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奇技
商代的手工业分工较细,有铸铜、制陶、制骨、琢玉、漆器等门类,其中,最能反映时代特点和工艺技术水平的是青铜铸造业。商是青铜器的全盛时代。用青铜制作的手工业生产工具主要有斧、锛、凿、锯、刀、锥和钻等,它们主要用于制作木器。斧,是砍伐的器具,一般为长方形,下端为弧刃,上端有长方形銎,用以安装直木柄,使用方法和今天的斧头类似。有的上端侧面有一个半环形耳。如1974年河南灵宝东桥出土的商代晚期铜斧,长12厘米。凿是用于凿孔或开槽的器具,体窄长,下端为单面刃,上端为銎,用以安装直木柄。1956年河南郑州二里冈出土商代中期的铜凿,长18.2厘米。锯是用于截断木料的器具。河北城台西出土的上端晚期铜锯,呈刀形,体下刃为锯齿,后部有柄,长14.7厘米。刀,小的称为削,一般为凹背弧刃,后有直柄。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商代晚期铜刀,长约15厘米;同墓出土的铜削,柄端呈圆环状,长13.9厘米。锥是穿孔的器具。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一件商代早期铜锥,体扁平,弯曲,四棱向前收敛成尖,长8.5厘米。
战国铜锛
从考古发现愈来愈多的实物看,上述这些青铜工具远较于石器锋利耐用,这就使得生产效率大为提高,由于广泛使用了青铜工具,所以商代木器制作业、制车业以及骨器、牙器的雕刻等有了很大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的进程,具有划时代的作用。如以制车业为例,根据文献记载,夏代奚仲发明了车子,可是夏代的车子迄今尚未被考古发现,或许,是因为年代太久远,木料质地的器物不易保存易腐朽之故,抑或是它至今仍然深埋地下没有被发现?然而,商代的木车在考古发掘中已屡有发现。一般来说,商代的木车为双轮独辕,辕前端缚有衡,衡上系轭,用以驾马;而在木车及马头上尚安装有青铜构件或车饰,俗称车马器。这些车马器主要有安装在车轴两端防止车轮脱落的铜车軎、轭饰以及马头上用皮条穿接起来的衔、镳、当卢和铜泡等。车子,在商代主要用来作战与狩猎。
周朝战车
商代手工业已经相当发达,铜器、陶器制造业较前期有了较大的发展,玉器、骨角器以及生活日用器的制造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小屯村北发现的玉石作坊,出土了大量的成品和半成品玉石制品,年代在帝乙帝辛时期。小屯村南苗圃北地发现有铸铜遗址,出土有铸造铜礼器的陶范,另在薛家庄、孝民屯西地也发现铸铜遗址,前者所出陶范以礼器为主,后者面积不大,出土了礼器和兵器及生活用器陶范。
北辛庄南发现一处制骨作坊遗址,出土很多骨料、半成品和成品。大司空南地,也发现一处较大的制骨作坊,以及贮存骨料的窖穴和与制骨有关的地穴式房屋遗存。
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南地进行的考古发掘中,新清理出5层甲骨共200多片,其中部分甲骨的刻辞上还发现抹有朱砂。在祭祀坑中还首次发现一商代铜块和5片罕见的木块,以及一副蚌饰项链和一个骨制蛙首刻刀。
战国铜锥
商代在制陶技术方面也有新的发展,出现了刻纹白陶、硬陶和原始瓷器等。白陶多出于墓内,形制多仿铜器;硬陶制作也较精制;原始瓷器在第四期的遗址和墓葬中均有出土,表面多绿釉或棕褐色釉。白陶、硬陶及原始瓷器都比较少,可能是供贵族使用的。
商代晚期出土的青铜礼器、武器、工具和车马器数量众多。在铸铜技术上也有不少创新,分铸法已普遍流行,器物种类也有增加,出现了记事、记名的铭文,许多重器如后母戊方鼎成为商代晚期青铜器艺术的杰出代表。
殷墟出土的大量玉器,可分为礼器、武器、工具和各种装饰品等。妇好墓出土的玉簋、玉盘等,大概是用于祭祀。商代晚期琢玉技术已相当成熟,开料、钻孔、雕琢、抛光等都具有较高水平。
骨角器也有不少发现,象牙雕刻纹饰较精致,妇好墓发现3件象牙杯,通体雕刻精细的花纹,极为精美。另外,在青铜器的表面,发现有丝织物残片。