨由:喊三家六房及近亲等跟着去。
韦世方:人数有规定没有?
杨由:不规定,带小孩也可以跟着去。一般是长辈,哥嫂、姑妈,外家人等前去,辈分不论,但父母不去。
韦世方:听说以前姑妈的女儿要先嫁回舅家,有这回事吗?
杨由:有的,先由外家来提亲,否则别人提亲就不能同意。
韦世方:意思是外家不提亲了才嫁去别处吗?
杨由:是的。外家没有男子来提亲了别人才能提亲。之前还征求外家意见后才许嫁别处,别处也要拿酒来吃。
韦世方:听说如果私自外嫁可能导致跟外家断绝关系的。
杨由:是啊,但是如果嫁了可以跟外家解释,这个就算了,还有下一个回嫁过来。光一个女的话,外家会来问要外甥女的。呵呵,他会问你:“你的孙女从哪里来呢?”你就无法回答,现在只送外家礼就行了。
韦世方:哦。现在习惯改了点,以前都由女方送家具吗?
杨由:由女方打发的。
韦世方:送哪些呢?
杨由:送衣柜、木箱、小平柜等,当时一般就送这些。外家就送一床垫单、棉裤等,以前很苦,现在好多了。
韦世方:男方派人前去吃酒后,回来时女方又派哪些人跟来呢?
杨由:男方还派小姑娘提篮子接来,篮子里有小锯刀,说是找菜。
韦世方:送亲的人是哪些呢?
杨由:先由少年男女陪同出门,讲究时辰的,有时是夜晚出门的。
韦世方:女儿出门了,女方有没有三家六房长辈之类的送亲呢?
杨由:长辈不送亲。好比我们嫁女儿,父辈还跟去吗?一般是平辈兄嫂之类的去,但外家长辈可以随同去。
韦世方:男女多少不讲究吧?
杨由:不计较的。但女方家还要求外家人送亲的,个别去都行。如果外家不去显得不合理,外人会说女方不让亲戚去。来吃酒时外家有的还送木箱或平柜、棉被等,随便什么礼物,先将外家的礼物搬出门,然后才将女方家送的礼物搬出。
韦世方:柜子或棉被里,我们地方不兴送鸡蛋之类的吧?
杨由:不送,但看见有的在柜子里放一节青木柴(寓“坚硬”,什么都不怕),路太长了如送鸡蛋会弄破的。
韦世方:有的会送很重的木柴整人做玩,还有的拿锅烟灰抹担子的。
杨由:呵呵,让你抬重物的。柜子上还捆有棉被,捆用的绳索还问男方要钱的,媒人还送红封的。还有帐子、棉被、柜子钥匙等都要礼钱,不送不行的。
韦世方:一般出门时由新娘先出门吗?
杨由:是的。
韦世方:由一个小孩陪同吗?
杨由:两个小孩,一男一女陪同的。
韦世方:年龄、生辰上有讲究吗?
杨由:没讲究,男方家还带篮子接去,由小孩提,女方这边由一男一女两个小孩陪同过去。
韦世方:篮子里除了小锯刀,还有什么呢?
杨由:还有刀头肉,用帕子盖上。
韦世方:是不是还有青树叶?
杨由:随意的,其他的也有,如一把菜之类的,说是赶集或打菜就行。
韦世方:小时候我还看见新媳妇进家时,婆婆躲在门后,用把茅草拍打新媳妇身上的。
杨由:形式而已,媳妇也看见的,喷点水后拍打点身上,不让淋湿的。礼节而已,送女儿出门也是这样的。
韦世方:还打伞的哦?
杨由:打桐油染的红伞登男方家的寨口去。
韦世方:到男方家时由她先进屋吗?
杨由:由陪同的人跟她进,但她先进屋。进屋后由陪同的人指引进入洞房,吃饭的时候在洞房内摆一桌吃饭。
韦世方:还有对酒歌吧?
杨由:对歌啊,送女儿去的女方唱歌内容是贬低新娘,赞美新郎及村寨;男方这边主要是赞美礼品家具等,唱的是双歌。还有祭祀时在供桌边唱赞美歌。
韦世方:过去送亲的人一般住几天才走呢?
杨由:当时交通紧张,现在是去了就回来。远来亲戚住两三天,一般住到第二天的多。同时还有家族兄弟请的“酒”。
韦世方:是旁边的一支请的吗?
