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若毫发
线刻纹饰,亦即细线刻纹,顾名思义,就是极细的,似鬃发或细如针尖錾子刻出的纹饰。细线刻纹最早见于春秋时期,而流行于汉代。如春秋时期酒器铜壶上的水战画像和狩猎画像等,就是用细线刻纹来装饰图案题材的。广西、云南、贵州出土的部分汉代青铜器集中地表现和传承了这种细线刻纹的装饰工艺,精细华丽,别开生面。
广西、云南、贵州汉代细线刻纹青铜器的发现,不仅拓展了人们对我国古代细线刻纹青铜器分布的认识,并且它细致生动的描绘方式折射出广西、云南、贵州汉代社会生活的内容、艺术画面以及生动活泼的审美情趣,是研究广西、云南、贵州汉代历史、社会形态和文化艺术创造的宝贵的实物资料。
广西出土的细线刻纹青铜器,图案构思新颖,设计巧妙,其纤细流畅的纹样,展现了形和线的完美结合,绚烂无比,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和深刻影响。迄今为止,据初步统计,总量已逾数百件,种类多,图案华丽,内容丰富,工艺极其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史料、学术以及审美价值。其多数出土于合浦、贵县、梧州、西林等地的墓葬,器型主要有:
1.食用器:簋、瓿、案。
2.酒器:壶、高足杯、樽。
3.水器:洗、筒、盘。
4.兵器:剑、矛、戈。
5.杂项:灯、盒、仓、炉、魁、环、镇兽。
6.其他:鸡、鸭、鸟等。
东汉细线刻纹铜鸟
其中最负盛名的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合浦县博物馆、柳州市博物馆、梧州市博物馆珍藏的西汉悬山顶干栏式铜仓(一级文物)、西汉羽纹铜凤灯(一级文物)、西汉动物群雕铜池塘、西汉磨锄铜俑、西汉柿蒂纹人形三足铜盘、西汉柿蒂纹兽形三足铜盘、西汉云海几何纹铜熏炉、西汉几何纹三足格盒、西汉龙首羽纹铜魁、东汉菱形纹高足铜杯、东汉猴形铜灯、东汉铜鸟、东汉铜鸭、东汉圈足三凤钮羽纹铜簋、东汉铜铺首、西汉铜狗、西汉铜牛、西汉山首形铜镇、东汉龙纹蹄形三足铜盘、东汉铺首衔环兽形三足铜樽、东汉双鱼纹铜洗、东汉龙虎纹铜瓿、东汉羽状菱形纹环钮铜盒、东汉鸟兽纹铜剑、东汉蟠螭纹铜剑、东汉铜象、东汉山兽铜镇、东汉龙首羽纹铜魁、东汉卧足铜盘等。
云南汉代出土的青铜器同样有细线刻纹的。就现有的文物资料看,毫无疑问地,云南是我国细线刻纹青铜器出土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工艺水平也较高的省份。其器型包括:
1.生产工具:锄、镰、铲、削、凿、卷刃器等。
2.兵器:剑、矛、戈、臂甲、箭箙等。
3.礼器:铜鼓、贮贝器。
4.生活用具:铜锥、铜镇、铜盒、铜筒、铜铃、铜壶、铜俑。
这些精美的器物多数出土于大型贵族墓葬,平民墓葬中极其罕见。典型器物有云南省博物馆珍藏的西汉透雕三水鸟铜扣饰、西汉二人猎猪铜扣饰、西汉猎鹿铜扣饰、西汉铜立牛、西汉立牛豆形盖铜尊、西汉叠鼓形狩猎纹铜贮贝器、西汉锥形项七牛贮贝器、西汉饰孔雀衔蛇纹锥形铜簪、西汉铜箭箙等。据考古资料表明,云南晋宁、江川、官渡之汉代墓葬均有细线刻纹青铜器出土。通过研究、观察和对比,可见云南省出土的汉代细线刻纹青铜器器型很有本地域之特点,但是,其构图却单一、简约,没有繁缛富丽的图案;与之相比,广西的细线刻纹青铜器的造型、图案和冶铸却显示了自身的独到之处,亦精、亦美、亦繁缛、亦神秘、亦经典。
除广西、云南之外,贵州也曾出土过细线刻纹青铜器,但贵州出土的却为数不多。