杨由:一般是主人家请一次,三家叔伯或当哥之类的请一次。现在是集体请,以前是家家请,天天吃到黑的。还是现在的要好得多,少浪费时间。
韦世方:如果今后媳妇有儿女了,是不是通知外婆来看呢?
杨由:孩子出生时,男子作为女婿要去岳母家报喜,岳家就送甜酒、糯米等前去给女儿。
韦世方:外婆亲自去吗?
杨由:嗯,她不去就叫舅妈、姨娘去。女儿怀孕时已事先准备好了的。
韦世方:那送背带又是怎么回事呢?
杨由:那是看外甥,一般满月了才去。一般男方家准备好了酒菜,女方(外婆)家要准备背带等送去。
韦世方:一定要等到满月吗?
杨由:三天或一个月,或超出点时间都可以的。就看对人丁期盼,各不一样的,但一般都是选好日子去的。
韦世方:什么时候背外甥去外婆家呢?择日子吗?
杨由:四月(阴历)不让背婴儿走路,特别不能过新桥,好多都是求子的人建的,怕影响孩子。不过现在坐车的多,少忌了。
韦世方:平时你出去多,如老人去世了,比如落气时喊寨内兄弟、穿衣、入殓等一些程序怎么办呢?
杨由:我不识字,择日只用在驱鬼、祭祀方面,也不太懂。一般给死者穿衣时白色衣服在里层,深色的在外层,或者穿绸布之类的,但穿件数为单数。
韦世方:反穿吗?
杨由:不反穿,不钉扣子,但是要索子捆好,用绸布盖上面。男性要剃头,女性用植物油洗发,并束发卷发。男性头不全剃,留些发根。用黑布反向包头。
韦世方:死者躯体下面用什么来垫呢?
杨由:用毛纸来垫,以前还择日的,有夏天冬天,冬天没有什么,如是夏天,体液会流出来,不知棺木密闭效果如何,还先垫一层草木灰,多放点纸钱在下面。就算棺木是好材料也好,体液会从接榫的地方流出来的。
韦世方:尸体放置后,就盖上布,是全部盖上吗?
杨由:没有,从脸部以下,全部盖上,可以看见脸部。
韦世方:还送什么东西吗?
杨由:拿白布包点钱,说是给他在地府路上买水喝。
韦世方:如果年老妇女去世,家里一边处理这事,另一边派人向外家报丧,如跟亲戚缺乏信任的还要等外家来看再入殓,是吧?
杨由:是啊。但是好比有一次我们作为外家去拉佑那边,到那边时他们已将死者入殓了,但是也要喊我们去看。男方作为女婿,这是他妻子,儿孙都有了,当然不会有什么轻慢对待的。
韦世方:刚才说的报丧,空手去还是送什么礼物去外家呢?
杨由:送一壶酒去,还送一锅豆腐或一两条鱼去。
韦世方:那么外家派人来看时又送什么呢?
杨由:送一壶酒、一把香、一叠纸,还有鱼、糯饭等,他们不会空手来的。
韦世方:回去以后他们就准备制作旗幡啦?
杨由:还翻书通知丧葬活动时间,并且交代哪个地方送什么,还有控制的,要不客人送得多了招待不周对不起客人。
韦世方:还有禁忌什么“歹瓦”(水语,水书条目名或鬼名。岳父、岳母死逢此鬼当值之日、时,女儿、女婿不能探视,否则会跟着死亡。)的?
杨由:出现“歹瓦”就不能来。就看死者哪年生的,女儿哪年生的,死亡那天是不是对“歹瓦”日,一般只是个别情况而已,如有两三个女儿的,并不是个个遇到“歹瓦”。
韦世方:那是儿子不能看吧?
杨由:孝家不怕“歹瓦”,主要是女婿和女儿怕这个,女婿多的话也不是个个遇到“歹瓦”凶日的,看生辰是什么时候。
韦世方:独女家庭好像不忌“歹瓦”吧?
杨由:那也忌的,不能前去看就是了,为安全着想,一般也少有的。
韦世方:丧葬活动时,孝家请什么表演队吗?
杨由:一般很少请。就事先安排哪些主要亲戚送什么来,不让他们多送,多送也是花钱的,送多了主人家也招待不了,是要安排吃住等各方面的,特别是在稻谷没收割之前,连个表演的场地都没有,现在还多好点,可以举办大型“开控”活动。
韦世方:过去有钱的人家还举办大型的“控腊”活动的。
杨由:不过很少有的。
韦世方:那是大富家庭才举办的。
杨由:现在搞复杂点的还举行“家祭”活动,但也很少做。
韦世方:这里穿长孝衣是六房一起穿还是寨内整个家族的那一支全部穿呢?
杨由:一支全部穿的。
韦世方:亲生儿子披戴的孝帕还有吊丝吗?
杨由:不是,作为长子的才披戴。其他的兄弟跟他披戴的孝帕长度一样。
韦世方:其他的那一支男女披戴的孝帕要短一些是吧?
杨由:嗯。
韦世方:有些地方只是三家人穿孝衣的。
杨由:我们这地方整个晚辈都穿的,各家自己缝制。或者去外面跟别人借来穿,用完后洗好还给别人,同时送一两角钱给别人。
韦世方:穿的时候要反来穿吗?
杨由:是的,但现在方便了,各自缝制来用。借来的如果弄丢了,还要缝制新的还给别人,同时还送点钱的,表示礼节。
韦世方:外家舅爷的儿女还戴孝吗?
杨由:戴的,但衣服由孝家提供,比较亲的话都给他们穿戴。他们也忌油的,跟孝家一样。
韦世方:一定是外家送香亭吗?
杨由:不该外家送,是女儿送的。
韦世方:外家送旗幡吗?
杨由:是的,外家送的旗幡中有大伞盖,全部是白的。
韦世方:其他能不能送呢?
杨由:不送,送其他普通的旗幡。
韦世方:外家来时还请唢呐、芦笙或花灯队来吗?
杨由:是啊。
韦世方:以前流行择日,如果择不得日子怎么办呢?
杨由:先浅葬,拿点泥土盖上。
韦世方:以前还在楼脚浅葬的?
杨由:嗯,先抬去野外也可以。
韦世方:那下面还放木条什么的?
杨由:先抬到墓穴旁边放置,盖些泥土,然后又用席子盖上。
韦世方:是先放旁边啊?
杨由:嗯,还盖土的。
韦世方:噢,到时间了就抬去落穴埋葬吗?
杨由:是的。
韦世方:关于我们地方的历史情况,还记得吗?
杨由:像我们后辈的经历少,记不得这些。
韦世方:哦,你小时候刚解放吧?
杨由:刚出生的,当时我妈还背我去躲藏的。
韦世方:躲土匪吗?
杨由:嗯。
韦世方:“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时,知道吗?
杨由:当时建立炉子在董土那里。
韦世方:具体位置在哪里呢?
杨由:在由坡下面,你们来时分路去岛寨那边的大路附近。小时候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的,是土炉,像我们地方的草垛一样高。
韦世方:那么,地方的树木被砍伐的不少吧?
杨由:砍树好像是拿去做枕木的,具体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韦世方:用车子拉去吗?
杨由:不是,当时没有车。
韦世方:是集体年代吗?
杨由:是的。
韦世方:当时的粮食怎么处理?
杨由:交到仓库里,每寨都有个仓库。
韦世方:由专人保管吗?
杨由:有保管、队长、会计三人。
韦世方:保管是专门守仓库的吗?
杨由:是的,每晚都去守。
韦世方:那田地全部收在一起吗?
杨由:全部啊。
韦世方:先把粮食收拢,然后分吗?
杨由:嗯,按人头分给,分给各户吃。
韦世方:一年分一次吗?
杨由:收完就分。如打得几千几就分给大家,还除去公余粮。当时不像现在这样随便得吃的。
韦世方:当时饲养猪、鸡之类的怎样呢?
杨由:不能养了,连饭都不得吃饱,整个寨子都不喂猪。
韦世方:那肉类怎样得解决呢?
杨由:没有肉吃的。水牛是集体的,喂一头水牛送40块钱给你。
韦世方:喂养的家畜就送这些吗?如果水牛下崽了也归集体吗?
杨由:嗯,一头给你40块,能耕田的才得40块的。
韦世方:用鬼之类的可能不行了?
杨由:当时说是“牛鬼蛇神”,不能用鬼啊,要拿去批斗的。偷盗、抢劫,还有赌博都是犯法的。
韦世方:听说十五天才赶一场的。
杨由:嗯,怕影响活路。
韦世方:节气呢?
杨由:节气不能过,只过十月一。
韦世方:那端节什么时候开始过呢?