广西青铜文化考古资料表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滇黔桂地区各民族间就有往来和文化传播。汉代,滇黔桂地区的文化交往和联系已十分密切,并且,其相互间的文化影响深远。例如,贵县罗泊湾汉墓出土的滇式石寨山铜鼓;容县、浦北、西林出土的战国羊角钮铜钟以及战国靴形钺等就是其最好的佐证资料。因而,滇黔桂地区出土的青铜器物的形制和纹饰等方面都有着相似的艺术形式,即有着一定的共性。这是古代滇黔桂地区人口迁徙、贸易交往、文化传播、密切往来的结果。人类历史的发展表明,交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是人类历史变革和社会进步的标尺。世界各民族或国家之间的交往,都有文化的相互影响,社会的进步和交往的发展都是一个无止境的连续的过程。事实上,由于滇黔桂地区自然地理、生态背景和地缘的相近,三地区在历史文化上的一致性以及在其他方面形成的共性是非常突出的。毋庸置疑,汉代细线刻纹青铜器是滇黔桂地区文化水乳交融之结晶。
西汉柿蒂细线刻纹人形足铜盘
众所周知,夏商周的出土青铜器已有用纹饰来装饰图案。一般来说,青铜器的纹饰都与原始宗教、图腾标记、神灵崇拜、驱神避邪、咒术、装饰作用有关。汉代,青铜器的社会功能已从商周时期祭祀用的礼器逐渐变成实用器具。所以,目前广西发现的汉代细线刻纹青铜器都是实用器具。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广西出土的细线刻纹青铜器之图案无不彰显着地方民族习俗之图腾崇拜之遗风。详细地考察古代民族的神话传说与遗留物品,任何民族,都可以发现图腾制的痕迹。盖图腾制即为原始人类从事狩猎、采集的生产关系上必然产生的体制,一切民族无不经过狩猎、采集经济生产的阶段,图腾制也应该为古代民族共同具有的普遍现象。当时的广西先民的图腾崇拜对象,以动物为最多,植物、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如太阳、火、雷等间而有之。一般来说,各图腾民族都相信其种族为图腾所降生,如《诗·商颂》就有“天命玄鸟,降于生商”之说。因此,广西的先民喜爱在他们的用具、武器、屋宇上用牛、羊、狗、虎、狮、蛇、象、蛙、龙、鸟、枫树、太阳、原人像等图案来装饰。
细线刻纹分为三类,即深细线雕刻、浅细线雕刻、轮廓细线雕刻。广西细线刻纹青铜器采用了浅细线雕刻之技艺,论其技术,最为精巧。要雕刻时,先把设计构思好的图案用笔描在器表上,然后再用锋利的工具,如铜针錾子、铁针錾子、复合铜针錾子等在铜器器表上进行雕刻,錾刻惯用直线、曲线、螺旋形线、半圆、圆圈等,刻成各种纹样,完毕后,再以椴木炭蹭磨细腻。青铜器细线刻纹工艺属于一种二次加工的技术,它的装饰作用显然超过了其实用价值。广西汉代工匠精心镂刻的件件作品,不仅作为一种美的装饰,同时也是广西贵族夸富逞强的重要工具。
广西出土的汉代细线刻纹青铜器上的主要纹饰有:
龙纹
象纹
人面纹
1.龙纹类。
2.植物纹类。
3.各种动物纹类及各种变形动物纹。
4.几何纹类。
5.人物画像。
6.其他,如人面纹等。
我们今天所见的广西的许多汉代细线刻纹青铜器图案无论写实还是抽象,均内容丰富、线条流畅、圆熟、细腻、自然。细细地观赏,那些布局理想、精心设计、精心制作、针刻笔道纤细匀称、图案细如鬃发的细线刻纹青铜器,铸造和雕刻技巧精妙绝伦,深值得我们惊叹,有的甚至是我们今天也望尘莫及。这一件件无与伦比的美丽杰作,是广西先民智慧、才华、创造力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