杨由:当时各寨敲水牛悄悄过端节的,不让公社的人知道,牛杀死了悄悄煮吃。
韦世方:村长也参加吗?
杨由:嗯,但不让公社的人知道。当时没有肉吃,水牛病死了,就分成各份,不能在家煮吃,各家准备锅碗,在外面草棚里悄悄煮吃。比如外面草棚里,你挂你的,又没有狗,晚上自己空手回家。当时真的缺少肉吃。
韦世方:哦。分田到户后才堂堂正正过端节吧。
杨由:是的,以前也没有什么东西过端的。
韦世方:后来我们地方过端节、过年、过端午节?
杨由:还有七月半也过的。
韦世方:过年时间跟汉族过的时间是一样的,还有女儿回来探亲的?
杨由:嗯,也还有亲家之间相互走访。
韦世方:这个地方过年还算隆重的。以前买点糖走亲戚吗?
杨由:是的,现在还提饮料盒,还送糍粑去的。
韦世方:那回来呢?
杨由:亲戚又送糍粑回来。如是新的亲戚就抬小箩去,现在就用袋子。
韦世方:那过端节呢,听说戌日那天喊魂,是否有其事?
杨由:是的,是端节喊魂。用水冬瓜叶、竹篮子,小孩的新衣服、新帽子,颂咒的人说道“哈尼,神不要儿子魂啊”,然后喊小孩回家。
韦世方:傍晚做的吗?
杨由:大太阳天用中午的时候,以前听公念咒,我现在也念,还削小木梯,七个或九个阶梯,还用红线缠绕着,还有鸡蛋的,用来喊魂。煮鸡蛋给孩子吃,还喊:“孩子回来没啊。”一人回答:“来了啊。”“那今后健康啦。”就这样的。戌日那天,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想念咒的就请来念,要不就祭祀。用水冬瓜叶铺好,置三个杯子、一片肉、鱼、豆腐、糯饭、新衣等于其上,不念的就喊:“弟弟(或妹妹)回来没?”,家里的人就应答:“来啦,上楼梯啦,上马坡啦,健康啦。”等等。
韦世方:如果是阴天呢?
杨由:那也在下午三四点钟前做,不能等到傍晚。
韦世方:那晚上就祭祖吗?
杨由:嗯,祭祀在神龛那里,有祖父、祖母各一供席,祖母席位靠旁边一点。
韦世方:这边端节晚上用鱼还是肉祭祖呢?
杨由:是鱼啊,肉可以吃,但供桌上不能沾的,油类不能沾,用鱼或煎豆腐祭祀的。
韦世方:点献祭品是由老人主持吗?
杨由:是的。
韦世方:过去亲戚来不能吃肉吗?
杨由:可以吃的,但供桌上不能沾。不给肉吃怕别人说吝啬,只好吃了。
韦世方:这里是否流行邀端?
杨由:不流行。
韦世方:亥日早上还祭祖?
杨由:嗯,但不邀端,你们那边才流行的,我们不是这样。并且那边家族兄弟邀端,也不邀请亲戚的,主人家邀端时只跟亲戚解释而已。
韦世方:亥日早上祭祖后,撤掉供桌后就上马坡吗?
杨由:还保留到下午三四点钟左右。第一晚留到第二早,第二早拿饭菜去热后一值供到下午。赛马结束,马下坡后的晚上可以吃肉了。那不再祭祖了,可以吃肉了。
韦世方:你们的端坡在哪里呢?
杨由:在“务际”坡上。
韦世方:谁负责祭祀端坡呢?
杨由:拥有端坡土地的主人家负责祭祀,他们拿来的祭品也多的,有鱼、煎豆腐、糯饭、酒等,还喊人作陪喝酒,老年人参加的多,不诵经,讲点祝词之类的。
韦世方:祭祀完毕就开道吗?
杨由:他们还“哟”“哟”的喝酒,然后撤席,由主人家先骑马绕道一圈后,大家才骑的。要不只能骑马随后,不能超前。前面一般是主人家的三匹并排先走。
韦世方:然后才由青年人组织赛马吧?
杨由:嗯。要不就几匹一组,跑马做玩的也有。
韦世方:还有什么演出活动吗?
杨由:过去还对歌,好像有捉鸭子、捉鱼等,近年来好久不去了不太清楚。
韦世方:晚上亲戚就来了。
杨由:嗯,各陪各的亲戚去了。
韦世方:过到什么时候呢?
杨由:一直到亲戚不来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